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城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89271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城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乡城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乡城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乡城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城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乡城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一、调查说明:经过暑假期间,我们组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农村医疗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做的一些成就。我们组决定利用暑假假期对我们村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二、调查方式:我们简单做了农村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农村医疗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三、调查目的:调查出出家乡农村医疗状况存在问题。四、调查对象:家乡农村所在地的卫生院,小诊所,药店,卫生部官方网站等五、调查时间:2012-7-15至2012-9-25。六、调查内容及数据: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

2、,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2004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

3、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甘肃省为例,2006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

4、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10年间增长了2.52倍,而10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 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

5、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经过我们走访县、乡级医院,各村部及个别家庭,调查出如下信息:(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缴费标准:2012年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300元,主要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财政补助和农民个人自愿缴纳三部分构成:中央及地方财政补助2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32元,省财政补助73.8元,县级财政补助34.2元),农民个人参合缴费标准

6、仍按筹资标准20%的比例缴纳,即60元/年/人。(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比例 (1)、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报销比例为 25%。 (2)、乡镇卫生院门诊报销比例为 40%。 (3)、县级医院门诊报销比例为 30%。 (4)、县外门诊(特定慢性病门诊除外)和有价疫苗不予报销。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比例 (1)、乡镇卫生院住院 0-300元报销比例为 40%, 300元以上报销比例为 55%。 (2)、县级医院住院 0-300元报销比例为 30%, 300元以上报销比例为 40%。 (3)、县外医院住院 0-20000元报销比例为 20%,

7、20000元以上报销比例为 35%。 (4)、参加妇幼保健保偿的孕产妇,按医疗机构住院比例报销。报销金额低于 200元的,补偿 200元。未参加妇幼保健保偿的孕产妇住院分娩不报销。 (5)、 期以上高血压病(含 期)、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肝硬化失代偿期、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慢性支气管炎、精神病维持治疗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器官移植的抗排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11种特定慢性病人在村级直接报销点就诊的按村级门诊报销比例报销,在乡镇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县外就诊需转诊)的,凭就诊证按不同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报销。 (6)、年度个人补偿总金额封顶线

8、为 6万元。(7)、单项大型检查、治疗项目400元以下的全部计入补偿范围,超过400元部分减半计入补偿范围;单项大型材料费用5000元以内全部纳入补偿范围,超过5000元低于30000元部分按30%比例计入补偿范围,超过30000元的不予补偿。(8)、床位费省级医疗机构按每日40元纳入补偿范围计算,超过部分由患者自行负担;市(州)级医疗机构按每日30元纳入补偿范围计算,超过部分由患者自行负担;县(市)级医疗机构按每日12元纳入补偿范围计算,超过部分由患者自行负担;乡镇级(含其他一级医院)医疗机构按每日8元纳入补偿范围计算,超过部分由患者自行负担。七、调查结果及分析:经过我们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

9、:(一) 、社会满意度低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二) 、保障水平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0、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不到位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

11、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八、总结: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经过调查,国家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有重大的意义。解决了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降低了因病致困返贫现象,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九、建议:国家应加大力度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调查出来的问题。十、感想: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工作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