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教学能力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771309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语文教学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语文教学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语文教学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语文教学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语文教学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语文教学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语文教学能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构建为了更好促进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可持续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能力,提高素质,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这一切的实现则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如何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最好的办法是要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着所提的问题进行教学。笔者经过多次的实践和反复探索,并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创立了“课堂教学四步走”。1第一步,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1就是让学生通过听相关的导人,或是背景介绍、或是作者介绍、或是浏览阅读提示,达到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继而

2、明确阅读的方向(这个环节多半由教师完成)。1.2关注题目,初读课文(自读、范读或抽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之后由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组织学生学结合语境学习这些生字词。(这一环节要着重为学生构建“识字能力”和“释词能力”)1.3通过初读,让学生对文章体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还是小说?为下一步明确主题打基础。如何才能判断文章的体裁呢?(这又是一个能力的构建问题)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写作主体”人手。所谓写作主体就是文章所要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或论述的核心事物,也可说成它是文章所要或记叙、或描写、或说明、或论述的对象。文章“写作的主体”(或是对象)有可能是物(包括人),

3、有可能是事,有可能是某种观点、主张,有可能是某种自然现象)。根据文章的“写作主体”,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文章的体裁。如果“写作主体”是物的文章,(通常包括景物、静物、动植物、人物),这些文章常以记叙或说明的形式而出现,它的体裁就有要么是记叙文,要么是说明文。根据写作的主体,结合句式特点,同样可以判断出是记事的、说理的、议论的,还是抒情的。记事的就是记叙文或小说(小说是特殊的记叙文),说理的就是说明文,议论的就是议论文,是抒情的就是散文。一般情况下,写人记事的文章,完全没有必要区分它到底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因为在这类文章中,“事”和“人”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事”是“人”做的,而“人”的性格特点则是由“

4、事”来体现的。通常情况下,写“人”的文章,写作主体是“人”,文章往往是用“多个事例”来说明某人怎么样,或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或品质。而记“事”的文章,写作主体则是“事”,文章往往是用“单个事例”来说明某人或某社会现象或某种问题,全文都是围绕着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记叙的。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速读的能力和对课的感知能,为下文总结主题打基础。2第二步、明确主题所谓“主题”,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做到明确主题,把握体裁是基础,弄清“文章主题要素”是关键。具体地讲就是在清楚体裁的前提下通过快速阅览全文,找出文章到底写了什么主体?写了主体怎么样或有什么的本质特征?

5、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个问题是任何一篇文章都必须包含的问题,是“文章的主题要素”,缺一不可。在教学实践中,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我们必须为学生构建这样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分别就“主题要素”进行提问,(文章写了什么?他(它)有什么样的本质特征?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一一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一步将这些得以解决的问题主题要素,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于是文章的主题也就明确了。不同体裁的文章,其主题要素是不同的。就写物的文章而言(景物、静物、动植物、人物)其主题要素包含了:是什么物,这物有什么特点或怎么样,文章表达

6、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写事的文章而言,其主题要素包含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文章说明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议论文而言,其主题要素包含了:文章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主张(论点),用了哪些理论、事实(论据)对观点进行论证。小说是“特殊的记叙文”主题的总结与记叙文相同。3第三、把握重点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对段落、句子、词语深入理解的环节。也是对文章主题进一步巩固的环节。是进一步理清段落、句子、词语与主题的内在联系的环节。我们知道,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当我们进行第二步明确主题时,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段落、句子、词语了,否则我们又这

7、么会知道文章的主题呢?只是我们还来不及太多去关注它们而已。现在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一环节,再一次地关注这些段落、句子、词语,弄清哪些段落是重点段落,哪些句子是重点句子,哪些词语是重点词语,如何去赏析它们。3.1找重点段落所谓重点段落,就是能够突出文章主题的段落。关注这样的段落,旨在明白它在文中的作用,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学习段落时,要学会总结段义。段义的总结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找中心句法”和“句意合并法”。3.2找中心句法(找出能概括段落的句子)。所谓“找中心句法”:就是在该段中找出能够概括该段段意的句子,这一句子在该段中起着总领或总结的作用。全段均围绕它话的意思行文。3.2.1句意合并法(将句群的

8、各意思进行合并)。所谓“句意合并法”:就是在该段中无法找到中心句,甚至段中还有多层意思,总结段意时只能将各句的意思进行高度概括,最终将概括的意思合并起来。(在这个环节,重在为学生构建总结段意的认知结构)。3.2.2找重点句子。所谓重点句子,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能突出主题的句子,另一方面是句式特别,或是含义深刻,或是修辞巧妙,或是颇有文采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句子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它们在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方面有何作用。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要能根据文章主题理解其深刻含义。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结合上下文理解。有的句子其含义虽不明显,但可能在上下文的每个地方有所暗

9、示。(2)抓住句中中心词进行理解。有的句子看似复杂,但其含义只在几个中心词上,只要弄清中心词的意思,句子的意思也就明白了。(3)以文章主题为准绳,找句子的引申义。有的句子其真正的含义并非停留在字面上,而是另有引申,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双关语。比如初中语文教材驿路梨花中有这样一句:“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族姑娘和她那纯洁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句话看似复杂,只要我们巧用上述(2)、(3)两种方法,就能很好地将这句话的意思表述出来。在该句中,中心词是“梨花”、“处处开”。而文章主题则是赞美雷锋精神,于是可将“梨花”引申为“雷锋精神”,“处处开”引申为“到处得到发扬光大”,这样一

10、来文章的意思就可表述为:“从哈尼族小姑娘的身上,可以看出雷锋精神在各处都能得到发扬光大”。(这一环节重在为学生构建理解句意的认知结构)。3.3.3找重点词语所谓重点词语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突出主题的词语,另一方面就是含义深刻的词语。通过对一些重点词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文章写了什么主体,主体有什么特点或是怎么样,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一些词意不明的词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并参考词语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中的相关论述进行理解。4第四、表达作与反思。这一过程,实质就是把握写作方式、方法的过程,是学以致用的过程。同时又是读者思想申华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4.1理清文章的顺序,对文

11、章进行合理分段、分层,弄清文章脉络,把握段意。文章的写作顺序不外乎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类别顺序。而每一种顺序有包含着许多具体的顺序。就拿空间的来说吧,它包含了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许多方位。一般来讲,以动态方式描写主体的文章,大都采用“时间顺序”,多见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以静态方式描写、论述主体的文章,多见于写景状物、或是议论的文章。大多采用“空间顺序”或是“类别的顺序”。总结段意以上有述。4.2清楚文章的写作特点。在这一环节中,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作者是怎样围绕写作主体进行描写、说明、或是论述的。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等,获得什么样的新认识,积累了哪些写作经验,让学生把握相关的写作知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4.3写出心得,用“杨弃”的观点赏析文章。4.3.1弄清文章的写作目的,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自己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教育?真正实现以文载道,渗透德育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4.3.2做到拓展课堂知识,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受到什么样的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