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91369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激趣的创设 摘要 数学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习需要勤奋,而小学生的勤奋主要源于兴趣;激发兴趣关键在于创设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情境。如:设悬激疑、探究讨论、形象直观、趣味实践、活动竞赛、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享受成功等,都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动手、动脑的有效性,从而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也是实践数学创新教育的中间桥梁。关键词 :数学课堂,情境创设,趣 学习需要勤奋,而小学生的勤奋主要源于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师者,当思寓教于趣,以趣激情。“启其蒙而引其趣”

2、,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的、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的乐趣,就能让他们对学习入迷,并能自学钻研、孜孜不倦,乐学不疲。小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失离于此,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情境乐则学习乐,情境优则学习优,说的就是这个理。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情境应有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作为教学组织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发意识,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具有个性、更加活泼的情境。师者,当思寓教于趣,以趣激情。“启其蒙而引其趣”,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的、快乐的学习活

3、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的乐趣,就能让他们对学习入迷,并能自学钻研、孜孜不倦,乐学不疲。小学生的学习愿望、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失离于此,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情境乐则学习乐,情境优则学习优,说的就是这个理。 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七个方面来考虑和设计:1、创设情境、善用课件、培养兴趣 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对数学课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深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

4、节时,有的学生说:“球是圆形”课堂立即发生了争论,有的讲:“球”不是圆形”.这就要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而是要说是与不是的理由来。于是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有的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还有的说:“我们站在高处,从上往下看球是圆的。”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使学生争论的问题引入深入,我们就可以拿实物和图片进行观察,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把它们区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结果可能会有学生把圆形划在平面图形一类,而把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划为一类。这时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会“把圆

5、规有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再把装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平面上画成的那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叫做圆。因此,圆是平面图形,而球不是圆,它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体”的一种。学生通过演示、争论对圆的认识更深一步。这样学生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细心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情绪高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受到学习兴趣制约的。因

6、此,我们数学教学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多媒体引进数学课堂。计算机多媒体是集声、光、色、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动静结合的功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向学生展示形成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情认识,不仅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而且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将它分成红蓝各半,再将其平均分成8等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64等份,依次演示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同时出现三幅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成的

7、份数越多,拼成的边就越趋平直,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这感情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联想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找出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大胆的创新,自主建构出圆的面积公式。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提升。2设悬激疑学问始问题是一切学问的开始。有学则有疑,有疑必有问,疑问设得巧,可达一问千层疑之功。“疑则思之始,学之端“。疑问设得越悬越能吊学生胃口。若常运用问题,巧设

8、悬疑情境,于课堂上兴波作浪,推波助澜,以此引趣激思,定会吸引孩子的好奇心,牵着他们走进课堂,走进书本,效果自佳。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有人设计了学生考老师的情境,即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些分数,教师很快判断出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并当场验证结果,学生很吃惊,很快就引发认识冲突,激起学习欲望,并能兴味盎然的探讨。有了兴趣,学生自能乐学而欣欣然。正所谓疑者惑也,设疑方引章明。积极地设悬埋疑,有利于“思之始”,章明过程可启发学之思路。3、探究讨论真理明布鲁纳说:“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说穿了就是探究的过程,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教学中积极搭建探究平台,提供探究机会,才能激活学

9、生的思维和兴趣。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去找到面积计算的公式?”这样的设计,其指向不在公式本身而在于发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思考上。实际上,这里还蕴含了一个数学的思考方法,即利用旧知解新知(在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上面分别板书“已学过”和“未学过”),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这也正是我们数学教学应加强的。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就置身于情境中,或独立思考,或与人合作讨论,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4形象直观深浅易华罗庚曾经指出“数缺行则少直观,行少数则难深入。”强调的是教学中的“作”。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

10、渡,而数学科学的特点更是高度抽象化,尤其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学具的演示操作,才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我常针对儿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浅白明了、通俗易懂的直观情境中学习深奥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协调了双手和大脑,培养了同时动手、动脑的习惯,受用无穷。5趣味实践兴奋长“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爱玩、爱动手操做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如何启发学生在玩中观察,在做中思考,是启发引导的主旨所在。活动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既是认识新知过程,也是活动和玩的过

11、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因此,我常在教学中创设一系列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玩数学。如动手操作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有趣的数学实验、奇妙的数学制作等等,尽量给学生以动口、动手等多种感观协同活动的机会,长时间保持大脑的优势兴奋,减少其学习过程的枯燥感。在“动”中感知、领会、发挥自身潜能。6活动竞赛热情涨活动能令学习充满乐趣,然只顾游乐,学生就没有目标。儿童好胜心强,不甘落后。课堂上适当安排竞赛,可以激励其斗志。有意识的创设寓教于乐的游乐、竞赛活动,把比、学、赶、帮等内容纳入到竞赛活动中来,能让学生的热情更加高涨。先进更先进、后进变

12、先进者鼓励;有进步之后进者表扬;不图名利、脚踏实地、乐于助人者肯定。让每一个学生在竞赛活动中,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都有取胜的可能。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激励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道思考与创新的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让学习上不去的学生先在别的领域里取得成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感,进而再去改变学业落后的状态。”苏霍姆斯基的见解对于有效地组织竞赛的启发,言简意赅。7、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

13、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一评价一一倾听一一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

14、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首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你们桌子上都有4个苹果,请你把它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怎样用一个算式和数字来表示。学生1:42=2个然后再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么放?学生分组切、摆后,学生2:1个都不够,还放几个?学生3:每个盘子放半个的半个,是12个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导出本节新知识。最后再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怎么放?每个盘子放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学生4:每个盘子里放半个的半个,用分数表示我想应该是14个

15、。此教学环节通过创设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分苹果中观察、感悟、交流、探讨突破了“平均分”这个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8享受成功收获成功是教育的第一条信条,是儿童学习的内在力量的源泉。每个人都期望成功,学生学习亦如此。师者倘若对学生学习要求,能顾及他成功的经历,就会使他朝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太容易的事情做好了没有成功感,反之,极其困难的事情又无法完成。只有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为让学生有机会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就是对其才智的肯定,它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尊感,能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正因为是力所能及的,每位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

16、努力,或设计方案、或发现结论,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感使学生心甘情愿继续寻求更多、更好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进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不但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还能因人而异,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总而言之,优化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数学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活动。学数学就是做数学,就是去解决一个问题,获得一种体验。如此说来,创设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新颖、别致的;能激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情境,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教学活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情境,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社会生活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鲜活教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