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91435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内容摘要:本篇文章从三部分讲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以及预防方法。在第一部分 里概括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特点。第二部分中,我认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应 当分为四点,自我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其中以学校预防和社 会预防为重点。在学校和社会的预防工作中,学校应当注重全面教育,素质教育 和文化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学校不能只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等,导致学生在其它方面的教育欠妥。社会应当狠抓预防工作,使未成年 人犯罪的几率降到最低。第三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地方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各个方面已经出台很多政策,

2、希望通过各个单位、集体严 厉打击未成年犯罪。关键词:未成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预防方法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原因1、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本院2004年共受理起诉案件2387宗,3793人,其中未成年人案件307 宗507人。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全年刑事案件的12.9%,涉案未成年人占总 人数的14%。今年迄今为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47宗,548人,占全年 刑事案件的16%,人数占16%,案件增长率及涉案人数均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 2006年上半年,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8宗272人,分别占全部刑事案件 的16%和18。(一)形式特点 通过对近2年本院审理的

3、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统计分析,出现三大形式特 征:1、数量上升。是未成年人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在逐年上升, 涉案未成年被告人增加幅度较大;2、犯罪性质以财产型和暴力型居多。以侵害财产、人身为主要目的的犯 罪居多,占87。暴力性犯罪上升,强暴力恶性犯罪案件增多,在未成年人侵 财及伤害案件中,携带刀具的比例较成年犯高,如一些未成年人自筹资金事先购 买四五十公分长的砍刀、水管随时作为作案工具使用。而部分未成年人在作案过 程中,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主人翁作案手,呈“英雄”,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挥刀 作案。如陈某等等4名未成年人抢劫案中,凌晨时分四被告人携40厘米长的砍 刀威胁被害人,见被害人反抗便拳打脚

4、踢继而持刀将被害人砍至轻伤。3、团伙犯罪居多。未成年人囿于自身的条件阅历,作案时常纠集多人或 傍倚成年罪犯,他们相互利用,随机组合,多具有老乡、同学等关系,且多为阶 段性地聚集在一起游荡。这类犯罪方式的能量大,范围广,得逞率高,社会破坏 力强。在我院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中,团伙作案的占54.8,结伴作案的占 13.7,一人作案的只占30.1。4、从犯罪的手段来看,作案的手段向智能、成人化转变。当前未成年人 的犯罪手段,由简单的冲动冒险向预谋性的团伙犯罪方向发展,更为严重的是由 非暴力犯罪向暴力犯罪甚至严重暴力犯罪方向发展;由愚昧型向智能、成人化转 变。作案周密策划多次踩点,选择时机,准备作案工具

5、;作案时分工明确,注 意配合;有的已会运用反侦察手段。在作案方式上由本地作案向流窜作案方向发 展,并在作案上注意伪装、破坏现场,转移赃物,利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联络和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二)主体特点1、低龄化。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 成年人当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 事处罚和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一项调查表明, 2003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只有15.62岁,比两年前的17岁小了1.38 岁。出现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日趋低龄化及在校学生比例上升的现象。在我院今年 受理的案件中,14周岁至16周岁的

6、案件87宗162人,占总案件数的25.1(且 多起案件的未成年犯年仅14周岁);14周岁至16周岁的在校生犯罪5宗,9 人,占5.7。2、文化程度低。是从作案未成年人文化程度看,初中、小学文化居多, 甚至很大一部分是文盲;3、是从未成年人作案人员身份来看,农民、学生、社会无业闲散人员居 多;4、是从未成年作案人员违法经历来看,初犯、偶犯居多。5、犯罪动机简单。多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随着我国教育事 业改革深化,未成年人的知识层有了显著的改变。从而使未成年人心理上形成严 重失衡。当他们生活、学习或社会交往中受到某种刺激时,使其心理状态与周围 的社会环境发生激烈冲突,心理矛盾恶性膨胀,因而

7、其犯罪也带有一定的突发性。 不少未成年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寻找精神刺激,变换手法向侵财方面转化,这 是当前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犯罪学理论认为,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人的行为,两 者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分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 客观因素两个方面。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心 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客观原因即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客观环境,一般 可分为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主观上的原因即未成年人个体自身 的原因,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很不成熟,缺乏自我评价以及是非曲 直的评判能力,极易走上

8、犯罪道路。1. 辨别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未成年人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和生 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自我意识增强,具有成人感和独立意向,但 由于其知识画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往往分不清是非、善恶, 美丑,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法制观和审美观,易受到拉拢和引诱而走上歧途。 例如:本院审理的翁某某、于某某、万某抢劫案。3名被告人均是十五六岁 的青少年,在本市某中学读初中。自从迷上网吧后,认识了一些不良社会青 年,他们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经常逃学,并多次离家出走。后产生了邪念而 走上犯罪道路。2. 控制能力差,情感波动大 未成年人性情容易急躁、激动

9、,好感情用事,不善于控制自己, 由于这些心理特点,形成了其犯罪动机简单、单纯,有很大的盲目性,他们 考虑的比较简单,甚至会为了一件小事就大打出手。(二)家庭原因 不良的家庭环境则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发育不健全,成为未成年人犯 罪的客观因素。翻开所有少年犯的案卷,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多数少 年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均存在误区。1. 父母离异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家庭结构残缺,缺乏父爱和母爱,往往导致未成年人孤僻,脆弱、 自卑或过强的自尊心理。未成年人在不完整或畸形的家庭中,生活心理压力 过重,对家庭易产生离心力,极易受坏人引诱而误人歧途。例如:杨某某、 孙某抢劫案,在会见被告人杨某某时,了解到其之

10、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就是 因为父母在他小的时候便离了婚,不久其父病逝,母亲则对他从不管不问, 以至于平时的生活都是由邻居、亲戚照管。因缺乏父母的关爱,感到很孤独, 便结识了街上一些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和他们一起打架、喝酒、抽烟,最终 走上犯罪道路。2. 不良的家庭氛围对未成年人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父母经常吵架,秽语连嘴,在家乱摔东西,行为不检点,不务正 业,酗酒、赌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世界观的形成。不良的家庭氛围造成未 成年人对家庭的厌恶,他们不愿意回家,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更加的孤单、自 卑,更加容易走上犯罪道路。3.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的父母没有履行好法定的监护义务

11、,不关心子女,对子女 不加管教自由放任,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使他们产生孤僻、冷漠、放荡不 羁、狂傲自负等不良心理,常常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满,易和他人发生争执 冲突,被坏人教唆就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如:李某某、杨某抢劫一案, 二被告人乘父母睡觉之机溜出家门,到酒吧吃喝玩乐,当钱财花光时便萌发 了抢劫的念头。(三)学校原因 一般来说,学校和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仅次于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家 长,有的甚至超过了家庭、家长的影响力。但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缺陷是不容 回避的问题。一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二忽视德育 教育,道德、法制教育明显薄弱。三是个别教师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 育方法,影

12、响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四是学校管理存在问题,尤其对住校 学生的课外管理不严,致使少数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与社会的不良青少年 接触,而被引诱走上犯罪。(四)社会原因 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传播,各种文化思潮 令人目不暇接。过多的选择使身心都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难以抉择。一些不健 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 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之一。本院受 理的347起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有17起与非法网吧、娱乐场所有关,占总 数的5%,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1.社会改革中出现的贫富分化、一切向钱看等不正常观念的影响2. 受

13、社会上不良习气影响,沾染江湖义气,导致人生倾斜 现今的社会,到处可以听到帮派、组织这类的名词,加上未成 年人的好奇心,在他们心中也免不了会产生帮派、组织的念头,一旦受人引 诱、哄骗,便很“骄傲”地加入某帮派、某组织,最终在我行我素中触犯刑 律,走上犯罪道路。如某校9名学生团伙犯罪中,60以上的只是跟随者, 没有积极的语言和行为表示。3. 影视、互联网传播不健康、暴力、淫秽等丑恶的东西三、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变化, 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后果,均具有社会性、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不良 影响,恶劣环境等在未成年人身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14、在一定意义上,犯罪实际上 是社会消极面的“综合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原因看,有主观原因,也有 客观原因。就客观方面而言,有的是自身方面的原因,如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 力差,对外界的防御能力低;有的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如父母离异、教育、监护 不力,父母、监护人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如政 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尤其是对“双差生”的冷落或歧视等;有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不良书刊或含 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内容的影视作品和出版物的不良影响;由此 可见,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既

15、 然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就不可能靠一个部门解决, 也不可能按照某一种方法解决,而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通过政治 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标本兼治,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1、自我预防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阶段来看,往往是未成年人自身认知能力底,防御能力差 以及能力不够,应当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 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在自我预防的过程中,应 举和帮助那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帮助已

16、经发生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带头认 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如果发现有违法犯罪迹象时,应当及时认识到 事情的严重性,在自身找出不足,以最快的方式杜绝有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2、家庭预防 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发现未成年人犯罪蛛丝马迹的当首属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初犯阶段, 父母如能及时制止、教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家庭安定则社会 安定,家庭和睦则社会和睦。抓好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就是抓住了未成年人犯罪 的源头。我认为有关部门可与少年家庭签订防治犯罪的责任状,明确父母对子女 的教育责任,通过落实承包责任制,巩固家庭这个堡垒,对于整天忙于生意、事 业、忽视子女教育的家长,要促使其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如果父母与 孩子常交流,有感情,孩子就会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这些都需要父 母的正确引导。家是孩子每天停靠的港湾,是情绪的出口,是在外受伤跌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