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798330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鄱阳县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051714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鄱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哺(p)育 迥(jing)乎不同 愧作 惊涛澎湃 B . 别 (bi) 扭 鲜(xin)为人知 炽热(ch) 妇儒皆知 C. 殷(yn) 红 锲(qi)而不舍 字帖 (ti) 沥尽心血 D. 滞笨(zh) 颠沛流离(pi) 胡骑(j) 锋芒必露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个小偷在公交车上扒窃时被乘客识破并扭住,他义愤填膺地辩解说:“我只不过是把手伸错了口袋,不是故意要偷!”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

2、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C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D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海阔难越,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定会登上理想之巅,到达梦想之岸。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C“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D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虽然与世长辞了,但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4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

3、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 B C D5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

4、(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67题(4分)陇西行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 B“貂锦”的意思是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C“丧胡尘”是说五千精兵战死他乡,表现战斗的激烈和伤亡惨重。 D三、四两句直接写战争所带来的悲惨景象。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

5、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 B“可怜”和“犹是”,包含着诗人深沉的感慨,表达作者对深闺妇的讥讽。 C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深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用意工妙,诗情凄楚。 D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二)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里居倡行乡约,相率无敢犯。衣食粗恶。 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

6、,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樵牧:打柴放牧。志:崇尚。 周:接济。大祥: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的祭礼。 治如:恬淡无欲的样子。 里居:住址。殣(jn):饿死的人。 不为意:不放在心上,意思是罗伦并未因此感到尴尬。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2分) A四方/从学者甚众 B四方从/学者甚众 C、四方从学/者甚众 D、四方从学者/甚众9.解释短文中加点的词。(3分) (1)辍( ) (2)食( ) (3)或( )10.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4分) (1)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2)晨留

7、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11.结合选文,请你对罗伦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3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1) 权曰:“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2) 卿今者才略, 。孙权劝学(3)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4)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5)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 , 。(6) ,惟解漫天作雪飞。 (7)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卖油翁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316题。(14分)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翼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

8、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说起来,很多人对这种花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我对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我的故乡坐落在苏中平原上,属于里下河水乡,水网密集,油菜花随处可见,田间、路边、河坡上经常能看见这种极其普通的花儿。小时候,每天

9、放学后,爸爸骑着自行车接我回家,路边的一侧是一条小河,河坡上开满了油菜花。爸爸每次骑到这里时,就会停下来,沿着河坡往下走,采上一朵油菜花,然后递给我。回到家中,我们将采来的这朵油菜花插在装了水的瓶子里,屋子立刻就靓丽了不少。记忆里,童年的每个春天,眼前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灿烂盛开,家中都少不了油菜花的美丽装扮。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在我心中,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苏中水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在我眼里,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即

10、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从来没有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烂漫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座庭院、一处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只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清代乾隆皇帝就有诗赞油菜花:“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

11、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里下河水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

12、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感觉到这种美好。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记得某一年去往某地,在一个镇子上采访,不经意间,经过一家屋后,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大片油菜花。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之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那一刻,我真的以为,自己是身在故乡。(选自2017年4月20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3.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2分)14. 结合全文,概括油菜花的特点。(4分)15. 赏析文中划线句子。(4分)(1)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

13、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从写法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赏析)(2)置身花中,花入心田,一刹那,花站成了我,我跪成了花,天地之间只剩一片灿烂的金黄。(从修辞手法或用词的角度赏析)16. 请结合全文谈谈,第段作者为什么说“有它的地方,叫故乡”。(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721题。(16分)家 徽余 华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凌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

14、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哩。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