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079133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别康桥》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再别康桥》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再别康桥》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再别康桥》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说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篇目是再别康桥,题目是“读诗歌感受音乐美,抓意象欣赏绘画美”。内容是“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和学法,说课时安排、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八个方面。 一、说教材 本课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二课,是鉴赏学习现代诗歌的典范例文,它是“新月诗派”徐志摩的传世之作,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比较典型地体现了独抒性灵柔美飘逸的风格特点。 二、说学生 1、学生在前一课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过程中已对“意象”有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诵读技巧。 2、高一新生对学习抱着极大的热情,对老师和同学也有新鲜感,能积极地

2、参与讨论,课堂比较活跃。 三、说教学目标 1、品析“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掌握诵读技巧: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达诗人丰富的情感,为单元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做准备。 四、说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突破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进而分析、归纳。 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突破方法:采用比较法,通过名家朗诵、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学生的自读找出差距,细细体会提高自己的诵读技能。老师直接指导,我将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落实诵读技巧。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有名家朗诵、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多种形式。

3、2、合作探究法:步骤老师根据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老师点评,多肯定激励学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六、说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1、完成目标一: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绘画美”中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1、以播放歌曲再别康桥导入新课(3分钟) 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引起学生的好奇“诗歌也可以唱?” 2、简介作者:配以热播剧人间四月天的剧照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2分钟) 部分学生看过这部电视剧,即使没有看过,对其中的主要演员黄磊、周迅也比较熟悉。这些唯美的图片更是

4、能唤起学生对徐志摩的好奇心。介绍时不回避诗人的情感经历,向学生讲述志摩的爱情故事,强调两位重要女性对他创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人和他的创作。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学生试读。(4分钟) 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运用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比较法”“联系上下文法”。(25分钟左右)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讨论,目的在于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

5、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言人不能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记录员不能抓住关键词板书。这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完善,相信随着“合作探究法”的全面开展和同学们的多次锻炼,这个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4分钟)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

6、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导学案中也有详细的讲解,所以老师在这里可以点到为止。 6、作业:(2分钟) 尝试朗诵全诗,要求抑扬顿挫地读出诗人细腻丰富的情感。 课后阅读张贴的打印稿古代送别诗歌20首、徐志摩诗选,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诗歌素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也就解决了难点读出诗人的情感 1、通过填空复习重点导入:作者选择了_意象,运用了_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起伏情感。(2分钟) 请一个成绩中等偏下的同学来讲台上书写,了解同学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到课堂中来 2、完成目标二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学法是:朗诵法,比较

7、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25分钟左右) 我的步骤是: 齐读:了解同学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请一个同学来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听名家诵读 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如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地”,这个词要用轻柔舒缓的语调,仿佛诗人缓慢而轻柔的步履,读出诗人那种依依不舍的情感。第二节“新娘”这个词要读出惊艳的喜悦,声音比较柔美,此时诗人仿佛又回到过

8、去的美好岁月,无比陶醉与幸福。 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5-10分钟) 4、作业:(3-5分钟) 课外拓展:阅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写一篇鉴赏短文。 目的:因为在第一课后写过老马的鉴赏短文,所以这里继续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动手写的能力。 背诵再别康桥 完成固学案相关练习 八、说板书设计 1、借代比喻拟人比喻 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清泉 “三美”音乐美韵律和谐,回环往复 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整齐 2、 作者选择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泉等意象,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康桥难分难舍、欢喜眷恋、兴奋高歌、情绪低落、悄然作别的起伏情感。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