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891436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沙尔中学:何静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 经验+ 反思。毫无疑问,教研活动正是教师集体经验总结、问题反馈、集思广益的良好平台,对教师个人的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帮助作用。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变化着的过程,光靠班主任或一、两个老师是不可能驾御好它的,而在经常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中,老师就可以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建立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在对外交流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就不会固步自封,可以使整个学校整体发展和提高,也可以帮助别人,使其发展,互利互惠。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

2、教研活动往往不能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目的,成了一项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已,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们也没有积极性。下面,根据本人的一点认识,简单谈谈我们怎样才能让教研活动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活动前:出现的问题一:目的不明。主要是主持者选定的研讨主题过于空泛,落不到实处,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结果是导致参与者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无话可谈,活动自然谈不上有效性。对策:必须通过认真研究,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这样才能确保有“物”可研。活动主题不必要搞得“大而全”,“小而精”、“实用”的主题才是确保研讨成功和有效的前提。出现的问题二:教师积极性不高,抱着完成任务

3、的态度参加。提到教研活动,很多老师会说“我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还搞什么教研啊”、“教育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们又不是专家”等等,这一方面是教师认识不够,但最终的根源在于:我们以往的教研活动没有时效性和实用性,导致老师们“不感兴趣”。对策:要让教师对教研活动“感兴趣”,前提是:一是教研活动必须对教师的成长有帮助,教师感到参加一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收获,得到提升;二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只有“有用”“实用”,才能让教师们及基地参与到教研的整个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另外一方面,教研活动的主持人不是活动的主宰者,要把教师放在教研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从活动的策划、主题的选择

4、、活动后的落实、执行情况等都应该尽可能地让教师参与其中。正因为教研主题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确定的,教师就清楚地知道了为什么要开展这次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自己应该如何去主动参与,从而也就使教师从“要我参加教研活动”转变为“我要参加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来龙去脉都有所了解,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积极性也就发挥出来了。活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研”与“教”脱节。我们以往的教研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的上课、听课、评课、经验总结方面,始终是“就课论课”的形式,而没有指向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教研是没有生命力的,显得苍白无力,谈不上有效性和实用性。对策:教师的进步和提高、教法的完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循环、提高过程,所以,在研究课题确立后,一定要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此期间,组内的老师们都要全面地了解课题的进展,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识上升为理论,再用这正确的理论去指导教改实践。总之,教研活动是一项为教师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服务的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研以致用”,活动的各个环节要合理安排,需要教研组织者的精心设计,力争取得实效,才能得到教师们的支持,也才有生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