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80998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变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古至今的婚礼习俗婚嫁是结婚嫁娶的意思,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秩序,传递香火,延 续人类文明的一种仪式礼节。通过婚嫁行为,一方面获得社会群体的 认可,另一方面,确定正式的配偶关系。婚嫁行为由最初的乱婚无度 进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妇制,反应人类生存文化的巨大进步。婚姻在中 国古代被认为“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头等大 事。传统婚姻礼仪是中国民俗礼仪中最隆重最热烈的礼仪之一。中国传统婚姻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它通常 要经过提、订婚、迎娶出嫁、闹房等“程序”随着时代的进步,科 技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与隆重的场面, 也逐渐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婚礼习

2、俗也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古代婚礼习俗1.送聘礼: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2回礼:女方家也会接着回礼,礼物包括槟榔3. 安床:在结婚前一晚上,女方会找一有福气的男人(家庭美满, 父母健在,有儿子)来安新房的新床,并且把花生、红枣、核桃等意 味着早生贵子等好意头的食品放在床头。4. 嫁妆:新娘会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备的嫁妆装在一只红皮箱里,等 到第二天带到婆家去。5. 上头:结婚前晚,会选择一个吉时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并 且会通知男方在同一时间拜。6梳头:新娘会请一个有福气的长辈来给自己梳头。7吃汤圆:意味着可以圆满成婚,圆满幸福。迎娶礼节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

3、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 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 给女家。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 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 神明桌上陈列供品。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准新娘由一好命 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 先,禀告婚

4、事已定,祈求保佑。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 十二件。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 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 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 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五十年代的婚礼:那个年代的婚礼正赶上了新中国初期物质匮乏、 一穷二白的局面,婚礼也简单如白纸。结婚时,男方家里不可能拿出 太多的东西来操办婚事,大多是东筹西借最后勉强摆几桌饭菜宴请血 缘最近的本家亲戚,大家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喝喜酒。那个时期的粮 食是用粮票定量供

5、应的,根本不够吃。于是在操办婚事的前几天,全 家都得省吃俭用很长时间。当然,在婚礼那天还是能看到米饭和猪肉, 只是“限量配发而已。那天新郎和新娘大都能如愿地穿上了不含“旧 气”的婚礼服,虽说是土布料子,但也足足令他们兴奋好几个日夜。六十年代的婚礼:当时的结婚证明就是两张分别贴有个人一寸小 照片如手掌大小的普通硬纸,最具有时代烙印的是硬纸上印制得非常 清晰的毛主席头像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备战”的最高指示。 新郎新娘在照相馆,非常虔诚和神圣地手持毛主席语录,照几张 庄重大方的结婚照,两人肩膀间至少还留有一个拳头的距离。七十年代的婚礼:新郎新娘平日里要好的伙伴,个个都穿着绿色 或蓝色的军装

6、,口里唱着“东方红、太阳升”出于对工人阶级力量 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歌颂,据说婚礼上新郎一般身着灰黑色的工人 装,新娘则穿着红卫兵式的绿色军装。八十年代的婚礼:八十年代的婚礼,刚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步 伐,于是操办起婚事来便比较隆重。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不高, 但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都是按“高标准、严要求”采办的,缝纫机、 自行车、电风扇是那个年代人们追求的“高科技“嫁妆。80年代初年轻 人结婚攀比成风,谁家的东西少一点都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结婚那天,新郎穿件“保养”得不错的蓝色中山装,新娘是红颜色 的棉袄罩衫,夫妻二人去照相馆,花几块钱拍一张黑白的大头合影贴 在结婚证上,再请亲朋好友到家里来

7、吃顿饭,就算结了人生的一桩大 事。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影响力的增大,西方式的婚礼逐渐受到 人们的喜爱,西方思想也逐渐深入人心,现代人的婚礼趋于几种特 种,总结如下:一、崇尚简单:婚礼是庄重、简单的。无论西式婚礼还是中式婚礼, 证婚仪式和三拜仪式都不过十几分钟。二、追随时尚:紧扣时代脉搏的。跟随时代的节拍而动这样才不会落伍。婚礼同样如此。三、展示个性:当下是一个崇尚表现的时代,而我们这一代是个性张 扬、个性展现的一代。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总希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个性婚礼恰恰迎合了我们的胃口和需求。四、注重情感:婚礼是情感的载体,是亲朋好友情感传递的平台。婚 礼所表达的三种情感分别是:爱情、

8、亲情、友情。只有把这三情表达 好了表达到位了才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好婚礼,婚礼才能有血有肉。五、必备浪漫:浪漫是爱情的专属情调。是罗曼蒂克的、是现代婚礼所必不可少的氛围。六、赋予文化:文化婚礼就是为婚礼赋予一种内在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以此来体现婚礼的正宗和品味。七、讲究品味:不同层次、不同范畴的人群和个体都有不同的欣赏 和审美品味。选择属于自己和自身爱情归属的婚礼形式和风格,才能 彰显各自各精彩的品位。当代大学情侣举办校园婚礼5月仃日,重庆西南大学一对大四学生举行毕业婚礼,简短的婚 礼仪式仅耗时10分钟花费120多元。5月仃日上午8点过,张干华穿着 一身黑色西装,在朋友们的祝贺声中,将新娘李司琪背

9、出女生寝室大 门,又携手走向举办婚礼的地方。不过,与普通婚礼不同,这对新人 还是西南大学外语学院在校学生。仅用同学们凑的12 0多元钱就举办 了一场裸婚婚礼,不少老师和学生前来祝福。在这个物价飞速上涨的时代,120元如何办场浪漫婚礼,经过调 查取证发现:昨天这场校园婚礼,是由张干华班上31个同学,每人交 了 5元钱,办了一个简单的仪式。从婚纱到酒席,都是同学们临时凑 起来的,比起现代都市婚礼,这算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裸婚。婚纱:借同学姐姐的婚纱是临时拿到裁缝店改的。”李司琪说,她的婚纱是婚礼前一天,一同学早上6点起床,去其南坪的姐姐家里借来的。而仪式后穿的旗袍,则是向另一个同学借的。化妆:同学帮化

10、的“这妆是我们班学习委员给我化的,她常常在学生活动中帮别人化。”她摸了摸头发笑着说,“出嫁时能有同学为自己梳头,特别幸福。”戒指:同学送的两位新人昨天戴了一对很简单的戒指,上面刻了小星星做装饰。“这是 大二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送他们的。”室友侯倩也不知道这对戒指到 底是什么材质,“并不昂贵,但代表了我们的心意”布置:同学帮忙在婚礼现场,最隆重的布置可能就要算一串串白、紫、粉相间的 彩色气球了。“这些气球都是同学们昨天晚上吹的,一直忙到12点。”策划:班委组织的“婚礼流程连新人都不知道。”张干华的班长说,5月15日才决定举 办婚礼,班委们组织开了 3场会议,大家决定模仿西式婚礼举办仪式。 置办仪式

11、所需的捧花、气球、彩带、玫瑰等,全部花销共计120余元。仪式结束后,全班同学一起到附近的饭馆,再一起AA制吃个饭, 既是毕业聚餐,又当做二人的新婚酒席。没有过多的凡俗礼节,没有豪华的婚礼现场,有的只是两颗彼此相恋的心,有的只是一群相聚四年的大学好友,这就是这对新人简单 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校园婚礼。婚礼仅仅是一种形式,标志着两个人重新组成小家庭,从此开始 两人新的生活。所以从古至今婚礼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人生中最重要 的一天。婚礼是生活中多种文化和习俗的结合体,它从某个角度讲是 一种文化,一种民族发展史的象征。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条件方面的限制,一方面也是人们思想的进步,由奢侈的婚礼排场到 大学生的裸婚,更是现在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体现,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