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重点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0918965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通信技术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移动通信技术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移动通信技术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移动通信技术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技术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技术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天线的长度是有效传输信号波长的一半。2、无线电波主瓣波束宽度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3、天线的输入阻抗:把一定频率的高频功率信号馈入到天线的输入端,天线就会呈现出一 定的电阻和电抗。4、阻抗匹配:若天线系统的输入阻抗与传输系统的特性阻抗相同。5、由于一般收发信机和高频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均为50欧,所以通常应该努力使天线的特 性阻抗也为50欧,才能使整个收发系统的传输效率最高。6、为了改变接收性能和减少基站天线数量,基站采用双极化天线。7、智能天线的技术优势:提高频谱利用率抑制干扰信号实现抗衰落实现移动台定位1、自动功率控制(APC)的目的就是克服远近效应,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

2、基站的功率 基本一致,使系统既能维持高质量通信,又不对其他用户产生不应有的干扰。1、频分多址方式(FDMA):以传输信号载体频率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方式。2、时分多址方式(TDMA):以传输信号存在的时间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方式。3、码分多址方式(CDMA):以传输信号的码型不同来区分信道建立多址接入方式。4、码分多址方式利用码序的正交性和准正交性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在同频,同时的条件下, 各个接收机根据不同信号码型之间的差异分离出需要的信号。5、正六边形小区的相邻小区的中心间距最大,有效覆盖面积最大,交叠区域面积和交叠距 离都最小。6、采用正六边形的原因: 正六边形小区覆盖需要较少

3、的小区以及较少的发射站。 正六边形小区相对于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小区组网最经济。 正六边形小区既接近于理想的覆盖区域形状,又可以进行方便灵活的理论分析。7、p958、蜂窝结构的价值就是借助频率复用突破了频谱资源的限制,产生出无限的系统容量。9、频率复用技术是指同一组频率用于覆盖不同的小区,这些小区彼此间通过设定有效的距 离来避免相互干扰。10、P106 4X3频率复用方式11、P117 了解12、为了区别于通信用的有用信号,把话音信号以外的信号统称为“信令”13、无线信令是MS与BS空中接口(Um)间的信令。14、在电话网络中,建立主叫用户和被叫用户之间的连接是电话通信的最基本任务。15、越区切换

4、是指将当前正在进行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从当前基站转移到另一 个基站的过程。16、在现有的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位置管理采用两层数据库,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和访问位置寄存器(VLR)。1、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2、短消息业务(SMS)3、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4、协议是各功能实体之间共同的“语言”通过各个接口互相传递有关的信息,为完成GSM 系统的全部通信和管理功能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送通道。5、GSM系统的信令协议是由No.7信令的主体加上GSM的专用协议构成的。6、在GSM系统中,不同频率上

5、的每个时隙都有一个序号,BTS与MS通过序号的约定取 得同步关系。7、每个TDMA帧含8个时隙,共4.615ms,时隙长度为0.577ms。8、功率控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用无线电方式改变手机或基站的传输功率。目的是改善频 率利用率,延长手机电池寿命。在保证良好接收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发射功率,可改善对其他 呼叫的干扰9、不连续发射(DTX)就是在通话期间传输13Kbit的话音编码;在通话间隙,传输约 500bits的低速编码。舒适噪声是为了避免听者误会通信中断而设置的。不连续发射功 能仅在发射机探测到有话音时才发射。对于话音来说,编码器必须能检测出是否有声音发 出这种功能成为话音激活检测(VAD)

6、在接收端,听者的耳朵不应被声音的突然消失所干 扰,因而解码器必须能在未接收到信号时产生一些舒适噪声。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GSM系统采取了强制登记的措施,例如要求MS每30分钟登记一 次,这就是周期性登记。11、一旦MS发现你、其存储的位置区码(LAI)与接收到的LAI发生了变化,便进行登记, 这个过程就叫位置更新。12、所谓切换是指在归属本地网内移动台通信时,在保持通信不中断的情况下,从一条天线 信道转换到另一条无线信道,这个过程称为越区切换。13、漫游是指移动台从一个通信管理服务区移动到另一个通信管理移动区,仍能继续享受服 务的一种技术,它可使不同地区的蜂窝移动网实现互连。14、窃听电话

7、通信通常是通过窃听空中无线通信来实现。基站到交换机和交换机之间均 采用光纤,窃听难度较大,只有手机和收发信基站之间采用空中无线通信。15、在GSM网络很少使用手机的号码,更多的是利用IMSI号,这就是有效地防止了盗用 的发生。16、PIN是一个48位的个人身份号,用于控制对SIM卡的使用。若输入了不正确的PIN 码,用户可以再连续输入两次,超过3次不正确,SIM卡就被阻塞,此时需到网络运营商处 消除阻塞。17、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续设备,其实质是一种双 工放大器。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18、功分器:有二攻分、三攻分、四攻分等,其主要作用是

8、分路,即一路信号进,多路信号出。耦合器:作用是使一路信号进、两路信号出。19、对于电梯,主要安装八木天线进行覆盖。八木天线的增益比吸顶全向天线的稍大,在 10dBi以上。是安装在大楼电梯井内的墙壁上的。20、DCS1800由GSM标准演变而来,是与GSM兼容的微蜂窝系统。近年来,引入DCS1800 系统并与GSM构成双频网,为大幅度提高现有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提供了可能。21、GSM900/DCS1800双频网的特点必须有一定普及率的双频手机22、多频网技术是指用同一移动网采用不同的无线频段。23、GPRS是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可以给移动用户 提供无线分

9、组数据接入服务。24、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具有“高速”和“实时在线”的优点。25、GPRS定义了新的无线信道,且分配方式十分灵活,即每个TDMA帧可分配18个无 线接口时隙。26、“实时在线”指用户随时与网络保持联系。27、对于分组交换模式的GPRS系统,用户只有在发送或接收数据期间才能占用资源。28、PCU分组控制单元。它是BSC的一部分,可以作为模块单元插入BSC,也可以作为独 立于BSC的单元存在。它能提供无线数据的处理功能。29、网络接入控制功能提供用户到无线通信网的连接,使得用户能够使用网络所提供的服务 和设备。30、路由是在PLMN内部或PLMN之间传递信息时所使用的一组连接

10、点,每条路由均由源 节点、多个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所组成。路由选择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判断或选择在PLMN 之内或之间传输消息所用路由的过程。31、封装功能:封装是将地址和控制信息加入到一个数据单元中,用以在PLMN内部或 PLMN之间为分组选择路由。解封装是从数据包上删除地址或控制信息,恢复原始数据。32、压缩功能:压缩功能通过传输尽可能小的数据单元来优化无线信道容量的利用。33、GPRS系统的业务:点对点业务(PTP点对多点业务(PTM)34、GPRS的应用 从网络的角度看:GPRS技术在传统的无线系统基础上引入了 IP核心网络。 从应用的角度看,GPRS系统支持大量数据类业务。1、采用CDM

11、A技术的优点 系统容量大:在使用相同频率资源的情况下,CDMA移动通信网的容量是模拟网容 量的20倍,实际中比模拟网大10倍,比GSM网大45倍。 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通话质量更佳频率规划简单延长手机寿命建网成本低2、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简单,定位精度高,全球使用。3、对于给定的信息传输速率,可以用不同的带宽和信噪比组合来传输。换句话说,信噪比 和信道宽带可以互换。4、在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利用自相关很强而互相关值为0或很小的周期性码序列作为地 址码,与用户信息数据相乘,经过相应的信道传输后,在接收端以本地产生的已知地址码为 参数,根据相关性的差异对收到的所有信号进行鉴别,从中将地址码与本

12、地地址码一致的信 号选出,把不一致的信号除掉,称之为相关检测。5、实现码分多址的必备条件,三大关键技术: 有足够的地址码 各接收端必须产生本地地址码 网内所有用户使用同一载波1、发射分集就是用多天线发射同一个信号。控制信道(CCH):同步控制信道(SCCH)广播控制信道(BCCH) 寻呼控制信道(PCCH) 专用控制信道(D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共享信道控制信道(SHCCH)2、我国的TD-SCDMA标准划分了总计155MHz的非对称频段。3、TD-SCDMA多址方式综合使用了 FDMA、TDMA、CDMA和SDMA四种多址技术。4、TD-SCDMA系统使用时分双工(TDD)系统,它的6个用户时隙可以灵活地在上/下行 之间分配。5、对比硬切换和软切换,接力切换有如下优势: 切换过程经历时间短 切换过程中始终只需一条无线链路,比软切换节省无线资源。 切换中上下行分别进行,比硬切换成功率高。 可以实现无损伤切换。6、我国4G标准:TD-LTE1、地铁隧道天线采用:泄露电缆(LCX)收发无线信号。2、SDMA (空分多址)采用自适应阵列天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