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079948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实践力 专题训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实践力试题中的体现北京(约40 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带刻度的皮尺1. 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基本规律是()A.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B.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C. 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D.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2. 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则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A.竿长与影长相等B.竿长小于影长C.竿长大于影长 D.无法判断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 (沉积岩)的上升过程。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

2、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如图是根据 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上表面3. 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堆积作用D.变质作用4. 该断面上,甲地层比乙地层()A.形成早,厚度小 B.形成早,厚度大C.形成晚,厚度小 D.形成晚,厚度大5. 当前,该断面地貌类型是()A.V形谷B.洪积扇C.冲积扇D.三角洲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 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m/s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回答6 8题。6. 在水平距离50

3、80 cm段,风速()A.最大B.平稳C.下降D.提高7. 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A.高空输沙量B.近地面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8. 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利于()A.稳固沙土B.削减风力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2020年3月我国南方某校地理社团组织学生前往学校附近地区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下图为 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在考察途中道路两侧树木苍翠,风景宜人,当社团成员行至甲处时,忽然 清风袭来,落叶缤纷。据此完成 911题。9. 甲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落叶与针叶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 在图示四地中,河流水

4、位最高的地点是()ABA.地B.地C.地D.地11. 当地政府打算在乙地修建一座坝顶海拔 300 m的水库,若水库上游河流流量稳定,在达到最高水位前,则乙水库水位变化为()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A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略图和洛杉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加利福尼亚州是世界 上主要的水稻高产地区之一,采用大规模的旱地直播技术,利用先进的灌溉设施设备,培育良品,且大多与大豆实行轮作。匚二甫眠农业冈,水稻产国0水库火灾点=水弟回城中河济站山母伸淞稿.村那即M H图H流。飞机于2018年7月14日北京时间13: 30由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同日当地夏令时 时即当地时钟往前拨快1小时)到达洛杉矶

5、。研学交流团在洛杉矶安排的两天行程中, 拍下了李老师背对太阳腾空跳跃的照片(图C)。材料二绍兴某高中的李老师带领学生经洛杉矶前往圣迭戈某结对中学开展为期15天的研学交10: 30(夏令学生在海滩边材料三研学交流团从洛杉矶前往圣迭戈途中,李老师发现高速公路两侧的山地两坡自然景观 差异较大,并拍下了照片(图B)。在研学交流期间,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边远杉木林区遭受了山火 肆虐,这次森林火灾造成至少 6人死亡。(1) 分析技术经济因素对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影响。(2) 根据图B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坡自然景观不同的原因。(3) 分析加利福尼亚州北部边远山区多森林火灾的主要自然原因。(4)

6、计算由上海起飞到达洛杉矶的飞行时间,说出照片(图C)拍摄的是日出还是日落景观,并说明判断理由。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岭是我国南北方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 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诸多功能。查阅资料时发现夏季甲坡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5 C、乙坡降低0.6 C,并且气温降低的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材料二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海拔3 771.2 m,植被垂直分异显著,山坡有石河,山顶有冰川遗 迹。最近几年高中生兴起研学旅行,西安市高中学校一般把秦岭作为重要的研学旅行基地。材料三 西安市政府发布的秦岭生态

7、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将对秦岭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按照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综合治理要求,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 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的。(1) 说明夏季的气温变化率甲坡小于乙坡的原因。(2) 为保障秦岭研学旅行的安全与质量,老师和学生需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秦岭生态环境修复提出合理可行的具体措施。参考答案1.B 2.C第1题,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影子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第2题,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 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 北京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50,大

8、于45,故竿长大于影长。3.B 4.C 5.A第3题,根据材料,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根据流水侵蚀的 痕迹,该处的岩层不断稳定上升,造成该断层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地壳运动,B对;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该地岩层是沉积岩,A错;堆积作用发生在低洼处,C错;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 错。第4题,沉积岩层中,下面的沉积岩形成的早,上面的形成的晚。该断面上,甲地层在上面, 形成的比乙地层晚,根据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差计算可知甲地层比乙地层厚度小,故选C。第5题,当前,该断面岩层持续上升,以流水侵蚀为主,地貌类型是V形谷,A对;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均为河流堆积地貌,B、C、D错。6.C 7.

9、B 8.D 第6题,读图,根据风速等值线,在水平距离 5080 cm段,受石方格沙障阻 挡,风速下降,C对,B、D错。遇到沙障前,风速最大,A错。第7题,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 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B对;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A错;增加了地表粗糙度,C错; 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D错。第8题,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 说明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D对。在稳固沙土、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等方面,石方 格沙障不如林木效果好,A、B、C错。9.D 10.C 11.A 第9题,3月我国南方地区为春季,树木出现落叶,应是常绿阔叶林季节性换叶,D正确。亚寒带针叶

10、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都是秋季落叶,故A、B、C不符合题意。第10题,水位是指河流某处的水面海拔,地海拔最高,但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没有河流,地等 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有河流,且海拔最高,水位最高,故选C。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库呈口袋形,越高水面越大,故蓄水前期较快,随着水位升高,水面增大,蓄水速度逐渐减慢, 乙水库水位变化与A相符。12. (1)采用旱地直播技术,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有利 于防止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土壤次生盐碱化;培育良种,有利于提高水稻单产;与大豆实行轮作,有 利于保持土壤肥力。(2) 当地气候干旱,全年降水量较少;乙坡位于山地阴

11、坡(或西北坡),太阳辐射弱,蒸发量相 对较小,土壤水分状况好;乙坡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形成矮小的乔木和灌木林景观。(或 甲坡位于山地阳坡(或东南坡),太阳辐射强,蒸发量相对较大,土壤水分状况差;甲坡位于西风背 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成荒山景观。)(3)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林区气候炎热干燥;山地背风坡易产生干热风(焚风),导致林 区地温高、干燥;树种(杉木)易燃,枯枝、落叶等松散可燃物数量多,且燃点低。(4) 飞机时间:12小时。日落。 理由:此时为7月,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洛杉矶海岸线西北 东南走向,太阳在海岸线平行的地平线上。(或洛杉矶东北方向是山地,在沙滩上无法看到东北方

12、向的日出。)13. (1)夏季,甲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气温的变化率小;甲坡是阳坡, 光热资源充足,植被茂密,覆盖度高,气温变化率小。(2 )&防寒:准备足够的保暖衣服,应对高山上的低温; 防滑:备好防滑鞋,应对低温结冰时路滑难行; 查阅资料:充分了解沿线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天气、地质地貌信息等; 规划:提前规划好考察内容、路线、考察点、宿营地点、交通方式等; 准备好考察必需的工具,有照相、定位导航、识别植物等APP的智能手机,防止迷路、方便联系,保证人身安全; 准备好记录用的笔、记录本等文具,以便随时记录,为返回后整理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提供 详实的第一手资料。(3 )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坡面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污染,提高水质, 保护天然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