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件弯曲模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809621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U形件弯曲模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U形件弯曲模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U形件弯曲模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U形件弯曲模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U形件弯曲模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U形件弯曲模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U形件弯曲模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零件工艺性分析11.1材料分析11.2结构分析11.3精度分析21.4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良好,可以冲裁和弯曲。2(二)零件工艺计算2毛坯尺寸计算2弯曲力计算3(三)弯曲模设备的选用3(四)弯曲模主要零部件设计34.1工作部分结构尺寸设计44.1.1凸模圆角半径44.1.2凹模圆角半径44.13凹模深度44.1.4凸、凹模间隙54.1.5 U形件弯曲凸、凹模横向尺寸及公差5(五)弯曲模具装配图6附录71. 公差表:72. 任务分工表:83. 参考文献:8设计小结9U形弯曲件模具设计(一)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图为图1所示活接叉弯曲件,材料Q235,材料厚度3mnio其工

2、艺性分 析内容如下:1.1材料分析Q235为优质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弯曲成形性能。1.2结构分析零件结构简单,左右对称,对弯曲成形较为有利。可查得此材料所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r =0.5Z = 1.5mm,而零件弯曲半径旷=2mm 1.5mm ,故不会弯裂。1.3精度分析零件上只有1个尺寸有公差要求,由公差表查得其公差要求属于IT14,其余 未注公差尺寸也均按IT14选取,所以普通弯曲和冲裁即可满足零件的精度要求。1.4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冲压工艺性良好,可以冲裁和弯曲。(二) 零件工艺计算毛坯尺寸计算对于r 0.5Z有圆角半径的弯曲件,由于变薄不严重,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 坯料总长度

3、应等于弯曲件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可查得中性层位移系数 K = 0.26 ,中性层曲率半径P (mm)可按下式计算p = r + Kt = 2.78所以坯料展开长度为L7 =2x(25-5)+(25-2x5)+2x-p = 63.8 心 64nmi2由于零件宽度尺寸为18mm,故毛坯尺寸应为64nunxl8niino弯曲件平面展开图见 图2。CO0 164图2弯曲力计算弯曲力是设计弯曲模和选择压力机的重要依据. 该零件的自由弯曲力为= 12678122顶件力Q为0 = 0.3$ =3803433校正弯曲时的校正弯曲力尸校为尸校=厲=27000V校正力大于自由弯曲力和顶件力之和所以压力机的

4、压力应不小于校正力即金力机-甩(三)弯曲模设备的选用根据弯曲力的大小,选取开式双柱可倾台压力机JH23-25,其主要技术参数 如下:公称压力:250kN滑块行程:75nmi最大闭合高度:260 nun闭合高度调节量:55nmi滑块中心线到床身距离:200mm工作台尺寸:370 mm X 5 60mm工作台孔尺寸:0260mm模柄孔尺寸:G40 nun X 60nun垫板厚度:50 nun(四)弯曲模主要零部件设计4.1工作部分结构尺寸设计凸模圆角半径在保证不小于最小弯曲半径值的前提下,当零件的相对圆角半径力/较小时,凸模圆角半径取等于零件的弯曲半径,即吃=r =凸模的公差去IT8查附录1得5=

5、0.033,乙=0.054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不应过小,以免擦伤零件表面,影响冲模的寿命,凹模两边的圆角半径应一致,否则在弯曲时坯料会发生偏移。根据材料厚度查表的凹模圆角半径仙=5mm凹模深度凹模深度过小,则坯料两端未受压部分太多,零件回弹大且不平直,影响其 质量;深度过大,则浪费模具钢材,且需压力机有较大的工作行程。该零件为弯 边高度不大且两边要求平直的U形弯曲件,查资料得凹模深度h = 15mmo H如图 3所示凸、凹模间隙根据U形件弯曲模凸、凹模单边间隙的计算公式得Z = t + ct = 3.12U形件弯曲凸、凹模横向尺寸及公差零件标注内形尺寸时,应以凸模为基准,间隙取在凹模上。而

6、凸、凹模的横 向尺寸及公差则应根据零件的尺寸、公差、回弹情况以及模具磨损规律而定。公 差取IT8查附录1得凸模公差5, =0.033,凹模公差乙=0.054。因此,凸、凹模 的横向尺寸分别为= 18.87 5_oo33 mmLa =(厶+2z 户=25.115054/H/M根据酸算得的数据画凹模与凸模的零件图如下图4、图5O in2515给-I75,12R4图4COK 1113一(五)弯曲模具装配图由上述各步计算所得的数据,对弯曲模具进行总体设计并画出装配图如图6 所示。1514ft心213at12WH1L1(21OTttA9MuteB走位板/6524312241Wi:#林#*附录1 公差表:

7、基本尺寸公差值IT4IT5IT6IT7IT8IT9IT10IT11IT12IT13IT14IT15IT16IT17IT18大于到|Mmmm334610142540603645812183048756104691522365890101858111827437011018306913213352841303050711162539621001605080813193046741201908012010152235548714022012018012182540631001602501802501420294672115185290250315162332528113021032031540018

8、253657891402303604005002027406397155250400注:基本尺寸小于lmm时,无IT14至IT18。2任务分工表:任务分工表姓名负责内容吴明负责课程设计的计算工作汪超负责论文的书写、排版工作宋洪全负责画模具的装配图黄文杰负责画凹模零件图吴红爽负责画凸模零件图3参考文献:11李红英 金属塑性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2曾珊琪,丁毅模具制造技术3陈良辉 模具工程技术基础设计小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尤其是刚拿到课题根 本完全不知道怎么做,看了半天无从下手,尤其是装配图更是抽象,我们小组五 个人从各处搜寻资料,从分析设计到计算,到得到结论,给我们提

9、供了自主学习, 自主选择,自主完成的机会。课程设计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等特 点,通过本次的课题使我了解到我们这个专业的实用性,让我知道必须努力学习 好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毕业后依靠自己强大的理论只是应用到实际中去。 随着课程设计做完,也将意味我的大学生活即将进入学习实用技术的关键时期, 但在这段时间里面我觉得自己是努力并快乐的。在繁忙的的日子里面,曾经为解 决技术上的问题,而去翻我所学专业的书籍。经过这段时间我真正体会了很多, 也感到了很多。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熟练操作技能來源我们对专业的熟练程 度。比如,我们想加快课程设计程度,除了对各画图工具、公式编辑器的熟练掌 握之外,还需要你掌握零件工艺方面的知识,对于工艺的选择,还有没接触到的 中性层半径我们必须十分清楚。在设计操作时,我们只有熟悉理论知识和各软件 的操作,在设计时才得心应手。因此,我总结出一个结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 础,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总结验,并对先前的理论进行消化和创新,自己的水平会 很快的提高”通过此次设计使我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为今后的工作打下 了基础,在以后的日子我将会继续保持这份做学问的态度和热情.在此,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给予过我们鼓励、指导及帮助的梅老师表示我们虔 诚和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