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804660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年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沐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淮河片水资源分区见图1。2006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807mm,折合降水总量2663亿m3,与多年平均基本持平,约偏少3.8%。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875mm,折合降水总量2353亿

2、m3,与多年平均持平;山东半岛2006年平均降水深508mm,折合降水总量310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25%。2006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634亿m3,水资源总量882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601亿m3,水资源总量826亿m3。全片入海总水量313亿m3,入江水量160亿m3。经对31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6年末蓄水总量170亿m3,比上年末减少29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42亿m3,比上年末减少28亿m3。2006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92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59.8%,地下水占28.9%,跨流域调水(引江、弓I

3、黄)占11.1%,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592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62.1%,林牧渔畜占8.1%,工业用水18.1%,生活用水占9.1%,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0.9%。全片用水消耗量369亿m3,占总用水量的63%。人均年用水量291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63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76m3。据对220个城镇1182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6年淮河片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53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入河排放量105万t。其中淮河流域实测了185个城镇1084个排污口,入河废污水量44亿t,入河COD量85万t。对淮河流域

4、11903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I类水,水质较好的II类水占9.9%,水质尚可的m类水占27.3%,水质劣于山类的受污染河长占62.8%。对山东半岛1156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I类和II类水;HI类水河长占16.4%,水质劣于m类的受污染河长占83.6%,污染较为严重。(一)降水量2006年淮河片年降水量变幅为4001600mm。淮河流域一般在8001000mm,北部沿黄地区、沂沐河上游沂蒙山区为600mm,淮河下游入江水道至里下河地区以及淮河中游蚌埠、淮南附近1200mm,1600mm的高值区集中在佛子岭水库附近。山东半岛年降水量基本为400600mm,

5、中部和北部400mm左右,东部及南部600mm左右。2006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806.8mm,折合降水总量2662.59亿m3,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少3.8%,比上年偏少21.6%。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874.7mm,折合降水总量2352.66亿m3,和常年持平,图2降水量年际变化比上年偏少19.5%。淮河流域中,河南省平均降水深793.9mm,比常年偏少5.7%;安徽省平均降水深1002.0mm,比常年偏多6.2%;江苏省平均降水深993.1mm,比常年偏多5.1%;山东省平均降水深699.0mm,比常年偏少6.4%;湖北省平均降水深847.5mm,比常年偏少22.3%。山东半岛年平

6、均降水深507.6mm,折合降水总量309.93亿m3,比上年偏少34.6%,比常年偏少25.2%。淮河片各分区2006年降水深与2005年及常年比较见图2;2006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3。(二)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淮河片2006年天然年径流深192.1mm,年径流量634.06亿m3,较常年减少了6.3%,比上一年减少42.9%。其中淮河流域天然年径流深223.4mm,径流量600.74亿m3,较常年增加1.0%,较上年减少40.5%。山东半岛天然年径流深54.6mm,年径流量33.32亿m3,较常年减

7、少59.4%,较上一年减少67.2%。从各分区年径流深分布看,山东半岛径流深54.6mm为最小,淮河下游区430.1mm最大;淮河流域年径流深为山东半岛的4倍多。淮河片各分区2006年地表水资源量与2005年及常年比较见图4。图4地表水资源量年际变化(三)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指由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一般采用排泄量法计算,包括河川基流量、山前侧向流出量、山前泉水溢涌水量、河谷地带潜水蒸发量和地下水开采净消耗量;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和山前侧向流入量。在确定某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时,需扣除山丘区和平原区之间的

8、重复计算量。2006年淮河片地下水资源量为383.08亿m3,较上一年减少24.6%。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91.52亿m3。淮河流域2006年地下水资源量为341.71亿m3,较上一年减少22.2%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276.38亿m3。山东半岛2006年地下水资源量为41.37亿m3,较上一年减少40.1%其中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5.14亿m3。淮河片各分区2006年地下水资源量与2005年比较见图5。图5地下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四)水资源总量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由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总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2006年淮河片水资源总量为8

9、82.40亿m3,较上年减少了37.0%。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产水系数)33.1%;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产水模数)26.73万m3。淮河流域2006年水资源总量为826.44亿m3,较上年减少了34.7%。产水系数0.35;产水模数30.73万m3/km2。山东半岛2006年水资源总量为55.96亿m3,较上一年减少了58.2%。产水系数0.18;产水模数9.17万m3/km2。淮河流域各省、山东半岛和淮河片2006年水资源量情况见表1。分区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淮河流域2352.66600.74341.71826.44其中河南省686.19117.51106.30187.6

10、0安徽省667.58209.8092.41256.06江苏省630.19210.8176.16275.56山东省356.8460.0766.07104.67湖北省11.872.550.772.55山东半岛309.9333.3241.3755.96淮河片2662.59634.06383.08882.40表12006年淮河片水资源量单位:亿m3(五)入海、入江及引江、引黄水量2006年淮河片入海、入江总水量473.49亿m3,约为上年的一半,减少了49.0%。其中入海水量313.29亿m3,比上年减少36.2%。入江160.2亿m3,比上年减少63.4%。淮河流域入海入江水量454.40亿m3,为

11、上年的52.2%。其中入海水量294.20亿m3,为上年的68.1%。山东半岛入海水量19.09亿m3,比2005年减少了67.6%。2006年淮河片跨流域调入(引江、弓I黄)水量65.46亿m3,比上年增加7.0亿m3,其中引江39.16亿m3,引黄26.30亿m3。淮河流域从长江引水39.16亿m3,较上年增加5.62亿m3;从黄河引水17.19亿m3,与上年基本持平,增加1.1亿m3。淮河流域引黄水量中,河南省引黄7.94亿m3,比上年减少0.33亿m3,山东省引黄9.25亿m3,较上年增加0.8亿m3。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量9.11亿m3,较上年增加0.92亿m3。:、蓄水动态(一)大中

12、型水库(湖泊)蓄水动态经对淮河流域36座大型水库(不包括洪泽湖等4座大型湖泊)和169座中型水库统计分析,2006年末蓄水总量为79.19亿m3,比上年末减少了15.81亿m3。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57.99亿m3,比上年末减少22.2%;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21.20亿m3,与上年末基本持平,增加3.6%。洪泽湖年末蓄水量47.44亿m3,比上年末减少了6.1%;骆马湖年末蓄水量6.85亿m3,比上年末减少了16.4%;南四湖上级湖年末蓄水量10.85m3,比上年末减少了2.8%,下级湖年末蓄水量8.37亿m3,比上年末增加2.8%。对山东半岛14座大型水库和87座中型水库统计分析,2

13、006年末蓄水总量为17.56亿m3,比上年末减少了9.05亿m3。其中大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10.58亿m3,比上年末减少38.5%;中型水库当年末蓄水总量6.98亿m3,比上年末减少25.9%。淮河片大中型水库(湖泊)2006年末与2005年末蓄水量对比见图6。1009073m亿0765990004321当年末口上年末型大域流河淮型中域流河淮湖泽洪湖马骆湖四南型大岛半东山型中岛半东山型大片河淮型中片河淮泊湖要主片河淮图6淮河片大中型水库及主要湖泊蓄水变化图(二)平原区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淮河片2006年是丰水年后的平水年份,浅层地下水位大部分基本稳定,部分下降,少部分上升。上升区总

14、面积3495km2,平均升幅1.55m。其中淮河流域上升区3371km2,平均升幅1.54m;山东半岛上升区124km2,平均升幅1.93m。下降区总面积24063km2,平均降幅1.54m。其中淮河流域下降区16102km2,平均降幅1.15m;山东半岛下降区7961km2,平均降幅2.32m。相对稳定区141405km2,其中淮河流域相对稳定区136422km2。在各分区中,淮河下游区地下水位基本稳定,淮河中游和沂沐泗河区有部分下降区,山东半岛区局部上升部分稳定大部下降;总体说,淮河流域基本稳定,山东半岛呈下降状态。全片地下水蓄水变量合计减少9.13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下水蓄水变量减少0

15、.56亿m3。2006年淮河片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共有14处,总面积15268.0km2。其中浅层地下水漏斗6处,漏斗面积7032.1km2,较上年增加了276.8km2。淮河流域2006年有地下水漏斗13处,总面积9861.0km2。其中浅层地下水漏斗5处,面积1625.1km2,较上年增加109.8km2。山东半岛2006年浅层地下水漏斗面积5407.0km2,较上年增加167.0km2。二、供用水量(一)供水量供水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也称取水量。按照取水水源不同分为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指污水处理回用、集雨工程供水量等)三大类,按受水区进行统计。2006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92.05亿m3,比上年增加8.9%。其中地表水源供水419.54亿m3,占总供水量的70.9%;地下水源供水171.04亿m3,占28.9%;其它水源供水1.42亿m3,占0.2%;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跨流域调水65.46亿m3,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15.6%。另有海水直接利用量22.53亿m3未计入总供水量中。2006年淮河流域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21.61亿m3,比上年增加8.7%。在供水构成中,地表水源供水386.98亿m3,占总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