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沼村名文化渊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769447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沼村名文化渊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灵沼村名文化渊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灵沼村名文化渊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灵沼村名文化渊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沼村名文化渊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沼村名文化渊源中国灵沼在长安,二十村名有渊源。册封后稷封稷村,射虎进京高妙悬。(冯村)成均遗址苗稼庄,教稼圣地教稼园。(苗稼庄)张骞出使西域归,带回珍品繁石榴。(东石榴、南石榴、西石榴)柳林村在沣河边,周公采邑鲁坡头。(柳林庄村、鲁坡头)里兆渠本灵沼渠,谐音误传几百年。(里兆渠)仙姑驾鹤回头望,灵沼故址在海子。(回鹤庄、海子)西南村名有来历,上下古道之西南。(西南村)官道村建官道旁,往返过桥官之道。(官道村)唐时驿站南丰店,下榻换马传文件。(上南丰、下南丰)阿底村在灵台边,久负盛名小红拳。(阿底村)小丰原名大丰堡,改名只因畏皇权。(小丰村)南宋邱生住邱家,顺治吴姓最领先。(邱家庄、吴家村)丰

2、盛宫前整好装,周礼传承在我乡。(东正庄、南正庄)始祖农耕文化传,振兴灵沼宏图展。 一一灵沼 孙稳团撰文注释:1. 冯村:据传,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尧帝在此地表彰姬弃肇创农耕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封 姬弃为后稷并举行了隆重的封稷大典,封稷村名也因此而得。2. 苗稼庄:据老辈相传,公元前廿二世纪,苗稼庄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尧帝 时期的国立大学成均所在地。姬弃肇创农耕有功,被尧帝册封为后稷,在这里传授稼穑技艺, 教稼圣地苗稼庄村名也因后稷教民稼穑而得。3. 三个石榴村,在西汉时期为一个村庄,原名兴隆堡。张蹇出使西域后,带回珍奇苗木, 种植于“三灵”灵囿之中繁殖推广,其中一株变成一棵变异的石榴树称

3、番石榴。取其谐音繁字, 有多子多福之意。因而,村名取为石榴村。潘岳魏晋金谷集诗曰:“灵囿繁石榴,茂林 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4. 柳林庄村:位于沣河堰下一片柳林,后有住户由山西大槐树下迁入,于是村名为柳林庄。5. 鲁坡头:据1999年9月出版的长安县志记载:新石器时期,客省庄遗址、鲁坡头 遗址和半坡村遗址,属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鲁坡头后来封为周文王四子周公姬旦的采邑,周 公协助其兄周武王推翻商纣后,封于鲁地,武王令周公长子伯禽代为治理,周公奉命仍居采邑 辅政。村名中的鲁字,也因周公封于鲁地而得,在历史的变迁中,村名曾称过鲁家滩、鲁坡寨、 鲁坡头。6. 里兆渠:建于初唐,清初一个李姓

4、财主迁往居住而得名。又有说法:因灵沼河支渠一一 灵沼渠由村西经过,谐音误传几百年为里兆渠村。7. 回鹤庄:古时因回纥族在此居住,与“回鹤”字音相似而得名。又有一传说为“何仙姑 修道成仙,驾鹤游天回望灵沼”而得名。8. 海子村:因周代环村洼地,后稷姬弃之母姜媛游走误踩大脚印,五指踩处泉水涌来,汇 而成泽。也是“灵沼故址”,灵沼是周文王认定的后稷故里,所以诗经曰:“王在灵沼”。9. 西南村:因该村建在秦渡镇一一大王镇之间,人们上下集市的灵沼主干古道与赵王镇至 沣河梁家桥的灵道交叉点之西南方而得名。10. 官道:因建村于通往户县、宝鸡、周至的大道(官道)旁,名为官道村。11. 南丰村:上南丰、下南丰

5、,清代以前为一村,原名南丰店,是长安“三滩三桥三店” 的三店之一。因当时长安外围大渡口多设客店,供入京的旅客歇息。因此,村以店命名。长 安志中记载为渡口。12. 阿底村:因地处周文王灵台底下沣水拐弯处而得名。千百年来,村中祖辈相传好务拳 术,小红拳久负盛名。13. 小丰村:原名大丰堡。据传:清初一皇上大驾途经该村问起村名,因猛然想起大丰堡 与皇家某园林堡寨同名,怕惹麻烦,清朝著名将领梁化凤灵机一动回答说:我村名叫小丰村。14. 邱家庄: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间,因南宋著名学士邱生居住与安葬而得名。15. 吴家村:建于清顺治年间,原村有5户人,且1户吴姓家丁兴旺而得名。16. 东正庄、南正庄:同为正庄。建于隋唐时期,据记载与百官在丰盛宫参朝前,在此整 理衣冠(整装)而得名。又有说法:南正庄又叫南柿园。是“三灵”灵囿中的柿子园,代表着 灵沼人民事事如意,前程似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