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888118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草船借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草船借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草船借箭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草船借箭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及难点:1、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习思前想后理解内容的方法。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邃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每当这首歌回响在耳畔,我们的思绪都会情不

2、自禁地被它引向三国演义中那动人心弦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节选自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著名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者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谁向谁借?为什么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怎样借?)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一定会文中找出答案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它背景,那么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又有着怎样的一段时代背景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看一看吧!2、简介时代背景课件出示: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分别被称为魏、蜀、吴三国,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

3、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此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了故事的背景,大家一定急切的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吧!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是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与同学交流。(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刚才我们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那么,谁有不会读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提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解决。(让学生相互帮助解决,并鼓励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惯,如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只有扫除生字词障碍,才能

4、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人物?(2)、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出示课件)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_,要诸葛亮_,以此来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却答应_,并且和周瑜_。经过:诸葛亮请求_帮忙,选择_天气,运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_。(3)、回顾课文内容(出示课件)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大屏幕共同的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三、学习课文一、二自然,了解人物特点、学生自由读刚才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老师来播放一下课文一、二自然段的录

5、音,同学们可以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讨论(教师巡视)这两段中主要写到了哪两个人物?他们各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同桌之间来展开讨论。(板书:诸葛亮周瑜)、学生汇报(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鼓励并板书: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周瑜:心胸狭窄、凶狠狡诈)、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人物性格。()、同桌读 刚才我们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人物的不同性格,去掉了文中的旁白部分,同桌之间分角色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指名读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分组读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一组读诸葛亮,一组读周

6、瑜。(出示课件),蓝色文字表示周瑜的话,红色文字则表示诸葛亮的话。 “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用弓箭最好。” “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 “十天造得好吗?”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 “只要三天。” “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4)、学生角色表演根据我们对这部分的理解与分

7、析,下面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尝试着来表演一下。(鼓励学生可以根据情节的需要适当的加上一些动作,并注意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语气。刚才,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更充分的说明了大家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真正把握。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的来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内容。(课件出示)、小结这一部分诸葛亮与周瑜的言语交锋,句句紧逼,刻画出了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却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四、课堂总结故事的起因说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只要三天就造好十万支箭,他答应的是否过于草率?周瑜的“锦囊妙计”又能否得逞?诸葛亮又是怎样一步步的挫败了周瑜的阴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本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通一、二两段的学习,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诸葛亮、周瑜不同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后几百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一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关键就是在于作者采用了多种塑造人物的手法,使所刻画的历史人物达到了出神入化,活灵活现的效果,三国演义不愧为人类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五、课外拓展阅读三国演义及其它古典文学名著,进一步了解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附:板书设计:草船借箭诸葛亮 周 瑜 以大局为重 心胸狭窄 从容镇定 胸有成竹 凶狠狡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