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804539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总复习教材知识考点速查模块四世界现代史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四世界现代史概要两个世界:东方世界、西方世界三个阶段:二战前、二战中、二战后第十八讲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河北8年考情分析命题点考点真题题型分值考查角度未考查点十月革命十月革命14年17题文字型选择题2十月革命的背景革命道路的探索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12年18题文字型选择题2新经济政策的作用10年32题文字型非选择题9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贡献斯大林的探索15年17题图表材料选择题2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成就总结本主题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是考查重点,本讲知识脉络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列宁的探索19181921年战

2、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1925年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探索经济: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治:颁布1936年宪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为二战中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基础,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借鉴,河北必考考点清单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人教九年级下册P2P5)(冀教九年级下册P24P26)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地点彼得格勒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土地荒芜,工业产量急剧下降,币值猛跌,物价飞涨,城市的燃料和粮食供应极度紧张,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实现和平,发展经济的重大问题。(2014年17题已考)(2)原本就尖锐的阶级矛盾、

3、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群众斗争不断高涨,沙皇的专制统治已到了全面崩溃的边缘(3)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罗曼诺夫王朝)统治(4)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并存。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5)1917年4月,列宁回到国内,发表了四月提纲,号召俄国无产阶级抓住时机,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回政权,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社会主义革命主力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十月革命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地。11月

4、7日,停泊在涅瓦河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大炮发出怒吼,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起义者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2010年32(3)题已考“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攻占冬宫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它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2)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由此诞生(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

5、解放斗争对中国的影响(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2)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从此走上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3)解决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未能解决的革命彻底性问题,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巩固政权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4)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易错易混】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经济政策(人教九年级下册P7P8)(

6、冀教九年级下册P26P27)(2016年是新经济政策实施95周年)开始时间1921年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工农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加剧(2)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内容(1)农业: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2)工业: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3)商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直接联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的表现)作用到1925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影响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

7、012年18题已考)启示(1)我们要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特点的政策、方针(3)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2010年32(2)题已考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底名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加入者4个(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20世纪2030年代

8、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人教九年级下册P8P10)(冀教九年级下册P29P32)重大成就背景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成就经济上(1)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2008年18题、2015年17题已考)(2)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到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政治上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

9、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作用(1)大大提高了苏联的综合国力;缩小了同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2)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特点是以国家计划为核心的行政命令体制,高度集权弊端(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4

10、)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5)苏联出现了党政不分、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与家长制作风盛行的现象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正常开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评价(1)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强国的行列,为后来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这种体制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河北中考重难点突破1.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其性质是社会主

11、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它推翻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其他地区。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3)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2列宁对苏联历史作出了哪些贡献?(1)革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2)建设: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苏俄政权。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

12、。(3)1922年,苏联成立。3苏俄(联)从十月革命到30年代中期经济政策有哪些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可得到什么启示?(1)变化及影响:十月革命胜利后,为击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新政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军事胜利,但也对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使苏俄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1925年,苏联制定工业化方针,1927年实行农业集体化,此后新经济政策被取消。1923年,苏联实行工业化方针,实施两个五年计划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严重问题:如农、轻、重比例失调;产品单调,质量

13、不高;农民积极性受挫,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比例的平衡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稳步、高速地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河北8年中考真题及模拟.(2012河北18题2分)“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D)A实施的背景B实施的内容C实施的过程 D实施的结果2(2008河北18题2分)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B)1928年1932年1937年在欧洲所占位次

14、21在世界所占位次532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2015河北17题2分)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D)AB CD4(2010河北32题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俄共为主的左翼政治派别仍然把列宁视为自己的领袖和精神象征。他们认为,列宁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劳动人民当家作了主人,是列宁把俄国从战争中拯救出来。列宁倡导人民政权,反对人剥削人的制度,这些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俄罗斯来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右翼政治派别则对列宁、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持极端仇视态度。材料二俄罗斯绝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列宁和“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本身。人们应该以历史的态度来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