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880509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退税“免、抵、退”方法解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新年伊始,对于我国税制体制改革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从1月1日起新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 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文件开始执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前期陆续出台的营业税改征增 值税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2014年新年伊始,对于我国税制体制改革来说又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从1月1日起新的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 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3106号)文件开始执行,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前期陆续出台的营业税改 征增值税相关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明确。铁老大被纳入了“

2、营改增”范围意味着我们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 更多的原营业税纳税人转身投入增值税纳税人的阵营中来。相对于营业税,增值税纳税人的核算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营业税 是一只大雁那增值税就是一只雄鹰,营业税是一只小马驹增值税就是一匹千里马。想训服雄鹰,驾驭千里马,就要求财务人员要有训鹰人的技 巧,骑士的能力。在增值税的核算体系中,出口企业的核算法相对较为复杂,不但要计算纳税金额,还要计算退税金额。随着经济体质改革的逐步深入,扩 大内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改革需要,更多的要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赚取外汇。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卸掉枷锁,更好的参 与到国际市场竞

3、争中,国家对出口企业实行免税、抵、退税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让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以零税率的方式近入到国际市场,以期 占有更好的竞争优势。平时财务人员接触出口退税的业务较少,且“营改增”以后许多新纳税人对增值税掌握不够全面。现就“免、抵、退计算方 法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免、抵、退”计算法适用于生产企业(包括: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服务、劳务或委托外贸企出口自产货物、劳务、服务。)1、“免”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劳务、服务,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2、“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3、“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

4、产货物在当月内,因出口原因导致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以下详细解释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具体应用:一、出口型生产企业当期内销应纳税额的计算生产性企业出口适用“免、抵、退税”计算方法。我们可以简单从字面理解,将其认为分解为免、抵、退三个步骤。第一步“免”:增值税一般计算方法简单可以理解为“应纳税额=销项一进项”,可得出口企业公式“应纳税额=内销销项+外销销项一进项”。 前面阐述外销出口货物的销项是免税的,公式可演变成公式“应纳税额=国内销项一进项”。公式大家会看到一个明显的不对应的地方,就 是我们的销项仅仅是国内销项,而我们的进项是生产内销产品及外销产品共同的进项。如

5、能实现零税率出口,道理上应将外销产品所对应的进 项税额予以退税。但目前国家由于考虑税负平衡和对进出口宏观调控的管理要求,并未全部实行出口零税率,因此目前生产型企业不能对应要 求将出口货物对应的进项税予以退税。而只能按照规定,根据退税率进行抵扣。公式“内销应纳增值税=内销销项一内销进项一外销进项”,这 是内销应该缴纳的增值税。第二步“抵、退”就是先用外销进项抵顶内销应纳增值税,也就达到了退税的目的。公式内销应纳税额=内销销项一(内销进项+外销进项), 也就是前面所叙述的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金额如果大于零,说明内销应纳增值税抵顶应退外销进项后还有余额,既为本期应纳税额。 如果小于零说明内销应纳

6、增值税抵顶应退外销进项后仍有余额,此时是否退税,又要分两种情况:1、内销的销项本身就小于内销进项造成的小 于零。2、内销的销项减内销的进项大于零,再减外销的进项后小于零。第一种情况如果全部退税势必将内销留底税额一并退换给了企业。所以 就要规定一个退税限额来消除这种情况,这个限额是外销金额乘以退税率来确定。然后比较内销应纳税额小于零时的金额与退税限额两者之间 绝对值,哪一个小退税金额就是哪一个。上面理论阐述完毕,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例】某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2011年4月的有关经营业务为:购 进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

7、的价款200万元,外购货物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34万元通过认证。上月末留抵税款3万元,本月 内销货物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收款117万元存入银行,本月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免、抵、退”税 额。 由于我们国家的现实情况及产品差异,征税率与退税率一般是不一样的,征税率大多要大于退税率。这样也就造成了征得多退的少,相 应的附加税在出口环节也是不予退税的,零税率参与国际竞争是现阶段企业的一个梦。这一部分征退税差异在计算退税额时是不予退还的。所 以第一步要计算这部分差异:200x(17%-13%)=8万 计算外销对应的进项税额:(200/(200+100)x34=26

8、.67万 内销货物应纳增值税:100x17%-(34-26.67-8)-3=14.67万元 应退税额(限额):200x13%=26万,理论上应该与数值是相同的。 实际退税额:26.67-14.67=12万 免抵税额:26.6-12=14元,也就是我们的内销货物应纳税额,理论上数字应该相同,计算过程尾数差异。这部分金额要作为计算城建 税、教育费附加等附加税金的计算基数。二、当期无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免、抵、退”办法基本步骤为五步(接上例):第一步剔税: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X (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退税率)(1)当期免抵退税不

9、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X (17%-13%)=8 (万元)第二步抵税:计算当期应纳增值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一第一步计算的数额)一上期留抵税额(小于0进入下一步)(2)当期应纳税额=100x17%(348)3 = 17 263 = -12 (万元)第三步算尺度: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3)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 200x13%=26 (万元)第四步比:确定应退税额(第二步与第三步相比,谁小按谁退)(4)当期应退税额=12 (万元)第二步大于第三步的情况下,当期应纳税额与确定的应退税额的差额为下期留抵税额。第五步确定免抵税额:第三步减第四步=免抵税额。(5)当期免抵税额=26-12 = 14 (万元)当期有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情况,计算过程依然为五步,不同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需要做一个修正,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修正的剔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x外汇人民币牌价一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X (出口货物征税率一出口退税率)第三步修正的尺度: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一免税购进原材料的价格)X出口货物的退税率上述解析笔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 “免、抵、退”原理及计算方法。方法一有利于我们理解原理,但不可作为实际计算应用,方法二便于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