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907669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二、大教育观的最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

2、的消亡?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

3、,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产业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

4、的、方法、手段)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

5、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赞诃夫凯洛夫高难度可接受性高速度循序渐进理论指导直观性学习全过程学习最终结果(结论)全体大多数发展附:教育学理论知识:未完待续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一)教育学的理论建设1、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2、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3、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

6、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4、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二)、教育学的实践运用1、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2、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3、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二、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原因: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外部科学向教育学渗透;表现在各个教育学的分支也日益发展,教育学内部各子学科也相继出现;综合表现为将各种先进理论综合为一体,将理论指导和运用综合为一

7、体,是当今教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理论是指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主张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主张引进各种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和测量手段,使教育学迈向科学化的轨道,采用归纳、实证、自下而上的方法;人文主义主张解释、体验和主观介入的方式,坚决反对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采用演绎、思辩、自上而下的方法)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利用现代知识体系的多学科进行多角度、多测面、多层次的研究;值得我们思考的新问题:首先是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其次是多元方法的互补性问题,最后是方法的协调性问题)三、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1、类比方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似

8、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归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方法(由一般到特殊,分为三段论、关系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2、比较方法(从同一*物间寻找其差异性,或从具有差异性的事物间寻找其同一性的思维方法)分类方法(通过比较建立集合的方法)3、分析方法(将被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整体性的认识)4、系统方法(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的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综

9、合地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5、自下而上的方法(指从一个先念的形而上的概念推演出一套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如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自上而下的方法(强调从具体实证的经验现象出发,从对事物的归纳中概括出教育规律及其体系,如杜威的实用教育学)四、怎样运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个案研究法:将一个具体单位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深入和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研究者采用一定的手段获得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探求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人工控制因子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一种方法。P60(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联系

10、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2、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二)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让人掌握,并应用到生产中去)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的主机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它同时也担负着发展科学、生产新的科学知识

11、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更为明显)二、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制约教育制度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宣传思想,形成舆论2、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三、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2、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3、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4、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创

12、造和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说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五、评“教育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观点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条件下,为了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发展教育。教育先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在教育活动中,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兼顾经济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1、它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2、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仍需要经济发展提供要求评“教育产业化”的观点

13、1、经营目的具有特殊性(以育人为已任,不以赢利为目的,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2、功能发挥具有特殊性(除了经济功能之外,表现更明显的是精神陶冶功能)3、投入和收益具有特殊性(投入渠道多方面,回报和投资补偿是多方面的)4、生产产品具有特殊性六、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任务。(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身,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心,指人的全部心理构成。发展,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2、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为了

14、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3、个体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有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4、个体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5、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

15、有正反之分6、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个体自身的素质(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活动体系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

16、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教育应怎样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促进其发展?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合理设计教育活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这些最基本的规律,遵循并适应这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顺序性(身体、行为、记忆、思维、情感)和阶段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是“最近发展区”)指导: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顺序的要求,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还应看到,我们在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时都必须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使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在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