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79321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办公安全隐患分类及预防措施序号隐患大类隐患小类预防措施1用电安全隐患(办公区及仓库通用)因电源未关闭引发火宅、将各设备电器责任到人,原则:使用人为第一责任人;部门经理为第二负责人;、最后离开的成员,需再次检查电源、电脑、饮水机、灯具、空调、打印机等设备设施,确保人走电断。插销、插座、电源线、电源开关是否存在破损、老化、有异味或温度过高的现象1、员工离开座位就要将各自的电源插头进行拔除;、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要求员工对各自使用的电器设备及插座插销、开关及线路进行自检;对于排插的采购要品牌化,保证质量;3、人事行政部则对公司各部门办公区及仓库区域进行复查。组织防火检查,消除潜在的隐患。插排是否超负

2、荷使用下班后拔除电源插头,谨防漏水导致的电源断路引起火灾设备接线乱拉乱接安全标志、应急照明灯具是否灵敏1、每月月底人事行政部与集团生产中心对办公及仓库的消防设备、消防栓进行安全复查;(灭火器是否在保质期内,压力指针是否正常)2、检查安全出口指示灯是否可以正常使用;3、安全通道是否堆放物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堵塞2火灾安全隐患(办公区)吸烟导致办公室起火1、办公区域禁止吸烟;2、及时处理过期的纸质文档,定期进行销毁;3、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饮水机是否漏水造成用电隐患1、正确使用饮水机,如遇漏水情况立即断电拔除插头;、饮水机使用部门对各自部门饮水机进行维护、安全使用;、下班后及时断

3、电,拔除插头。3水灾安全隐患(办公区)各空调口是否漏水1、使用期间,各部门对空调口进行自检及观察,如有漏水现象及时报至人事行政部;2、人事行政部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对空调口进行全面复查.饮水机是否漏水1、饮水机换水时,注意轻拿轻放,调节好水桶与饮水机的连接处;2、如出现漏水现象,立即断电,拔除插头;3、电器设备出现状况,与人事行政部联系更换。4仓库安全隐患火源、电源1、禁止库内生火;2、严禁和乱拉接电源;3、电器设备必须由具有操作资格的电工安装;4、储运部要层层落实安全防火责任人;5、人事行政部每月对储运部的消费安全进行二级检查;6、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用水安全隐患1、中央空调启用期间

4、,每天检查四楼冷水机组是否正常运作;是否存在漏水情况;仓库内部针对送水管道进行自测:是否存在老化、漏水现象;2、消防用水管道: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对消费管道进行检查,是否存在管道老化生锈严重漏水现象;3、出现异常及时上报人事行政部进行处理.消防器材1、每年对仓库的灭火器进行保养、更换,保持良好状态;2、培训员工掌握正确的灭火器使用方法,确保安全。员工职业技能安全培训1、针对危险工种行业(车辆司机、叉车司机、仓管员),各职能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2、仓库工作的人员穿戴工服和手套安全作业;3、为员工购买意外保险,及安全防护工具。设备、电器的安全使用(叉车、电梯、传送带)、叉车:A、叉车操作者要仔

5、细阅读叉车操作手册;B、每月按时完成对叉车的养护,认真填写叉车日常维护记录表,人事行政部将进行安全二级巡查;C、充电期间专人查看;、电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杜绝野蛮操作、野蛮装卸;3、传送带:针对使用人,要求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内部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及操作。41人身安全隐患天花板坠落伤人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对办公区域顶部设施进行检查,出现安全隐患及时报修办公家具破损摔伤对办公家具责任到人和部门,每月第一周星期一下午对其进行检查,及时报修地面湿滑摔伤1、卫生责任分区管理,保证地面整洁无水渍;2、雨天地面潮湿,摆放防滑提示牌;3、人事行政部负责巡查消除办公室安全隐患。安全用电禁止用手或导电物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禁止用湿手触摸电器和湿布擦拭电器6其他安全管理类防偷防盗、下班后关闭门窗;2、贵重物品不要放置办公室。忘记锁门导致办公财产损失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员关闭门窗。文件类安全1、对于重要的办公信息文件必须备份;、重要档案文件需要妥善保管;3、电脑需要设置密码。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