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89726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综述报告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 描述的文章,那么护理学的综述报告范文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 家带来的。1:学校: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摘要】深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 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 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及危重 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也有了较大的进展。【关键词】临床应用、并发症及护理临床应用1. 用于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此类患者,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3-5 天血管即变硬成条索状,点滴 不畅。深

2、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 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金永红等报1告用深 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股静脉压力,对于判断慢性右心功 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提供可靠依据;马龙等2采用深静脉置管 直接注入大量液体进入血循环,满足长期静脉输液、静脉高营 养的治疗需求。2. 作为血液透析的通路林晓燕3使用永久性中心静脉置 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隧道开口 的清洁干燥,可使其保留时间延长,加上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 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优点,对于心肺功能不全、 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 黄新武用4深静脉留置套管针取代近年

3、采用 Quinton-mahurar 双腔导管,留置深静脉进行血液透析,血流量充分,取材方便,无血流动力学紊乱,不易发生堵管、 血肿及感染,且拔管易止血,可反复使用,是紧急血液透析时较 好的选择。3. 用于癌症化疗肿瘤患者由于反复化疗、长期输液、静脉 高营养,反复穿刺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药物外渗、静脉穿刺 困难、静脉炎。段小芳等5对25 例肿瘤患者行,退出导丝。 认为此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导管纤细、柔软,刺激性小 即使碰到心肌,也不会损伤心肌,不会引起心律失常,并能及 时排除心包积液。黄新武9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 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患者改变体位或离床活 动不引起起

4、疼痛,不影响引流。解志贤等10报道,应用静脉 留置针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4. 用于静脉高价营养深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穿刺比较,具 有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等优点,可适 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大量液体丢失需要补充高浓度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热量、高营养以及电解质者。5. 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梁金华11报道深 静脉a. 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可直接测定各个部位的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 CV 即成功置管 一般不会出现心律失常。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回抽钢丝后心律 失常可自行消失。张兰菊13认为是置管后导管刺激窦房结

5、诱 发心律改变,经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置管因路径较头颈脉短, 在测量置管长度时,应考虑不同穿刺血管的因素。b. 误穿动脉误穿动脉是锁骨下静脉穿刺常见的并发症。由 以下原因引起:技术不够熟练经验不足,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 患者肥胖;穿刺部位手术史或疤痕;同一部位再次留置中心静脉 置管,均有可能增加误穿动脉的风险。张海燕14采用上位穿 刺法以胸所乳突肌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之角平分线距角顶点 10处,针与额平面为 1015角,进针方向指向同侧胸锁 关节,进针深度24cm,置管成功率高,易固定。另外,中心 静脉解剖位置异常也是造成误穿动脉的原因之一。梁莉等15 的经验是,如考虑可能存在血管畸形,应该在

6、B超引导下置管,了解中心静脉是否变异,5%-10%的患者可 能出现颈内静脉位置和结构的异常,反复盲目穿刺容易损伤静脉 及邻近的颈内动脉和股动脉。c. 气胸进针角度过大或过深,则易刺入胸膜和肺组织,导 致气胸。少量气胸肺压缩少于 20%可在几天内自行吸收,不必 处理,量多时应行胸腔闭式引流16。曾成17认为发生气胸后 患者采取半卧位、吸氧,并稳定患者情绪,床边射片,如气胸 量少,可自行吸收。2 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a.导管相关性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如无不明感染灶而发生的高热、寒战或导管置入部位红肿、触痛,应考虑由导管引 起的感染。王俊英等18认为感染的途径是细菌通过导管外、 导管内、经管输入的液

7、体及血液进行传播;避免导管相关性感 染的关键是预防,操作前严格培训,严格消毒,备皮时为防止 剃须刀划伤皮肤,采用剪刀剪除毛发。林风辉等19报道导管 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营养不良、危重病、糖尿病、 免疫抑制疾病等内在因素及医生操作水平、操作环境、入住危 重病房时间长、置管时间、置管后护理等外在因素;并表明, 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低于颈内静脉及股静脉 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应做到如下几点: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细菌经皮肤隧道侵入;尽量选择经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 股静脉置管;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细菌侵入;导管定期 用肝素液冲管,避免导管内血栓形成;缩短导管留置时间;缩短重

8、症病房的住院时间;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使用透气的辅料 覆盖,保持局部干燥。潘斐彩 20报道减少经中心静脉导管的输入旁路操作,定期更换装置 尽量不使用三通管可有效预防感染。b. 导管不畅或阻塞导管长期使用后常出现导管阻塞或滴注不畅等问题,堵塞的原因有:静脉高营养物质或粉状及颗粒状 药物的输入,渐堵塞导管;非正压封管,血液返流形成栓子;患者血 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易形成血栓堵塞导管。于楠等21报道预 防导管阻塞,点滴速度应A80滴/min,液体点滴不畅,滴速50滴 /min 多为药物沉积,先回抽血液,血液回抽畅通后以生理盐水 510m 推注,再连接液体。当发生堵塞,先以肝素盐水液封管液 31U/

9、m试通,如果不能融通,说明已形成血块,则用肝素原液试 通,仍不能融通,说明形成纤维素血栓,此时改用链激酶或尿激 酶5000U/m,边推边拉缓慢轻柔注入1m,保留15min后,回抽药 物和凝块,重复灌注至导管通畅。杨海燕22认为一旦发生导管相 关性血栓导致导管堵塞,导管抢救性的处理应优于导管的更换。 将导管血栓的处理分为一线和二线方案:前者依次为压力性冲管 血栓溶解酶灌注溶解和机械性取栓;后者包括导管更换和纤维素鞘 剥除术。其中压力性冲管以10m的注射器较佳,10m的注射器在 冲管压力和容量间能取得较好的平衡,1m和5m的注射器冲管时 压力较大有导致导管破裂的危险。血栓溶解酶中,以尿激酶和组 织

10、源性纤溶酶应用较多,效果也较为确切。护理学综述报告拓展1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 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 护理。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的身心 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 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要分为五层:有生理的需要,安全感 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 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 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

11、行心理 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 的结果。为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 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 护理效果。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 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 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 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 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足可以转化为 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 士阿姨打针等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 题的表现形

12、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惧怕感、悲哀感、焦虑 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 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便如希望 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 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一、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1、焦虑和紧张: 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熟悉,对环境的生疏感引起的紧张与 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 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

13、化。 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 ;表现为不安心治疗 要求提前出院。2、惧怕与缺乏安全感: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惧怕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 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 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惧怕感; 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 为。3、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 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 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

14、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 换主管医护人员。 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 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二、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1、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 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 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 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非凡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 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 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2、依靠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靠于护理人员 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3、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轻易沟通, 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入院的患者家长有 时对老病人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三、护理措施: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