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81123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习题集(后面附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4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5-8题。(10分)(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 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选自晏子春秋)注释:景公:齐景公。霁:雨雪停止,天放晴。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逸:安乐,安闲。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

3、听您的话。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7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2分)8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三)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914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

4、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推荐精选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2即:假如。3下人:迁就他人。 9.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

5、(4)其弟子谏曰( ) 10.翻译句子。(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1.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 12.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13.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14.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2分) (四)阅读下边文言文语段,完成1518题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6、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5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之 蹴 辩 已 16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17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 ”比“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18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五)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922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7、,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19.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

8、中的含义。(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2)蹴尔而与之 蹴: (3)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推荐精选20.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妇拍而呜之(口技)B. 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 22.本 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

9、方法?(3分)答: (六)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2327题。(15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0、,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3 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A. 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2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_2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

11、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_26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_27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_鱼我所欲也习题集答案1.(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推荐精选(各占1分)2.(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

12、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3.(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4.(5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 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5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6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7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

13、表现。8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9(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 10.(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2)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 1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1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13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14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15、加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16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17举例 义 生 (3分)18“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