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80691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2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地铁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姓名:韩旭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学号:2008860131指导老师:王羽2011.05摘要我国近几年来一直面临经济快速发展致使交通压力不断增加的难题,大力发展轨道系统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作为旅客乘降的场所,是旅客出行的出发、换乘与终止点。车站设计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许多方面,包括土地布局、空间利用、流线设计等。车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最重要的现代化建筑类型,他们不仅提供旅客上下车服务,而且还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它与空间建筑物的结合之处,反映着城市交通系统的特色。车站是地铁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地铁乘客乘坐地铁必须经过车站,它与乘客的

2、关系极为密切;同时它又集中设置了地铁运营中很大一部分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系统,因此,它对保证地铁安全运行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车站位置的选择、环境条件的好坏、设计的合理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地铁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到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修建的地铁车站中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车站组成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猛增加,对城市交通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矛盾和压力,同时,由于地面建筑物的修建,城市用地更加紧张,为了节约城市用地,建设立体化的城市受到普遍重视,且得到迅速的发展。

3、在以往修建的地铁车站中,绝大多数是为解决城市客运交通而修建的。现在,由于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乘客对交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铁车站的功能为适应这一变化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站厅通常划分成地铁使用区及城市公用区两部分。在公用区内设有小商店、自动售货机,个别车站还设有理发室、照相馆、物件寄存等设施。巴黎某地铁车站在站厅内设置了小休息区,为了与站内乘客人流分开,设计者将休息区的地面加高,其上设有休息椅、酒吧等。东京银座站还设置了大型地下商场、停车库、仓库等设施。使地铁车站在以交通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向商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2) 车站设备向高科技方向

4、发展,设施日趋完善。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对地铁车站的运营、管理、设备更新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列车运行自动化控制和管理系统,保证了行车安全,提高了运输效率,改善了劳动条件。自动售检票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环控、自动灭火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对车站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地铁车站向现代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关键词:轨道交通、客流、车站形式目录第一章 绪论1.1城市自然地理状况1.2沿线地形与地貌1.3车站主要设计原则1.4车站的主要设计标准第二章 车站形式2.1典型车站形式2.2地下车站结构形式第三章 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3.1概述3.1.1设计依据及使用年限3.1.2站址环境3.1.3车站类型

5、3.1.4车站车入口设计3.2天府广场车站形式3.3天府广场站客流量及其相关基础资料3.4天府广场车站建筑设计3.4.1设计原则3.4.2主要技术标准3.4.3车站总平面3.4.4车站建筑设计3.4.5车站建筑规模计算3.4.6车站换乘关系 天府广场车站的平面图和剖面图3.5天府广场车站的平面图3.6天府广场车站的剖面图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第一章 绪论1.1城市自然地理状况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的内陆地带: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内江市毗邻,西南与雅安地区、西北与阿坝藏族自治区接壤,南与乐山市相连。市内高平原占36.4%,丘陵占30.4%,低山占3

6、3.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高程为500m。1.2沿线地形与地貌成都市位于龙门山山前冲洪积、冰水流水沉积扇状平原成都平原的东部边缘。地铁一期工程沿线,地面平坦开阔,北高南低,地面高程约507491m。成都平原属高平原。1.3车站主要设计原则1、 车站选址要满足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要求,并综合考虑该地区地下管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拆迁及改造的可能性等情况合理选定。2、 车站总体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如与城市景观、地面建筑规划相协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对建筑艺术的要求日益提高。地处城市区域的车站,人流十分集中,作为一种

7、永久性建筑,在经济许可的前提下改善车站的建筑设计,与城市景观和地面建筑规划很好的协调,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3、 车站的规模及布局设计要满足路网规划的要求。车站是乘客候车、上下列车及列车停靠的场所,站台长度、宽度、容量必须满足远期的旅客乘降和疏散要求;车站客流集中,一般都与地面交通换乘,车站布局应有效的组织人流集散,力求换乘路径便捷,减少乘客的换乘距离,给旅客带来便利。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是个渐进的长期过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数目的增加,线路交叉点数目亦增多,处在交叉点处中间站,便开始起着换乘站的作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成通车后的改建十分困难,因此这类车站应该在城

8、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远景规划中加以规定,建设初期有必要的预留措施,以便未来能够在不断行车的情况下较为方便的扩建必要的换乘设备。4、 车站站位尽可能的靠近人口密集区和商业区,最大限度的方便乘客出行。5、 车站设计应尽可能的与物业开发相结合,使土地的使用达到最经济。6、 车站设计应简洁明快大方、易于识别,并应体现现代交通建筑的特点,同时还应与周围的城市景观相协调。7、 车站设计应满足设计远期客流集散量和营运管理的要求,应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最大限度的吸引乘客。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车站,应充分考虑预留换乘接口条件,使换乘客流组织合理、快捷,尽量避免交叉。8、 车站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建

9、筑空间,使其规模、投资达到最合理。车站管理及设备用房尽量布置在主题建筑之外,与周围建筑的开发相结合,以减少车站的体量。9、 车站公共区应按客流需要设置足够宽度的直达地面的人行通道,出入口的布置应积极配合城市道路、周围建筑、公交的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通道和出入口不应有影响乘客紧急疏散的障碍物。车站设计尽量兼顾过街人行通道的要求。10、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车站需要解决好通风、照明、卫生等问题,衣提供乘客安全、快捷和舒适的乘降环境。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也应尽量从“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来考虑设计标准,如自动扶梯数量的配置、环控设备的设置、车站内各种服务设施。尽管人们在车站内逗留的时间是短暂的,但还

10、是要创造一个满足人的行为所需的场所,使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舒适感。11、 车站考虑防灾设计,确保车站的安全性。12、 车站设计要考虑其经济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根据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经验,车站土建工程的改造价约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投资的13%左右。因此,在车站的埋深,以降低成本、节约投资。1.4车站的主要设计标准根据车站设计客流量和站址环境等因素,车站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车站,其中,客流量在5万人以上的为特级站;客流量在35万人的为一级站;客流量在1.53万人的为二级站;客流量在1.5万人以下的为三级站。第二章 车站形式2.1、典型车站形式(1)下岛式(侧式)双层(局部双层)车站

11、这是国内最常用的一种车站形式。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必要时也可采用暗挖法施工,埋置深度一般不超过20m。下图1为一个车站纵剖面示意图,图2则描述了岛式车站与侧式车站的横剖面。岛式车站空间利用率高,可以有效利用站台面积调剂客流,方便乘客使用,站厅及出入口也可灵活安排,与建筑物结合或满足不同乘客的需要。缺点是车站规模一般较大,不易压缩。(2)地下双洞(或三洞)岛式车站这种车站一般采用暗挖法施工,根据地质条件确定车站的埋深,站厅一般根据周围环境条件采用暗挖法或结合地面建筑设置。下图是一个双洞岛式车站示意图。这种车站一般在地质条件较好、地面不具备敞口明挖条件的地段采用。其优点是施工时可减少对地面环境的干

12、扰,乘客使用也比较方便;缺点是施工难度相对较大。2.2、地下车站结构形式1、明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1)矩形框架结构(2)拱形结构(3)整体式结构与装配式结构2、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从结构形式上看,它是通过打桩或连续墙支护侧壁,加顶盖恢复交通后在顶盖下开挖,灌注混凝土进行施工。与明挖法相比较,其特点是:在地面交通繁忙地区可以很快的恢复路面,尽可能小的影响交通但其施工难度要大于明挖法。盖挖法车站也多采用矩形框架结构,与明挖法车站矩形框架结构相同;与其明挖车站的主要区别在于施工方法和顺序不同。盖挖车站一般采用与围护墙结合现浇的成型方法,又分盖挖顺作法、半逆作法和逆作法。3、矿山法施工的车站结构(1)

13、单拱车站隧道(2)双拱车站隧道(3)三拱车站隧道4、盾构法施工的车站结构(1)两圆形隧道组成的侧式站台车站(2)三拱塔柱式车站(3)立柱式车站 第三章 天府广场车站形式及其设计3.1概述出入口及通道车站主体通风道及风亭其他附属建筑车站用房乘客使用空间设备用房运营管理用房辅助用房非付费区付费区售检票区站台乘客集散区自动扶梯及楼梯其他公用设施其他乘客服务设施3.1.1设计依据及使用年限1) 设计依据:(1)道路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本)(2)成都市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要求(3)“稳定方案初步审查意见”(4)有关行业法规、标准、规划(5)“地铁1号线初步设计中间成果审查意见”(6)天府广场车站既有

14、结构初步测量结果2) 设计年限 根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建标【1999】81号文”颁布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成都市地铁一期工程设计年限为:设计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即2008年设计中期为建成通车后第10年即2015年设计末期为建成通车后第25年即2030年3.1.2站址环境天府广场站位于成都市天府广场东广场内,天府广场处在成都市商业文化的中心,是成都市标志之一,是反映成都市风貌、成都市市民精神面貌以及旧都市的建设特色的窗口。这里,由于地处成都市南北轴线上的人民南路和贯穿成都东西走廊的蜀都大道的交叉点上,广场四周被各种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围合、道路发达。其中:主要建筑在广场北侧有四川省展览馆和标志建筑毛泽东主席巨幅雕塑像,以及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机械厅,广场东侧有成都锦城艺术宫、仁和春天百货大厦,广场南侧有成都市第一百货大楼、新华广场,广场西侧有清真博物馆。主要道路在广场北侧有蜀都大道人民路段,南侧有东西御街,东西两侧有连接人民路和东西御街的疏散机动车道。因此,天府广场人流集中,车流密集。有近10多条公交线从此通过。另外:根据规模设想,天府广场将综合利用地下空间来连接四周的大型公共建筑,形成地面、地下一体的商贸开发地下空间。沿人民东、西路下有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