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077264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开阔眼界,从而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丰富学校教育文化生活,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作为教育者来说,面对目前如火如荼的校本课程开发热,我们除了欣喜之外也应该有几分冷思考。 思考之一:必须明确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和立足点。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

2、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是我们的根本思想。校本课程开发要找好学校的特色这个立足点。我们在编写见证九畹溪的历史、九畹溪的民俗时就是把握这样一个立足点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我校与中国航天五院有着多年的交流,因此,我们编写了学航天人精神,树学校新风尚。我们把这些自编的教材与国家教材相融合,既丰富了社会课、语文课、实践课的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诚。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的形成,可视为该学校在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特色课程的构建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建设要走的就是这样一

3、条基于学校现实的特色化的道路。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比如,我校地处九畹溪旅游风景区和柑桔产区,我们的教师大多也是本地人,他们有多年在本地生活的经历和经验,开发这方面的资源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本人认为学校可以自身的优势为切入点,进行有关这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在哪方面做得比较好,或者很有特色,那么就可以在哪方面做些尝试。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切忌一哄而上,盲目开发。教师的个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二个立足点: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更多地视为一种职业而提倡具有共性的职业道德,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一面。实际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有着一个

4、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的人。”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比如,独立型的教师与依存型的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时肯定会有差异;情感型的教师和理智型的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也肯定会有区别。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个性养成个性”。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而作为研究主体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要充分凸现自己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三个立足点,教育是一项培养

5、人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然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他并不是“白板”,也不是“素丝”,他有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体验、个性的润光点,以及他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我曾经在创新班队活动的吸引力一文中引申了这一观点。 思考之二:校本课程建设中应坚持“四项”原则。首先是实效性原则。一般来说,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得。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建设既强调内容丰富多样,有较大的普适性,更注重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其次是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校本课程

6、的开发中教师应发动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其三是合作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各教研组、学科组应有团队精神,群策群力。要注意学科间联系,有意识地加强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然后是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学校要注意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思考之三:要对校本课程的建设实施有效的管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学校、尊重教师,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观念,因校制宜、因师施教。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校本教研的起始环节,要有目的地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校本教研的方案,将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反思、总结、

7、修正。对一些有共同特点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各有所长的学校构建合作交流的平台,我们已加强了与周边学校的合作,促进校与校之间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共同体,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当前基础教育的科研在一定程度上已存在异化现象,迫使我们对其本原问题进行思考;社会氛围、行政、人力、实践基础方面条件较为成熟,使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成为可能;我们应鼓励广大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在跟上潮流,与时俱进时,常反思我们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实践-反思-实践”,才能最后到达我们的终极目标。小学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国学

8、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正本清源、扬清激浊、革故鼎新,传承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塑造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竞争与挑战。该项课题研究旨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中适合基础教育的精髓,筛选有利于儿童形成中国文化气质的经典内容,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方式与

9、途径,为学校坚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教育实施方案,支持学校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国内教育领域对于国学教育研究已有相当基础,尤其在经典诵读、儒学思想的普及方面。经过广泛查考,同领域的研究倾向性普遍侧重于儒学思想与德育的结合,经典诵读之于母语教育的促进等方面。同领域很多研究成果已经可以用于本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中,使得本课题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指导,不再是无源之水。事实上本课题目的定位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并不排斥借鉴同领域前人研究的成果。在这一方面,本课题期望通过改进操作手段的实效性,探索一些操作层面的更高效更具有可操作性、推广性的实施办法。本课题研究针对

10、现阶段众多学校在没有对国学的内涵开展过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对国学经典进行过仔细筛选和系统整理的情况下,便开始实施国学教育。教学内容上存在随意性,缺乏严谨性,甚至有的教材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这种零散化、随意化的国学教育,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本课题研究中,选取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编排整理,编辑成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有一定教育梯度、且既健全又系统,既重点突出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国学特色校本课程,并适当地与现代教育思想相融合,让孩子们从小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进而形成全社会的国学氛围,在教育的自然而然中培养国人的人文素养。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

11、计)与重点1. 本课题研究力图从中国优秀的蒙学内容着手,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必背的七十首优秀的古诗词开始学习,指导学生从熟读,理解到践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浸润在传统国学文化的熏陶中,成为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新一代中国人。2. 通过学生亲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剪纸、手工编织等民间艺术,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尝试将民风民俗引入校本课堂,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饿传统节日及一些重大节日的风俗文化,体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以上内容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与思考,确定适合小学低、中、高年级各阶段的教

12、学内容,然后编撰相应的校本教,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学特色校本课程,以促进学校打造特色品牌,支持学校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校。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第一学期了解国学经典研究的现状,寻找课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经验。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广泛听取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国学经典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成立课题组,拟定实验计划,确立研究实验课题小学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向徐州市教育所提出研究申请。第二、三学期全校尝试开展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校本课程试验。在以上基础上进行思考、讨论,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将研究和教学紧密结合,初步形成小学阶段适合低

13、、中、高各年级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体系。第四学期全面总结研究工作,搜集整理实验材料。按低、中、高的年级段编写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以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并且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与德育处配合,举办一些经典诵读或者知识竞赛等一些活动。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本课题研究针对现阶段众多学校在没有对国学的内涵开展过深入的研究,也没有对国学经典进行过仔细筛选和系统整理的情况下,便开始实施国学教育。教学内容上存在随意性,缺乏严谨性,甚至有的教材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年龄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这种零散化、随意化的国学教育,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

14、本课题研究中,选取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编排整理,编辑成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有一定教育梯度、且既健全又系统,既重点突出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国学特色校本课程,并适当地与现代教育思想相融合,让孩子们从小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进而形成全社会的国学氛围,在教育的自然而然中培养国人的人文素养。六、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1、课题组成员,都曾经在今年春季参加过

15、徐州市华夏传统文化专修学校举办的培训,均是组织开展诵读经典文化活动有一定经验的语文教师,另外特邀的德育办公室主任多年从事学生德育建设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2、在确立本课题之前,我校已经在开展弘扬经典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素养教育等方面有了很多的经验。我校在数年来一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校园可以成为一本立体的、开放的校本教材,对学生本身就能产生浸润效益。3、在我校现行的校本教学中,已经把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经典诵读等内容融入到了校本教学的课堂之中。4、课题申报之初,学校校长室、教务处、德育处等部门对教科室提出的课题申请都积极支持和指导,曾专门召开会议,鼓励课题组开展工作,在人员、时间、经费上给予特别支持。七、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