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营与管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80972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营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经营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经营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经营与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经营与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营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营与管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经营与管理 园艺农业: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生理功能,通过劳动强化和限制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以及获得社会须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业的本质: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农业的特点:第一:从农业的生产资料方面看1动植物有机体是有生命的“活机器”2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3以太阳能为代表的自然力是农业中无法替代的自然资源其次:从农业生产过程看1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样,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2农业生产在生产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3农业生产各部门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三:从农产品方面看1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农产品既是最终产品又是其自身

2、的生产资料3农产品的供求弹性较小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1产品贡献(一是为全国人民供应食品;二是为轻工业供应原料)2市场贡献(来源与同其他部门的交换,包括供应应非农部门的食品和其他农产品,又包括农夫购买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3要素贡献(供应资金,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4外汇贡献(增加农产品及其加工的出口收入或扩大农业进口替代的生产) 农业经营管理:对农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安排、组织、协调、限制,并对农业生产成员进行激励,以实现其任务和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具有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农业的多功能性(1.环境功能2.社会功能3.粮食平安功能4.经济功能5.文化功能)企业经营:在动态的市场

3、环境中寻求企业盈利和发展的机会,其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抓住市场机会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管理:发挥内部优势去适应和影响环境的变更,实现经营目标经营确定了管理的方向与目标,管理对经营过程予以调整和限制经营是管理的依据,管理是源于经营并为经营服务,两者相互分工,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农业经营方式:在肯定的农业生产资料全部制条件下,农业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形式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基本类型包括(1、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农户家庭经营2、以土地全部制为基础的集体经营3、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详细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在实行联产承

4、包、生产经营,建立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层次的同时,还对一些不适合农户承包经营或农户不愿承包经营的生产项目和经济活动,由集体统一经营和管理,从而建立起一个统一经营层次。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也是我国基本农业经营方式之一。新时期家庭分散经营面临的局限性1、家庭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2、家庭小块田地分散经营,不利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须要4、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5、权力寻租家庭统一经营和分散的家庭经营的优点:把集体和家庭的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农业社会化生产同专业化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保留了家庭经营的特长,调动了农夫生产、投入

5、的主动性,又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实行宏观决策和调控,弥补了小生产的局限性;既克服了过去集体管理过分集中的缺点,又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势。双层经营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适应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承包经营:发包方和承包方将所要承包的项目,经过双方协商,用签订承包的形式承包给承包人经营的一种特定经营方式。承包方的责任:(1.对承包方的资料进行合理运用,爱护资产平安2.全面完成承包指标3.合法经营)发包方的责任:(1.保证承包人的经营自主权2.保证承包方在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上缴任务以后的自主安排权3.对承包方供应各种有效服务)租赁经营:再不变更财产全部权的前提下,资产全部者

6、将其资产出租给承租者运用,并定期收取租金的一种经营方式)租赁经营的特点:(1.合同的目标不同2.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3.经营的自主权不同)股份制经营方式的优点:1.可以加快资金的筹集,增加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短缺的冲突2.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淌和横向经济的联合3.有利于实现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4.有利于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机制,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5.有利于政企分开和增加企业活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股份制经营的特点:1.股份制经营以发行股票为基础2.股份制经营以股份公司为核心的3. 股份制经营以股票交易为依托农业经营风险: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农业经营者蒙受风险损失

7、或获得风险酬劳的可能性。经营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2.不确定性3.普遍性4.局域性)农业经营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务、风险损失)风险按成因(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包括政治,行为,农业体制、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风险按性质划分:(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风险按表现形式划分(投资、生产、销售、人事)风险识别的方法:(风险清单分析法、现场调查法、流程图法、事故树法)农业经营风险的估计: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一特定或几个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做出估计,以此为作为选择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的依据。农业经营风险的估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相对性原则

8、、定性估计和定量估计相结合原则)农业经营风险的估计理论基础(大数法则、类推原理、概率推断原理、惯性原理)农业经营风险处置的程序:1. 确定风险处置目标2.设计风险处置的方案3.选择处置风险的最佳方案4.风险处置方案的评价农业经营风险处置的对策:(一) 风险避开(针对不同风险实行的工程或技术措施、增加应变性、提高经营预料和决策的科学性,削减盲目性,以预防经营风险、强化平安意识,严格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各种责任制度,以预防生产风险、建立和健全信息服务体系,完善经济合同制度,沟通购销渠道,以避开和削减销售风险)(二) 风险自留(现收现付、提取风险基金、借入资金)(三) 风险分散(向保险公司投保、实行股

9、份制经营、通过各类合同来实现风险转移发展订单农业,签订免除责任协议,合同中的转移责任条款、风险组合) 农业剩余劳动力:在肯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农业劳动力的供应大于农业生产经营合理需求的那一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经营的边际产量为零或负数。农业劳动力:能参与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土地资源的特征:1.土地资源供应的稀缺性(土地总量的有限性)2.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3.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4.土地酬劳递减的可能性5.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承包经营的形式:(两田制、投标承包、抵押承包、双向承包) 土地质量评价指标:1. 单位土地面积总产值=总产量土地利用

10、总面积2. 单位土地面积总收入=总收入土地利用总面积3. 单位土地面积产投比=总产值物化劳动消耗4. 土地差及收入=全部纯收入-最低社会必要劳动纯收入粗放经营:对土地资源的广度开发,在肯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行浅耕粗作、广种薄收的经营。集约经营: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在肯定土地面积上,投入 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对土地精耕细作、科学种植的经营。(土地集约型、技术、资金)固定资金周转的特点:1.循环周期长2.一次性投资、分次收回3.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可以分别)固定资产计价标准(原始价值、折余价值、重置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运用过程中因磨损而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的那部

11、分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流淌资金的特点:(流淌性、并存性、波动性、增值性)流淌资金评价标准指标:1.流淌资金周转次数=销售收入总额流淌资金平均占用额(周转次数越多,周转越快)2.流淌资金周转天数=360天一年周转次数(周转天数越少,周转越快)考核流淌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1.流淌资金周转率、2.流淌资金产值率、3.流淌资金利润率提高流淌资金利润率的途径(1) 合理确定企业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增加收入(2) 改进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尽可能缩短生产周期(3) 科学制定各种物资消耗定额,节约生产开支,削减在产品资金占用(4) 改善生产资料供应和产

12、品销售工作,缩短资金在流通领域的时间(5) 加强贷款安排性,合理运用信贷资金,避开资金积压和增加不必要的利息支出(6) 刚好办理结算、收回欠款,降低资金结算资金占用额等影响物资定额消耗的因素:(企业员工素养、生产技术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物资质量状况、企业管理水平)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阅历估计法、统计分析法、技术计算法)物资利用经济效果考核指标:(p89)1. 物资利用率=实际消耗的物资实际选购的物资*100%2. 物资周转速度3. 物资损耗率4. 主要原材料占用产量或产值率经营预料:人们利用已经驾驭的信息和手段,预先推知和推断事物将来或未知状况的结果。五要素:人(预料者)、信息(预料依据)

13、、手段(预料方法)、事物将来或未知状况(预料对象)、预先推知和推断(预料结果)经营预料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相关性原则、连贯性原则)经营预料的方法(P110)一、 定性预料(个人推断预料法、集约看法法、特尔菲法-匿名、反馈、统计性)二、 定量预料法1. 时间预料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2. 因果预料(回来分析)法经营决策:农业企业为实现肯定的经营目标,在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多个行动方案和措施,然后运用科学方法在这些备选方案和措施中选择一个最优最满足的方案的过程。经营决策的基本原则:(可行性原则、科学性、经济性、时效性、敏捷

14、性经营决策的程序:(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可行性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方案与反馈)经营决策的主要方法及原理:(一).确定性决策盈亏平衡分析线性规划法(二).不确定性决策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最大平均收益值法最小最大懊悔值法(三).风险型决策(p127)影响农产品市场的因素:1.农场品自身价格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关系(互补商品、替代商品、无关商品)农产品(竞争关系、连带关系)3. 农业劳动力状况4. 农产品生产要素的价格5. 农产品经营者对将来价格的预期6. 自然资源条件与农业科技水平农产品供应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某种农产品的供应量与其价格呈同方向变更即农产品供应量随其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15、,随其价格的下降而削减。为什么农场品供应数量与价格之间所以呈同方向变更?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将带来新的生产者,即在原来价格水平不能盈利的生产者变得可以盈利,从而变成实际的生产者,生产者人数增多,使生产和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增加。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可使原来的生产者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供应量。农产品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情愿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1.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2. 中间需求的变更3. 商品农产品本身的价格4. 相关商品的价格5.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将来价格预期6. 人口的数量与结构7. 消费者的偏好8. 文化习俗与地域差异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因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农产品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状况下,某种农产品价格的变更对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时,而效用相同的其他农产品的价格未变,其他农产品价格相对下降时,就会用其他农产品来替代这种农产品,从而削减这种农产品的需求量)由于某种农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其他农产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进而相对价格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