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88809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调查分析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作业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日益壮大,大学生的消 费生活也日渐丰富,与此同时,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消 费不仅仅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 把握我国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对于了解我国的社会现状以及经济发展前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对我国大学生群体消费状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人利用暑假时间在周围同学以及外地 好友等在湖南读书的大学生开展了一份相关调查。关键字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和家长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 和社会关

2、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发展大学生消费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生活,还可 以以消费促生产,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但在充分肯定大学生消费积极因素的同时,也不能 不看到大学生在消费中的一些偏差,女口:不善于理财的赤字消费,靠借贷维持而不计偿还能 力的超前消费,高于家庭或负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费,偏信广告的盲目消费,追求 虚荣的炫耀消费,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只求和别人一样的攀比消费,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费 等。因此,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不满足大学生的消费 文化需求,可能会使市场经济由于少了这支旺盛的消费力量而失去活力,甚至会影响大学生 的学习和健康。而不作引导,又容易

3、使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滑入消费误区,同样 影响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影响他们科学、文明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形成,甚至会使他们 的人生观和人格发生扭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 作。为了详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熟悉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更好的分析在校大学 生的消费情况,最终引导健康的消费。本人开展这次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人对湖南周围同学、亲戚、网友及外地好友等在湖南读书的大学生进 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接收调查23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是2。1年级。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反

4、复修改后形成,问卷的题型主要是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54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56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事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 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选择了愿意接受 访问的20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的研究更具客观性。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进行分析和统计,然后用WORD文档记录。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一500元(占39%), 500元-1000

5、元(30%)这一范围。而1000元以上(10%),与其鲜明对比的是300元以下(21%)。对于一个 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这种消费动态基本上还是合理的,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500 800区间。但是从其他消费区间分析:350元以下和1000元以上,造就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而备案贫困生地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地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 当大。2、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经调查,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8%, 1000元5000元占66%,5000元 10000元占12%, 10000元以上4%。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2%,来 自

6、农村的占98%。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占96%来自农村的占4%。可见, 大部分贫困学生来自于农村,我国的城乡差别仍然巨大。而生活奢侈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 城市。该数据与中国人目前的收入水平基本吻合:绝大部分中国人家庭夫妇月收入为2千元 5千元,贫困家庭与特别富裕家庭都是少数。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支出较 少,而特别富裕家庭大学生的生活可能较奢侈。3、消费支出主要来源于父母给予。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父母供应的占90.5%,勤工助学占2%,奖学金占5%, 再次是其他项目包括向亲戚筹借、贷款、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占2.5%。父母给予是大学生获 得消费开支来

7、源的重要途径。这体现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不是很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 能力,不应该完全依赖家庭,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消费提供经费来源。大学生可以参加 一些勤工俭学、兼职类的就业,增加消费开支来源。同时,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行动帮助大 学生加强自理能力,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平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通过自力更生来扩 大消费开支来源,提高消费水平。3、家长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大。调查发现,学生家庭月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15%,在1000-2000元水平的家庭占47.3%, 2000-4000元收入水平的家庭占28.2%,4000元以上收入水平的家庭占9.5%。说明大部分学生 来自中等收入家庭

8、,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大部分学生个人月开支与家庭月均收入相当。这说 明,大学生除了要支付每学年的培养费外,每月的开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加之各种培训 和学生其他方面需求的不断提高,家长供应子女上学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4、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甚至学费。感觉 生活费月月有余的学生占6%,感觉刚好够花的占51.5%,感觉不够花的占42.5%。可见接近一 半的当代大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缺乏理财能力。感觉月月有余的学生中,大一学生占69%, 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刚进校门时消费项目较少。而感觉钱不够花的学生中,大一至大四学生分 别占

9、16%, 6%,44%,34%,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消费项目逐渐增多,大三时恋爱的 学生多,感觉钱不够用的学生比例最高。5、食物支出在大学生消费支出中占据第一。调查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项目中比重最高的是食物,高达88.5%,其次是衣服方面的 支出,占4.4%,再次是书籍开支,占2.8%,而电话上网、社交恋爱分别以2.5%、1.2%紧随, 洗漱用品和化妆用品等仅占0.6%。可见,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 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 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 经逐

10、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6、消费结构不合理。调查中还发现,消费总额越高,通讯、上网、享乐品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越大, 而购买学习用品、书籍等消费支出却没有随消费总额的增加而增加。而且,许多大学生并没 有在意自己的消费结构是否合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尚没有明确的消费观念和理 财意识。7、恋爱支出大。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200以上16%,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 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 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 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

11、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 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 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8、过半同学愿意兼职,但不经常兼职。调查数据也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在两三个 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 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 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大多 数同学对兼职很感兴趣,觉得兼职不仅可以锻炼自己,增加社

12、会经验,而且可以提高消费水 平,但是大多数人在拥有机会的情况下,只是偶尔参加。这说明大学生还是充分认识到自己 的立足点,以学习为重点,偶尔兼职,把社会实践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三、结论与讨论。1、消费行为不理智。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又是独生子女,消费行为上表现出不成熟性。这主 要表现在:盲目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攀比性消费。一些学生从吃、穿、用到 其他各方面都与人比排场、讲阔气,认为在同学、老乡面前缺乏豪举有失体面。这既给家庭 加重了经济负担,也影响了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误入歧途。2、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

13、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 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 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3、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 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 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 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4、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没

14、有起到其应该有的的重要影响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 研究不足,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 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 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5、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 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 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

15、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 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四、对策与建议。1、要合理规划消费支出。很多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早已不知“柴米”之不易,没有丝毫的节俭意识。家长的资 助大多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家里“源头”的充足让他们的支出更为任意。盲目高额消费, 追求名牌,一味攀比是很不好的消费现象。实用加实惠是生活消费中的合理原则。任何所谓 的潮流都不会长久地把持整个社会,盲目追求的潮流消费品往往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作为学 生,应该把钱花在必须花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才是理智的选择。吃要营养均衡,穿要耐 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上网,恋

16、爱,无节制地买衣服,这些非必要的花费 应当适度,不宜过高。2、把握消费时机。需要添置必需衣物的时候要学会稍稍“超前”准备。这一点主要指针对将消费重点花在 服饰上的女生而言。在很多大商场换季衣服都会低折扣销售。所谓的新款在刚刚上市的时候 往往标出高价,但是在季尾销售时的价格会是先前的几分之一。所以,避开商家的销售高价 期,学会“按时”消费会给自己节约一笔不小的数目。3、学校加强理财教育,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树立严谨、和谐 的校风,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另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理财教育, 对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很有益处,对他们的未来也有很大帮助。4、家长要坚守原则,不能溺爱孩子。孩子在外读书,家长的担心是在所难免的,但是不能这样就对他们百依百顺。毕竟绝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