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080216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中日文化交流概况唐代是我国历代王朝中实力最强的王朝之一。时至今日,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 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而华侨则将祖国称之为“唐山”。唐代繁荣的 经济,昌明的文化和完备的制度,对隔海相望的东邻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成为日本竭力模 仿的楷模。日本通过派遣留学生来唐朝学习和延邀唐朝各类人才到日本传授等多种手段,全面移 植唐朝文化,在哲学思想、文物制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天文历算、医学、建筑等文化科技 的各个领域,以至衣食住行、风俗娱乐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无不受到唐朝文化的强烈影响。 在中日文化交流过程中,既涌现出了大批像吉备真备和空海那样以学习

2、唐朝文化为己任日本留学 生或留学僧,也出现了像鉴真和尚那样终身以传播唐朝文化为使命的唐朝专业人士的杰出代表, 正是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留学生从唐朝初年开始,日本就在遣隋使的基础上,向唐朝派遣“遣唐使”,以最大限度地从唐朝先 进的文化中汲取养分,为日本社会的发展探求出路。总共派出的遣唐使共有 19 次。遣唐使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吸收唐朝优秀文化的活动,除了在各地参观考察孔庙、寺观等文化 名胜外,他们还聘请儒者教授儒家经典,延聘各类人才前往日本,通过各种途径搜求唐朝典籍携 回日本。介绍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唐朝学习,是遣唐使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留学生大多被安排在国子

3、监,系统学习中国古代经典及唐代典章制度,在唐学习时间大 多在十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二三十年,由于他们深受唐朝文化的熏陶,归国后往往对唐朝与日 本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对日本吸取唐朝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遣唐使后期,出现了以“请益生” 或“请益僧”为名的留学生,所谓的请益生,主要是指在某一领域学有专长的留学生,他们在唐朝 停留时间一般较短,只是专门就某些疑难问题索解问难,具有短期进修的性质,这种变化表明, 在遣唐使后期,日本对唐朝文化的学习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入唐学问僧除了学习佛教经典外, 还通过朝拜礼圣、寻求名师、参加各类法事活动、搜集佛典及各种圣物等途径,从事移植唐朝佛 教的活动。其中的杰出

4、代表人物有吉备真备和空海。他们从唐学到先进的文化,回国后对日本的文化建 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空海空海,日本佛教高僧。公元 804 年到中国,在长安学习佛教密宗。 806年回国,创立佛教 密宗。著有文镜秘府论 、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空海,俗名真鱼, 22 岁受具足戒,法名空海。桓武天皇延历廿三年(唐德宗贞元二十 年, 804年),空海作为学问僧,随第 17次遣唐使来到唐朝,几经屈折,于次年到达长安。在长安期间,空海居住在西明寺,历访名僧大德,切磋请益,同时主要师从不空弟子青龙寺 惠果和尚修习密教。由于空海在入唐之前就已具备了相当的儒学和佛学根基,所以学习进境迅速。

5、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5年)二月,空海始入居西明寺,六月,从惠果修习,被授予胎藏界学法灌 顶;七月,受金刚界学法灌顶;八月,受传法阿阇梨灌顶礼,并得到“遍照金刚”名号,获得了密 教正宗嫡传的名位和向后代传法的身份。回国之后,空海开始了传播密教的工作,经过他的长期艰苦努力,日本上自皇室,下至百姓, 接受灌顶礼者达数万人之众,建立了区别于中国密教的日本密教真言宗,并使真言宗与最澄创立 的天台宗并列,成为平安佛教的两个主要派别,从而对日本佛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空海来唐的目的虽然是为了研究佛学,但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并不限于佛教。由他编纂 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

6、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 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 文学史的重要资料,“是研究汉魏到隋唐这一历史断限中文学作品的修辞指南。”空海还是一位造 诣很深的汉字书法家。此外,空海在制笔、制墨、佛教艺术,甚至日本上流社会饮茶风尚等社会 生活方面,都有过重大的影响。显然他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突出代表人物。鉴真除了日本派遣使臣、学者、僧人来唐朝学习之外,唐人泛海东渡,也是日本吸纳唐朝文化的 一个重要方面。鉴真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 18岁受菩萨戒,法名鉴真。替鉴真授戒的和尚

7、是当时有 名的道岸律师,被誉为天下四百余州的 “受戒之主”。20岁时,鉴真北上游学两京, 研讨律学, 并在长安实际寺受具足戒。开元元年( 713 年),南返故土,回到扬州弘法传道,很快就成 为江淮知名的授戒大师,授戒弟子达四万多人,著名高僧辩秀、祥彦、法进、灵佑等人,都 是他的弟子。鉴真所处的时代,正是日本全面学习和移植唐朝文化的时代,“唐国诸寺三藏、大德,皆以戒律为入道之正门,若有不持戒者,不齿于僧中。 ”而日本却无传戒之人,于是日本政 府派遣学问僧来到唐朝,延请传戒大师前往日本传法。由于鉴真名满江淮,于是日本学问僧 荣睿、普照在天宝元年 (742年)专程来到扬州,希望鉴真 “东游兴化”,鉴

8、真认为日本 “诚是佛 法兴隆,有缘之国 ”,答应了僧人的请求,与弟子数十人开始进行东渡的准备工作。但鉴真东渡,却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 先后五次率众东渡, 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 。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 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 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 修等440余人授或;为 80们僧舍旧戒

9、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 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 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 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 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 鉴真去世前, 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日本奉为国宝。 1980 年2 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 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 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

10、。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 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 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 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小结通过数百年的学习和吸收,唐朝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日 本不仅从唐吸收了佛教文化,建立了真言宗和创立了戒律。而且从政治制度上,自大化革新之后 日本依照唐朝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经济制度方面,仿照唐朝均田制,制定了班田制,并实 行了与唐朝租庸调法相近的税收制度。在教育制度上,仿照唐朝国子监制,在中央置大学寮。其 它如文学、美术、舞蹈、天文、历算、医学以至衣食住行、风俗娱乐,都无不受到唐朝文化的全 面影响。 直至今日,日本文化中还深深地体现着唐文化的另一种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