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89739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 GPHB备案号:GPH002-2017 古 普 会 标 准 GPHB/T82917-2017_ _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古普会应用版)2017-01-15发布 2017-02-06实施 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GPH002-2017目 次前言III引言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收藏级古树普洱茶 13.2 原生态古茶园 23.3 全程手工不落地工艺 24. 类型、等级与实物标准样 24.1 类型 24.2 等级 24.3 实物标准样 25. 要求 25.1 产地环境条件 25.2 茶树品种 45.3 茶园管理 45

2、.4 茶树修剪 45.5 病虫害防治 45.6 加工环境条件 45.7 加工人员 45.8 加工工艺流程及要求 55.9 质量要求 56. 试验方法196.1 取样和试样制备196.2 感官品质检验206.3 理化指标检验206.4 安全性指标检验206.5 净含量检验207. 检验规则207.1 组批及抽样207.2 出厂检验207.3 型式检验207.4 判定规则20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218.1 标志218.2 包装218.3 运输218.4 贮存218.5 保存期219.特别提示21附录A: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土壤辅助培肥和改良物质23附录B: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植物保护辅助产品24前

3、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指导性。本标准整合了GB/T 22111-2008,GB 5009,GB 2763,GB 3095-1996,GB 15618-1995,GB/T 19630-2011,GPHB/T 8216-2017,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的定义;增加了原生态古茶园的定义;增加了全程手工不落地工艺的定义;修改了古茶园的土壤及施肥管理;修改了古茶园的产地环境条件;修改了古树晒青毛茶初制及精制加工环境条件;修改了普洱茶关于等级的划分;修改了安全性指标关于农残及重

4、金属检测科目。本标准由黄小元个人提出,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简称古普会)归口,并在古普会推广应用。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起草人:黄小元引 言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是云茶的根,中国茶的魄,世界茶的魂。近十年来,古树普洱茶持续升温,为推动云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古树普洱茶概念提出时间短,发展步伐快,涌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简称古普会)始终坚持致力于古树普洱茶的生命能量研究。创会会长、制茶工程师黄小元先生于2015年元月,开创性提出了对云南古树普洱茶分级的新思路。依据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古普会标

5、准对品质划分为普世级、品鉴级、收藏级三个级别,并对三个级别的定义、要义、价值及特征作了详细阐述。2015年7月13日在古普会平台发布了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黄小元个人标准(HXYB/T829172015),在广大会员中广泛试行应用,得到了良好反应。GPHB/T829172017以GB/T1.1-2009为基础标准起草,吸收整理了HXYB/T82917-2015在一年多试行应用中的问题,对多处细节重新修改后形成了本标准。标准注重古树普洱茶的自身特点,结合原产地生产现状,以高标准、严要求提出了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制作的规范性技术要素。基于健康、生态的原则,拒绝使用不可预测的技术,避免带来健康和生态风

6、险。希望依此标准提供生产有机产品的同时,关注人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探索自然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的术语和定义、类型与等级、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收藏级古树普洱茶,不适用于规模化生产的常规古树普洱茶大宗商品。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

7、范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9630-2011 有机产品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象色谱质 谱法)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 联质谱法)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095-1996 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T 4789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500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 659-2003 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GB 7718-2011

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PHB/T8216-2017 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古普会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收藏级古树普洱茶以1911年前人工栽培原生态古茶园的云南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全程手工不落地工艺制成,具有收藏级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分为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为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散茶)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紧压茶)。其人文定义为:归于信仰与修行,妙用古茶能量来探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密码的生命之叶。其要义为:古茶巅峰览众的胜寒历练,茶人心灵家园的情感交融,茶修圆满功成的信仰

9、寄托,人与自然互动的无限可能。其特征为:一叶一世界,一物一菩提。其价值是:万物有灵,人茶合一。3.2 原生态古茶园1911年前人工栽培的自然状态生存下来的古茶园。3.3 全程手工不落地工艺茶叶制作以手工劳动为主,工具为辅,全过程茶叶始终不落地的制作工艺。3.4 收藏级特征 原料珍稀,精工制作,后期转化品质提升。4 类型、等级与实物标准4.1 类型按外观形态分为收藏级古树普洱茶(散茶)和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紧压茶)。4.2 等级收藏级古树普洱茶不分等级,只区分季节(春、秋茶)。4.3 实物标准样根据各古茶园不同山场气韵,春、秋季各制作实物标准样,标准样分紧压茶和散茶,紧压茶可以作技术拼配,并建立健

10、全档案资料。5 要求5.1 产地环境条件5.1.1地理云南境内北纬21102622,东经973110538的区域,海拔1200m以上(极个别小产区除外),古茶园离开交通主干道50m以上,200m内茶农生活的寨子应处于古茶园的下方,300m内无常规农作物耕地,2000m内没有现代化工业污染源。5.1.2气候古茶园产地应具有立体气候特点,冬天严寒,夏天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云雾大。 年均气温14以上,最低气温不低于-6,活动积温4600以上,年降雨量 1200mm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80%,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日照百分率40%50%。5.1.3土壤5.1.3.1土壤重金属应达到国家土壤环境级标准,各项指标符合表1规定。表1:云南收藏级古树普洱茶古茶园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评价标准项目浓度限值(mg/kg)PH4.0-6.5Cd镉0.30Hg汞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