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观评课报告(共2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787153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不是最弱小的》观评课报告(共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观评课报告(共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不是最弱小的》观评课报告(共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不是最弱小的》观评课报告(共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在听了杨老师执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后我感触颇深,杨老师的这一节课看似简简单单却上得扎扎实实;看似寻寻常常却蕴含着生命、爱的哲理。值得我借鉴的有以下几点:一、注重识字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阅读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识字教学成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不忘这一重要任务。她在引导学生读描写雨前的蔷薇花的句子时,通过“从哪个词知道花美?”这个问题让学

2、生找出了“芬芳扑鼻”一词,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练习用这个词语说话,最后引出了本节课要求学习的两个生字“芬芳”。杨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认识形声字,接着老师范写,学生书空,最后学生练写,互相评价。二、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读既是实践,又是训练;既是感悟,又是熏陶;既有理解,又有体验;既有语感的培养,又有情感的陶冶。好书不读不知其妙,读是学习语言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老师就恰恰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描写雨前的蔷薇花的句子时

3、,教师先让学生齐读,再指名学生读,学生评价:“她读出了花的美吗?从哪个词知道花美?”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老师再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蔷薇花的美,体会到萨沙喜爱蔷薇花的感情。这一做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情,把读书的权利、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同时在学习萨沙是怎么做的句子时,让学生找出描写萨沙动词并提问:“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开放性的自学要求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经历“感悟提炼”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恰倒好处的引读、指导读,更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整节课首先是初读感知,接

4、着,品读感悟,深入情境,同时又在研读中懂得了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每个人都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清亮的童声始终响彻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最美的语言。三、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通过看图理解“簇拥”的意思。通过积累词语理解“倾盆大雨”的意思。通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蔷薇花的美。通过人物 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动作走进人物的心灵。四、注重文本与生活实际的相结合。 文本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文本的延伸。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快结束时,,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么帮助弱小的。学生踊跃发言,在描叙自己的故事当中悄悄种下了爱的种子,生成了一种爱的积极情感,挖掘出了文本关于生命意义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爱护弱小。 杨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在识字教学的环节中,杨老师能够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适当的评价,识字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