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919060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2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一、学情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材分析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难点是比较七大洲的气候以及影响七大洲气候的因素。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的地形与气候,以及南北两极的地理概况。难点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差异对农业的影响。第三章走近国家1、认真钻研教材,理

2、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

3、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五、课时安排第一章第一节-4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二章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1课时第五节-1课时第三章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1课时第五节-2课时第六节-1课时第七节-1课时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标准范文(二)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初一年级地理教学应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_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

4、理七年级上、下册(人教版)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生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要求:教学要求:1、加强理论学

5、习,认真学习_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简称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2、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同时掌握好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以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内容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继承以往教学活动的长处,并不断深化、创新、拓展,形成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课。5、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具备适应各种工作的能力。6、加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组长应有考勤和活动纪要。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