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简答题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090996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科学总论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学总论简答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学总论简答题第三章 体液和酸碱平衡1.什么是等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答: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常见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 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2.什么是低渗性缺水?常见病因有哪些?答: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常见病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大创面慢性渗液; 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钠盐;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3.什么是低

2、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答:低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低于3.5mmol/L。常见病因:长期进食不足; 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 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4.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40mmol/L;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20mmol/h;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40ml/h后,再静脉补钾。5.什么是高钾血症?常见病因有哪些?答:高钾血症是指血钾浓度超过5.5mmol/L。常见病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

3、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 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 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6.高钾血症时如何治疗?答:(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2)降低血钾浓度。主要措施有: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透析疗法 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7.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答: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肾功能不全。8.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答: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

4、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缺钾;利尿剂的作用。第四章:输血9.输血的适应症有哪些?答:大量失血;贫血或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异常。10.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疾病传播;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抑制;大量输血的影响,如低体温、碱中毒、高血钾、凝血异常等。11.输血可传播哪些疾病?答:肝炎;艾滋病(AIDS);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型; 梅毒;疟疾;细菌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12.何谓自身输血?常用方法有哪些?答:又称自体输血,是收集病人自身血液后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常用方法:回收式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

5、;稀释式自体输血。13. 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的治疗原则? 14. 答:抗休克:应用晶体、胶体液以血浆扩容,纠正低血容量休克,输入新鲜同型血液或浓缩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和糖皮质激素,以控制溶血性贫血 保护肾功能:给予5%碳酸氢钠250ml,静脉滴注,使尿液碱化,促使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 若DIC明显,应考虑肝素治疗 血浆交换治疗:以彻底清除病人体内的异形红细胞及有害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五章:外科休克14.休克分哪几类?答: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15.休克的一般监测指标有哪些?答:精神状态,是脑组织血液灌流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皮肤温度、色泽,

6、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血压;脉率;尿量,是反映肾血液灌注情况的有用指标。16.休克的特殊监测指标有哪些?答: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血量和心脏指数; 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测定;DIC的监测。17.试述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答:休克早期:微循环收缩期,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肾上腺轴兴奋,大量儿苯酚胺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低灌注、缺氧、乳酸、蓄积,舒血管介质释放,微循环“只进不出” 。微循环衰竭期:粘稠血液在酸性环境中处于高凝状态,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组织,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8.休克时如何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答

7、:(1)血管收缩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2)血管扩张剂:1) 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酚苄明2) 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654-2、东莨菪碱;(3)强心药:1) 兴奋、肾上腺能受体,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2) 强心甙、西地兰 19.休克病人应用皮质类固醇,其主要作用有哪些?答:阻断受体兴奋作用使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保护细胞内溶酶体,防治溶酶体破裂。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增进线粒体功能和防止白细胞凝集。促进糖异生,使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减轻酸中毒。第七章:重症检测治疗与复苏20. CVP的正常值是多少?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CVP的正常值是0.490.9

8、8kPa(510cmH2O)。临床意义:当CVP0.49kPa时,表示血容量不足; 当CVP1.47kPa时,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当CVP1.96kPa时,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2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是什么?答: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细胞10%。22.简述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 答: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常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所引起,多见于胆道、尿路、肠道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等。多以突发寒战为初发

9、症状,呈间歇性发热,严重时体温不升或低于正常。 病人四肢厥冷、发绀、少尿或无尿。休克发生早,持续时间长有时白细胞计数增加不明显或反而减少; 多无转移性脓肿23.感染性休克常继发于哪些疾病?答: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2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答:首先是病因治疗,原则是在休克未纠正以前,应着重治疗休克,同时治疗感染;在休克纠正后,则应着重治疗感染。25.在外科MODS的发病基础有哪些?答:各种外科感染引起的脓毒症;严重的创伤、烧伤或大手术致失血、缺水;各种原因的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各种原因导致肢体、大面积的组织或器

10、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脏器坏死或感染的急腹症;输血、输液、药物或机械通气;患某些疾病的病人更易发生MODS,如心脏、肝、肾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26.如何预防MODS的发生?答:积极治疗原发病;重点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防治感染;改善全身情况和免疫调理治疗;保护肠粘膜的屏障作用;及早治疗首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27.ARF少尿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水中毒;高钾血症;高镁血症;高磷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酸中毒。蛋白质代谢产物积聚。全身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28.ARDS的发病基础包括哪些内容?答:直接损伤,包括误吸综合征、溺水、吸入毒气

11、和烟雾、肺挫伤、肺炎及机械通气引起的肺损伤;间接损伤,包括各类休克、脓毒症、急性胰腺炎、大量输库存血、脂肪栓塞及体外循环。以全身性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衰竭时发生率最高。29. 后期复苏药物治疗的目的有哪些? 答:激发心脏复跳; 增强心肌收缩力; 防治心律失常; 调整急性酸碱失衡; 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30.复苏后治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 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 防治肾功能衰竭;脑复苏 31.什么是应激性溃疡?常发生于那些情况?答:应激性溃疡是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和其他严重的全身病变如心肌梗死等的一种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病变过程可出现粘

12、膜急性炎症、糜烂或溃疡,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常发生于以下疾病:中、重度烧伤;颅脑损伤、颅内手术或脑病变;其他严重创伤、大手术、战伤等;重度休克、严重感染、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等。第九章 围术期处理32.按照手术期限,可将手术分为哪几种?答: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33.病人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可分为那两类?答:分为两类:耐受力良好。指外科疾病对全身的影响较少,或有一定影响,但易纠正;病人的全身情况较好,重要器官无器质性病变,或其功能处于代偿状态。 耐受力不良。指外科疾病已经对全身造成明显影响;病人的全身情况欠佳,或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功能濒于或已有失代偿的表现。34.简述术前胃

13、肠道准备的内容答:(1)成人从术前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水,已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的呕吐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采用胃肠减压。 (2)涉及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日开始近流质,对于幽门梗阻的病人,术前应洗胃。 (3)一般性手术,手术前一日应用肥皂水灌肠。 (4)结肠或直肠手术,应在术前一日晚上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并于术前2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菌药物,以减少术后并发感染的机会。35.糖尿病病人术后如何确定胰岛素的用量?答:术后,根据每46小时尿糖测定结果,确定胰岛素用量。尿糖,用12U;尿糖,用8U;尿糖,用4U;尿糖,不用胰岛素。如果尿液酮体阳性,胰岛素用量应增加4U。36.手术切口分那几类?答:清洁切口(类切口);可能污染切口(类切口);污染切口(类切口)。37.切口愈合情况分哪几级?答:甲级愈合,指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 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症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要做切开引流等处理。38.术后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切口缝合技术有缺陷,如缝线打结不紧,组织对合不全等;腹腔内压力突然增高的动作,如剧烈咳嗽,或严重付账。第十章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