1在山的那一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92255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在山的那一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在山的那一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在山的那一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在山的那一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在山的那一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山的那一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在山的那一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山的那一边不多今天看了两个课堂实录。一个是云裳的,另一个是邵长喜的。前者比较简单,后者比较花心血。如果平时上课的话,我会选择前者。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应该上的深。在山的那一边上的浅一点也未尝不可。我看了云裳老师的课堂实录,觉得她的思路是这样:1、让没有读过此文的同学猜想山那边会有什么?想有什么?为什么?2、让读过此文的同学说说你想让山那边有什么?为什么?3、老师说说自己想让山那边有什么?为什么?4、为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引出理想。5、看看王家新的山那边是什么?海,和“我”。是自然界的山海吗?象征什么?不忙着说,请同学朗读。用各种方式朗读。(这里根据语境,可以加入朗读的指导)6、王家新想告诉

2、我们什么?遇到困难应该坚持!不应该轻易放弃。在授课过程中,云裳老师的一个细节让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说:“说得真好,知我心者,*也。有时候工作累了,真是想到青山绿水中休息几天。不过和你们在一起这样快乐,老师不用找这样的地方了。”考虑到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凝炼性的特点,可以安排答疑环节。其中疑难语句和写得妙的地方的鉴赏,可以参考邵长喜老师的实录。邵老师的课的结尾部分用了很长的时间来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我觉得是一个败笔。当然,如果在讲述过程中要求学生用进“山”“海”这两个意象,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山的那一边云裳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写法的灵活性、理解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敢说话,我这样上了第一课在山的那

3、边: 1、课前,学生板书每天一句话 上课 ,学生给大家讲解句子大意(一般从古诗文来的语句如此处理) 2、交代上课内容: 师:感谢*同学对我们的激励,(承学生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理解,另一个班写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接过来的话是相互学习的问题)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志向开始我们中学学习的旅程,今天我们第一站是在那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看过这首诗吗? 部分学生:读过 师:没有读过的同学请起立 二生起立,忐忑 师:那你们来猜测一下,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生:是山 师:为什么? 生:山区里的山是连绵不断的 师:如果你住在这样的地方,你希望山那边是什么? 生:城市 师:为什么?

4、生:山区太穷、太落后,我希望能过富裕、现代化的生活。 师:是啊,很多山区太落后了,真希望山区的人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 师:昨天我们不是说不说觉得 生:笑。我认为,山那边不再是山。作者说在山的那边,肯定是说,很多山以外的地方,那肯定不会是山了。 师:那你希望会是怎样的地方呢? 生:我希望是海。 师:理由? 生:山区太闭塞,我希望能看见广阔无边的大海,海会给我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还会给我力量。 师:好啊,男孩子就该有海一样的心胸。 师:这两个同学没有读过课文,他们有了这样不同的认识,其他同学读过了,如果你们来写在山的那边,你们会写什么呢? 生:我会写山的那边是草原,

5、因为我特别渴望见到草原,还希望能骑上马在辽阔无边的草原奔驰。 师:跃马扬鞭在草原上疾驰,好,令人神往。 生:我希望山的那边是四通八达的大路,因为山路一定很难走,我希望能有平坦的道路通往我想去的地方 师:走出大山、走向远方,可能是很多山里人的梦想,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呢? 如果有便利的交通,他们和外面的联系会更多、摆脱贫穷也会更容易些。 (还有不少,记不清了) 师:同学们说了这麽多想法,老师也想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刚看到这首诗的题目,老师就想作者说的在山的那边肯定不再是山了,但是如果我来写,我希望山的那边还是山。最好是在群山环抱中,有一条淙淙的小河 生:笑,再有不少的野花 师:对啊,再有一群纯朴

6、的山民为邻。那里是环境是宁静的,人与人之间友好和睦,空气是清新的,充满 生:诗情画意 师:没错。那大家说我为什么这样想? 生:老师厌倦了城市紧张、喧嚣的生活,希望有世外桃源一样地方让自己的神心得到放松。 师:说得真好,知我心者,*也。有时候工作累了,真是想到青山绿水中休息几天。不过和你们在一起这样快乐,老师不用找这样的地方了。 生:笑。 师:大家看不同的人写在山的那边就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原因是什么? 生:七嘴八舌:想法不同、希望不同、理想不同 师:是啊,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希望、理想也不同。大家所说的城市、大海、草原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已经成为了 生:理想 师:对,理想(板书)。这些具体

7、的东西,用专业点的话说,是意象(板书),这些意象是理想的载体。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王家新,看看在王家新笔下,山的那边是什么? 生:海(师板书) 师: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读过了,诗中除了海、还有什么? 生:山(师板书)、还有“我”(师板书) 师:我们刚说了同学们所说的自然景观都有某种象征意义,王家新笔下的海、山是不是自然界的景观呢? 生:不是。 师:且不忙说是不是,大家再好好读一读。有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吗? 生:看书、沉默 师:看来真是还需要再读读。那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朗诵,读的时候注意想想作者的感受,努力把感情读出来 生:读书 师:巡视 生:读书声渐小 师:有同学想读吗? 生:沉默 师:大家发言很积极

8、、很大方啊,怎么读课文这麽难? 生:老师,我可以读一部分吗? 师:当然可以,想读多少就读多少 生:读第一部分 师:含笑注视、点头赞许 生读完,其他学生鼓掌 师:读得真好,老师陶醉了。 生笑、很多人举手 众男生读第二部分 生自由起立读一句、几句 师生评价、强调一些失望、肯定语气应通过那些字词的特殊处理来体现。 师:听同学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行吗? 生:笑,行。 师:朗诵 生鼓掌 师:谢谢 下面我们男、女生分别朗诵,注意感情和特殊语句的处理 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棒。 生:笑 师:我们已经读了这麽多遍,同学们明白王家新想说什么吗? 生:明白 生:作者想要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实现理想,一定要坚持不

9、懈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朗读、说自己的理解 生: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不能害怕,更不能失望。只要坚持下去、不停的奋斗,就会成功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说了,诗中的山象征着困难,海象征着理想,而不断爬山意味着不懈的奋斗与努力,要实现理想就要坚持不懈的去奋斗。既然同学们明白了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百折不饶的道理,以后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也应该 生:坚持。(坚持下去) 师:看来坚持这两个字是大家的共识了,那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可不许作逃兵啊。 生:笑。 师:大家读懂这首诗了,那是不是会读诗了呢? 生:会了 师:那好,下节课,我们来学理想,检验一下,可以吗? 生:可以

10、。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 青岛 邵长喜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情分析 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美丽的青岛海滨,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 生: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师:为什么会这么想

11、? 生: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海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 师: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师: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喜不喜欢诗呀? 生(齐):喜欢! 师:为什么? 生:诗歌句子短,读起来比较上口 生:诗歌有感情,能打动人。 师: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

12、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教师边说边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师:同学们预习生字了吗? 生(齐):预习了! 师:谁来朗读生字?要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出示课件并点名朗读生字词 生:痴想ch隐秘yn铁青ti凝成nng诱惑yu 喧腾xun扎下zn漫湿mn一瞬shn间 师:有没有错误? 生(部分):扎下,不该读z应该读zh 师:这是个多音字,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判断。请大家到课文中把这个词找出来,并把整个诗句读出来。 生:诗句是“一颗从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有的学生读zh,

13、有的读学生读z) 师:到底应读zh还是z?为什么? 教师用眼睛搜寻并暗示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立即有个学生拿出字典来查,教师点头表示赞许,更多的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来查,不一会儿,就查到举手了。 生:这个字有三种读音,在诗中应读zh而不d,“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 师:对,应读zha。字典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好的老师,大家一定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下面请大家把生字齐读一遍。 生放声齐读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凝神听朗读,受到感染,教师读完,学生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师:大家

14、为什么鼓掌咽? 生(齐):老师读得好! 师:谢谢同学们给老师的鼓励。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比老师还好。不过关键还是这首诗写 得好,大家喜欢读,是不是? 生(齐):是! 师:那么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齐读,好不好? 生(齐):好! 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 师:大家自己评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有的点头说“好”,有的摇头。教师请摇头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速度太快,没有感情。 生:该重读的没重读。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读的遍数少了。 生:因为是齐读,所以难度较大。一个同学读快了,大家都跟着全读快了,就没有感情了。 生:对课文意思理解不透,还没品出味来。 师:这几位同学说得不错。欣赏诗歌一定

15、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这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山的那边到底是什么呢? 生(齐):在山的那边是海。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师:”山”和”海”除了字面的意思,还有其他含义吗? 生:“山”,就像是困难;“海”就像是理想 生:“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