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适用范围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880500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连接适用范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钢筋连接适用范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钢筋连接适用范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连接适用范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种钢筋连接方式的比较随着我国建筑业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整体性更好的现浇 钢筋混凝土工程日益增多,而钢筋的连接方式 也成为影响工程结构质量、进度、投资、操作方便程度等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主要 有:绑扎搭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等。下面针对这几种钢筋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从长远利益和综 合效益评价各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一、钢筋连接的要求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受力承载性能, 钢筋的连接区段与整体钢筋相比,应有相似的传递应力的性能。应能够保持钢筋连接后的强度、刚度:变形 模量)、延性(伸长率和冷弯性能)、恢复性能(残余应变)、耐久性(接头位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较小影响耐久 性

2、)和抗疲劳性能等。通过接头间接传力的钢筋连接,无论是何种形式,与整体钢筋的直接传力相比始终是 一种削弱。因此,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钢筋接头,都应尽量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根钢筋应少设接头, 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钢筋连接接头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11。二、钢筋连接方式1、绑扎搭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是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钢筋应力的方式。两根相向受力的 钢筋分别锚固在搭接连接区段的混凝土中而将力传递给混凝士,从而实现钢筋之间应力的传递。搭接钢筋 由于横肋斜向挤压椎楔作用造成的径向推力引起了两根钢筋的分离趋势,两根搭接钢筋之间容易出现纵向 劈裂裂缝,甚至因两筋分离而破坏,因此必须保证强有力

3、的配箍约束。由于绑扎搭接连接是一种比较可靠 的连接方式,质量容易保证,仅靠现场检测即可确保质量,且施工非常简便,不需特殊的技术,因而应用 方面也最广泛,至今仍是水平钢筋连接的主要形式。而且在目前情况下价格也较低。但当钢筋较粗时,绑 扎搭接施工困难且容易产生较宽的裂缝,因此对其直径有明确限制。但绑扎搭接连接浪费钢筋,由于规范 中限制接头在同一位置,若采用50%接头百分率,则搭接长度为1.4厶,按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取C30 考虑,锚固长度为厶=30d(非抗震情况下),则一根直径d=20 mm的钢筋,其一个接头即浪费主筋42d=840嘲。而绑扎搭接接头区段大于3. 22z。,搭接接头 区段范围箍筋

4、应加密,加密范围长达96. 6d=1 932 mm,使得绑扎搭接接头不仅浪费主受力钢筋,而且也 大大增加了箍筋的用量,绑扎搭接接头区段的箍筋用量相当于非接头区域的两倍。因为资源有限,现在的 低效率、低利用率的无限开采,将导致未来建筑业材料资源的短缺。目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钢材供不应求 的迹象。因此从长远利益和综合效益上讲,不管绑扎搭接接头的单个接头价格高低,都应该尽可能少用或 不用。2、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受力钢筋之间通过熔融金属直接传力。力钢筋之间通过熔融金属直接传力。若焊接质量可靠, 则不存在强度、刚度、恢复性能、破坏性能等方面的缺陷,是十分理想的连接方式。焊接的方式主要有: 闪光对焊、电弧焊

5、、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焊等多种形式,可实现不同情况下的钢筋连接。但影响钢筋 焊接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电压、气候、环境、施工条件和操作水平等,难以保证稳定的焊接质量。施工 队伍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还很难做到确保施工质量。另外焊接热量会影响钢筋材质,改变其力学性能。而且 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检测手段,如虚焊、气泡、夹渣、内裂缝等缺陷以及内应力还很难通过现场检测加以 消除。因此,为了避免手工操作的不稳定性,焊接连接应采用机械操作代替手工操作,以确保施工质量, 充分发挥焊接连接能保证钢筋整体性能的优点。而且从长远利益和综合效益上,既节省了大量钢材,且其 价格也低于机械连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优先选用焊接

6、连接。3、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钢筋连接方式,通过连贯于两根钢筋之间的套筒来实现钢筋的传力,是 间接传力的一种形式。钢筋与套筒之间的传力可通过挤压变形的咬合、螺纹之间的楔合、灌注高强胶凝材 料的胶合等形式实现。机械连接的主要方式有:径向和轴向挤压连接、锥螺纹连接、镦粗直螺纹连接、滚 轧直螺纹连接等形式。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机械连接中尤以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为主。主要优点有:1 接头强度高,与母材等强;2 连接质量稳定、可靠;3 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工作效率高;4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方位同、异直径钢筋的连接;5 钢筋的化学成分对连接质量无影响;6 接头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小;7 现场施工不受气候条件影响;8 节省能源、耗电低;9 无污染、无火灾及爆炸隐患,施工安全可靠;10节省钢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