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78950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下语文第二学期诗词鉴赏之内容理解与赏析题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送客【唐】陈子昂故人洞庭去,杨柳春风生。相送河洲晚,苍茫别思盈。白蘋已堪把,绿芷复含荣。江南多桂树,归客赠生平。【注】白蘋:一种水草。已堪把:已能满握。芷:一种香草。荣:开花。白蘋,绿芷,均是江南水边泽畔的芳草香花(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柳春风生”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如杨柳借着春风肆意滋长,真是无限惆怅啊,这是借景抒情。B“已堪把”形容白蘋生长茂盛,“复含荣”指绿芷又含苞待放,“已”“复”透露了诗人对楚地欣欣向荣的春景的赞美,也借此由沉郁苍凉转入欣快明丽。C本诗结构分明,前两联想象友人归

2、楚,赞美友人家乡风尚,离情依依不舍。D古典诗词经常以香花来比喻个人美好的品德,尾联以“桂树”赠“归客”,实是诗人勉励友人终生保持高洁的品行。(2)请赏析“苍茫别思盈”中“盈”字的妙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晓过鸳湖清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注释】鸳湖:嘉兴的南湖。芜:草。长水塘:河名。2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简要作答。3“菜花香过秀州城”历来被认为是佳句,请简要赏析这个诗句。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释】严武曾任成都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

3、多人,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莫遣:不要让。4诗歌选取了_、_等带有边塞典型特征的景物,描绘了壮阔、萧瑟的初秋边关夜景。5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菊宋郑思肖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性。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C第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

4、,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蒙古侵略者。(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熙宁九年(1076)冬天,苏轼离开密州,接任苏东坡密州知府职位的是孔宗翰。第二年春天,苏轼到徐州赴任,写了五首绝句给孔宗翰。这是

5、其中的一首。7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从颜色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盛开和柳叶色浓,色彩形成对比。B第二句是前句的回复,以“柳絮飞”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应“梨花白”。C本诗后两句与杜牧的“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都寓情于景,情感相同。D全诗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语言质朴自然,却涵蕴甚深,引人深思。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注释:芸藿(hu):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东皋(go):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刈(

6、y):割。黍(sh):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前两句叙述了诗人农事活动归来的情景,介绍了“喜遇”的背景,即诗人在田地里耕作了一天。B这首诗后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和朋友王处士相遇时的自然风景,透着恬淡之美,别有一番情趣。C这首诗描写田园归隐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词藻华丽,可谓独树一帜。D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10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何而“喜”?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襄邑道中陈与义宋代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提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7、注释】这首诗作于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时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1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B次句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短与时长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C三、四两句,通过仰卧看云表现闲适心情,妙在通过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既遇顺风、风速又大,而作者的闲适之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D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

8、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12“卧看满天云不动”与诗中哪句形成对照?请赏析其妙处。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题春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春晚:暮春傍晚。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傍:围绕。樵(qio)渔:樵夫、渔夫。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春晚”之“春晚”,据首句“花落”之意,是指暮春之晚。B第一句写花儿纷纷飘落,有的还飘进了门内,把那夕阳的余辉挡在门外,可见落花堆积之多。C诗人站在阑干外,因受视野限制,仅仅能看到一、二句中所写的“落花”与“飞鸦”,却融汇成了村野薄暮

9、时分谐和、静谧的意境。D诗人笔下所的静景,并不显得冷清、空寂。花自“落”,鸦在“飞”,人正“归”。点缀在诗行之中的三个动词,为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活泼气息。14据说诗歌第二句中“昏鸦数点傍林飞”刚开始创作时为“昏鸦数只傍林飞”,但作者深思后还是进行了修改,你认为这种改动可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下面小题。战城南【唐】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注释】乐府旧题,此诗是诗人早年在渴求功业的心态支配下所作的。甲胄:铠甲和头盔。寸心:即心中。白日:喻指君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提

10、示:请用2B铅笔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全用对偶,慷慨激昂,刚健清新。B诗歌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戍边生活,表达了将士们对战事的不满,内心的低落与哀怨。C首联开门见山交代战争地点,“辽远”二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D“千里暗黄尘”,借景抒情,既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又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1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的妙处。17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菊宋郑思肖花开并不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11、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性。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C第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蒙古侵略者。(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选自全唐诗)【注】候吏:驿站管理者。沙际:水边。18这首诗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19请简要分析颈联“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运用了哪些写景的手法。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