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学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795612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一搭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搭一搭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搭一搭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搭一搭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搭一搭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搭一搭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一搭教学反思(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一搭教学反思搭一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旧知激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同时分散难点,将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个面的画法点拨出来,帮助扫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识障碍,在“难“这一切入口,激发学生认清新知的生长点(即增加了一个立体块),通过老师的演示引导,学生的想象,感受到数目上的增加,带来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样的变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更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学生自己解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怎样想”的,即观察方法上的指导,整个过程由抽象-直观经验-抽象的训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活动在学生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再想一想中完成。在练习设计上通过3个练习,各有侧重点,第五题通过大量的摆、画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在学生头

2、脑中通过直观形成丰富的表象;第六题是对学生进行检验,同时强调了不仅要求画的多,还要画的准,也是进一步强化训练;第七题是逐步由直观抽象,不通过摆而是通过想象,知道每个面的形状,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独立完成、订正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方法,不仅重结论,更重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想一想,摆一摆,再想一想这一过程,着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在设计中,也有意识的体现由抽象(图形)-具体(摆实物)-抽象(由图形判断)这样一个通过直观手段来解决问题,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问题答案这一不断训练过程,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

3、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搭一搭教学反思2在教学搭一搭这一课时,抓住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只有对立体图形多方面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属性,才能真正理解观察物体的内在本质。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达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课堂中通过提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是什么形状这样的问题来进行设计,通过探究解答小结探究的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

4、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感受到没看到并不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包括练习,都是着重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推断,多策略探索,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创造,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的空间想像打下基础。搭一

5、搭教学反思3这节课的成功,我认为注意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只有对事物多方面的认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属性,抓住事物本质.在课一开始,设计了两个比赛,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无遮挡和有遮挡的立体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进行观察,想象,搭一搭教学反思。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从直观到抽象,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摆一摆活动,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再通过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操作观察来印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最后通过试一试练习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训练,教学反思搭一搭教学反思。经历这一过程,学生自然地感知了二维与三维的关系,埋下了看到表象猜测内里的种子,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感受到“没看到并不

6、代表没有”这一重要的空间理念,由此类推到其它同样情况,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最后感悟体会到了从两个不同方向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这样的结论.总之,无论是观察,画图比赛还是动手操作,还是后面的试一试练习,无不是着重学生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层面推断,多策略探索,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探索时空,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探索,创造,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为主导这一新课改理念。搭一搭教学反思4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1.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材呈现了分物还

7、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的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2.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而本节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复习除法竖式的写书是很重要的,也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巩固,同时对除法意义的加深印象,引出平均分也有剩余情况,也就是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利用搭一搭来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用13跟小棒搭正方形,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在这里重点让学生说说余数1表示什么?为什么会有剩下的?让学生明白剩下的1根不够摆一个正方形才剩下,同时让学生会读会写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单位的填写不明确

8、,我应该在这之前可集体填写有14根和15根小棒时的情况,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这一块,花费时间较长,学生并没有马上发现规律,即使我提醒之后,这与我提问有关,指向性不明确,语言不够精炼,我想可以直接追问:“余下的根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余下的根数比4根小?”通过这样的追问,最终让学生感受余数比除数小,结论得出后,也可再次引发学生的再次思考,提出质疑:“余数真的比除数小吗?”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再次验证25根、31根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况。搭一搭教学反思5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本节课教学时,我比较注重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

9、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我摆你画”和 “我画你摆”两个活动。两个活动通过情境演示让学生观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然后设计了各式各样的练习:1、想一想:从正面、上面、侧面各观察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2、根据一个要求搭图形,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教学,我感觉到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这节课中,部分学生对于“把立体图形从不同的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到纸上”的题,当图形的面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时,学生感觉有困难。我在教学时是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且是几个很大的正方体,

10、但有的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如果把这个片段作如下的改进,效果可能会比较好:1、让学生自己摆好。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图形。3、让学生观察实物。在观察实物时,让学生把看到的形状在纸上的位置画下来。多进行几次。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从各个面看到的平面形状就更容易理解。搭一搭教学反思6搭一搭一课主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本节内容主要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借助学生熟悉的搭图形场景开始,组织学生用小棒动手搭一搭熟悉的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让学生从实践

11、活动中先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结合操作活动进行交流,思考余数“1”表示什么意义。然后认识横式,思考余数“1”如何在算式中表示出来。从而引出有余数除法的横式。结合每一步的操作,说说横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是哪根小棒,为什么会剩下。在理解的基础上填写单位。让学生发现134=3(个)1(根)商的3表示可以搭3个正方形,余数的1表示还剩下1根。从而明确 “3”后面的单位应该是“个”,而“1”后面的单位应该是“根”。其次,再通过用14、15、1620根小棒搭一搭,画一画、填一填的活动一起来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发现14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2根;15

12、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3根;16根小棒正好可以搭4个正方形;19根小棒可以搭4个正方形,还剩3根,如果再添1根,就可以再搭一个正方形每次余下的根数都比4根少根据观察发现:随着总根数的依次增加,余数循环出现:1、2、3、0、1、2、3、0,余数都比4小。为什么余数都会比4小呢?学生通过操作,结合算式发现:如果剩余大于或等于4根,就还可以接着搭正方形。那余数都比4小呢?还是余数都比除数小呢?引导学生尝试自己确定一个数,画一画三角形和五边形,并写出算式。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余数不是都比4小,而是比除数小。本节课我注重将具体的操作活动与抽象的算式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

13、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结合操作活动来发现并理解,在除法算式中两个单位为什么不同,各表示什么意思。第二,让学生经历大量的搭、画、填一起探索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让他们发现余数不是都比4小,而是余数都比除数小,进而有效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快乐自觉地学习新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及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此节课也有不足,由于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操作活动,所以在时间上较为紧张,没有进行巩固练习。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我需要思考和加强的方面。搭一搭教学反思7本学期,我们组的研究专题是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14、如何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寻找突破口,让学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学习,来促进发展。我围绕这一主题设计这节课。1、动手操作把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关系不仅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过程。我让学生通过搭积木的搭建活动来体验形成空间的方位感,画一画的有效活动把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转换过程中得到发展。2、自主探究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探究。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与探究立体图形形状并画出平面图形,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3、合作交流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不仅需要自主的探究

15、、亲身实践,更离不开大家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观察、操作、归纳、变换、直观思考等形成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的手段只有在大家共同探讨、合作解决的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发展,并得到提升。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更清楚地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各自的想法。通过这一节课,我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应该说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我觉得自己在这些方面做的还不够。首先,在摆一摆、画一画的环节上让学生小组内自己摆,自己画,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因为这个环节不好展示,我担心一组学生展示时,其他学生不容易很快的进行判断,可能所需要的时间就会多一些,这样后面的内容可能就没有时间进行教学。但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这一点上来看,我觉得还是可以尝试一下改变。课后,我静下心来思考:如果我让学生把所摆的立体图形画出来呈现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摆的图形摆出立体图形,那样效果会更好!。第二,因为担心后面的内容太多,怕上不完,所以每一环节都过得有一点快,可能对于一小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些吃力。比如让学生画三个面时应该给出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怎样画,指导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再细致一点,比如侯榕同学说到,把下面的小立方体向上移动,使我们所能到的这些立方体在一个面上这种方法,我只是一带而过,其实可以让部分空间观念不是很强的学生多这样移一移,除了看上面时可以上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