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文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0812239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儒家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儒家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儒家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传统儒家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传统儒家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统儒家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儒家文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儒家学说对现代的影像儒学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传统。可以说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 内涵就是儒学。中国以外的世界主要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佛教。中国的儒学则可以看做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因为儒学实际上也 是中国大众的一种精神信仰和道德规范。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把孔 子神圣化并推崇为教主,儒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宗教化。宗教是人类 社会所特有的精神现象。宗教的本质是调节人的生物本能、协调个体 与社会利益冲突的一种规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宗教信仰使人类 逐渐超脱动物界,开辟了物欲世界以外的精神世界,实际上起到推进 和保护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儒学提倡仁、义、礼、智、信,即所谓的“五常”。其中的仁、

2、义、 智、信四项,是一种务虚项,难以确定一个衡量的标准,而“礼”则是 具有操作性的,可以对具体的行为规范化,可以务实。所以 “五常” 中的“礼”是儒学的根本,是儒学中的精髓,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上 下有别,尊卑有序。例如康宇认为,作为道德规范的礼,其基本精神 就是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等级秩序,自觉尊重他人的等级地位,并为满 足他人的等级权益而尽义务。孔子说:“克己复札为仁”。“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教规定每个人在贵贱、长幼、 贫富、亲疏等各方面都有恰当的地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应该 符合他的身份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以级差的行为规 范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

3、在我国历史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 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没有尊卑级差,“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尊卑有序的观念, 体现在两个层次的划分上。在整个社会内部,划分为各个阶层;在一 个利益团体内部,划分为各个级别。一、社会各大阶层之间的级差及其影响儒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几千年,等级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 固的。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士、农、工、商既是 一种职业划分,又是一种社会等级。由于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 应该说,后者的特点更为重要。即便是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 当家作主,主张人人平等。但是过了若干年以后,在社会经济和政治 的一些矛

4、盾的催化作用下,我国社会又慢慢地分化为事实上的三大阶 层:干部、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农民,绝大部 分只能世世代代终身为农民,要想转为非农业户口非常困难。而农业 户口在城市里找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城市中的工人,则想方设法 挤进干部队伍,从而加入“劳心者”的行列。较低一个等级的人是不能 随意进入较高一个等级的,而较高等级的人也决不会自动降到较低一 个等级。从解放后中国历史发展走过的这样一条路,可见即使是在中 国完成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以后,人们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社会中各阶层存在事实上的级差,对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积 极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前的阶段,农民不得不固守土地,为工业

5、化建 设的初期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和廉价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为社会主义 建设的原始积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中国式的经济发展中所经历 的重要阶段,这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或许是必要的,或许是不得已的, 或许是偶然的。无论如何,这已经是中国历史走过的一段路程。另一 方面,儒学礼教观念则保证了中国社会在经历这一段路的过程中的稳 定性。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阶段,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产 生了巨大的贫富差距。虽然我们不可以想象在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内 收入平均而可以激励人们去努力创造财富,但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必 然会扩大贫富差距。公平与效率经常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国的儒 学礼教传统给我们的改革开放和让一部

6、分人先富起来预先准备了心 理和思想基础,在公平与效率的选择上允许我们在一定时期内较多地 倾向于选择效率、失允某些公平,以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对中华 民族的迅速崛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二、利益团体内部的级差及其影响一个政治或者经济实体就是一个利益团体。例如政党、企业、家 族、家庭等等。在中国社会,家族是最重要的利益团体。在中国历史 上,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宗法制度源远流长。中国 人一贯以家庭观念为重,晚辈力图光宗耀祖,长辈则望子成龙,一荣 俱荣,一损俱损,一人光荣全家族脸上都会有光。这是家族企业文化 比较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关系以及 宗族、辈分等级观

7、念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遵守这样的秩序有利于经 济系统的稳固。家族内部的尊卑有序是最明显的,也是最自然的。因 而也最容易形成和稳固化。父母儿女亲戚之间存在亲情和养育关系, 晚辈对长辈的依赖和尊重是自然的现象。而如果一个管理人员不是属 于家族成员,他对上下级的尊卑关系虽然表面上是认可的,行为是顺 从的,但不能保证他是真心的和长期的顺从。在西方国家,这样的顺 从可以通过实际上的契约关系达成。在法治较为健全的国家,这是可 行的。但在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下,法制相对不健全,尊卑有序的“礼” 才是凝聚团队的力量。家族式的管理在其他社会团体的管理中影响也很大。某种程度 上,中国的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就类似于一个

8、家族。例如我国的单位 办公室与宿舍往往是建在同一个大院内,对宿舍小区的管理作为单位 管理的一部分;过年过节发红包、发礼品。单位职工的生老病死都有 专人照料。企业举办有内属的学校、幼儿园、商店、医院。从广义来 说,一个单位就是一个准家族,内部自然就存在职业分工意义以外的 等级观念。一个单位成员在单位除了职务以外,还有体现在个人身份 上的级别。例如以前国营企业的领导,除了职务以外,都还有一个行 政级别,或者至少有一个相互参照的“级别”。现在一个大学校长,除 了校长职务外,还要规定一个部级、厅级或者处级的级别等等。其他 很多事业单位的情况也是类似。级别待遇还体现在分配住房的大小、 轿车的配置和类型等等。综上所述,以儒学礼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 的作用是双重的。儒学传统文化总的来说发挥了诸多的积极作用,促 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工业化的新时代,它也有不少消极影响。 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研究这种作用的存在机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 把握发展方向,注意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 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