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76179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法理考试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理模拟题 A 一、单项选择题1在历史上,法律关系的观念最早来源于(D A伊斯兰法 B教会法 C英国法 D罗马法 2把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的根据是( C ) 。 A行为主体的特性不同 C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 B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 D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 B ) 。3权利界限的决定因素毫无疑问是(B)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历史因素D宗教因素 4将法律概念分为涉人概念、涉事概念、涉物概念的依据是( A ) 。 A法律概念涉及的内容 C法律概念涵盖面大小 B法律概念的确定性程度不同 D法律概念的严谨程度 5在我国,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的机关是(B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6.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的是( C ) A.英国 B.新西兰 C.德国 D.美国 ) 、表决议案和公布法四个步骤。 D.完善议案 )以上多数通过方为有效。 7立法程序包括提出议案、 A ( A.审议议案 B.征求意见 C.修改议案8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须经全体代表的( B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五分之三 D.五分之四 9下列执法行为中属行政制裁的是:(A) A. 行政拘留 B.强制扣缴 C.强制划拨 D.强制检疫 10在下列机关中,宪法规定的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常委会B.人

3、民法院 C.人民检察院 D.监察部参考答案:1“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答: 法学史上很多思想家论述过法是一种意志,即具有意志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这种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法的意志性表现在法律对社会关系有一定的需要、理想和价值。法的意志性是不可否定的事实,但是法的这种意志性决不是任意或者任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客观规律中最重要的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生活,即一定的经济关系。所以法具有规律性,它是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制定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法律与规律等同起来。规律是客观的,而法律不完全是客观的法律可能反映规律也可能违背规律。即使

4、尊重规律和反映规律,也不等于把客观规律完全照搬到法律里面。立法者根据一定的意志,除了客观地规定一些符合规律的内容之外,也可能有意识地规定一些不完全符合规律的内容。2 “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答: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是由其性质决定的立法权不是终极性权力行政权不是终极性权力 2 司法权是终极性权力。 司法权是一种终极性权力。这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司法裁决一旦作出,就应立即产生既判力、 拘束力,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随意挑战司法的权威;其二,司法权应该对所有的公共权力,甚至立 法机关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等有权进行判断,只要有异议,最后的判断应以司法权的判断为准。三、简答题1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2权利界限

5、的表现?3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4人权的保障方式?5执法的原则?参考答案:1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 法律部门的划分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体性原则。即以整个法律体系为划分对象,划分结果必须囊括一国现行法律的全部内容,使法律体系中的所有同类法律都归属于某一法律部门。 第二,均衡原则。即划分法律部门时应当考虑各法律部门之间法律规范的规模或数量之间保持大体上的相对均衡。 第三,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因为法律是发展的,法律体系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不能不考虑法律的发展变化。2权利界限的表现? 第一,权利具有时间性。一些权利可供人终生享用,如姓名权,即使被判处死刑,姓名权仍

6、不被剥夺。而有些权利却只是一时的,法定行使时间一过,权利性便悄然逝去。 第二,权利具有空间性。相邻权只对发生相邻关系的对方才具有约束力;诉权只有服从管辖权才能有效行使,集会、游行的请求权总是有着行政区的制约。空间的划定,有些权利是固定的或绝对的,而有些权利的空间是不固定或相对的。 第三,权利具有对人性。权利对人的范围一般应分为普通对人范围和特殊对人范围两种界限。一般范围是指向所有人的范围,具有对世性。特殊范围是指向特定人的范围,即权利的效力表现在只有特定的人才承担义务上,这个范围是极其有限的。此类有限范围内的权利叫作对人权或相对权。3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 法律行为构成的客观要件,是法律行为

7、外在表现的一切方面。 第一,外在的行动(行为)。即人们通过身体或言语或意思而表现于外在的举动。 第二,行为方式(手段)。这是指行为人为达到预设的目的而在实施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第三,具有法律意义的结果。没有结果的行为,一般不能视为法律行为。判断法律行为结果,主要有两个标准:(1)行为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2)该结果应当从法律角度进行评价,即由法律根据结果确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和类别:行为是合法还是违法?是行政行为还是民事行为?等。4人权的保障方式?人权的保障方式,自人权有制度以来,大致采用如下六种方式:第一,一是人权宣告制度,即人权宣言。第二,是公权力制衡的机制,公权力间的制约机制

8、起初即是为保障人权而设的。第三,是人权障碍的排除机制,人权要求国家为人权实现提供条件,特别是经济权、环境权、教育权、生存权等。第四,是人权的司法救济机制。司法的价值,首要的是对人权的守护。第五,是人权的国际保护。人权保护的国际间对话与合作已取代了旧时的指责与对抗,这一保障方式使人权受到世界更广泛的关注。第六,是人权主体对侵害的抵抗制度。这一制度是人权主体的自我保障方式。世界各国刑法中普遍采用的正当防卫制度即是基于人权保障的原理而设定的。5执法的原则?第一, 合法性原则第二, 合理性原则第三, 效率原则 四、论述题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2司法权的性质?参考答案: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的关

9、系可以概括为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 第一,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对应是说,任何一项权利都必然伴随着一个或几个保证其实现的义务,而不管这个义务是权利人自己的还是他人的。依存是说,权利以义务的存在为存在条件,义务以权利的存在为存在条件,缺少任何一方,它方便不复存在。转化是说,权利人在一定条件下要承担义务,义务人在一定条件下要享受权利,法律关系中的同一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从一个角度看该主体是权利人,从另一角度看,该主体是义务人,也可能他既是权利人又是义务人。第二,在一个社会中,权利总量与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如果把权利作为数轴的正侧,把义务作为数轴的负侧,则权利

10、每前展一个刻度,义务必向另一方向延展相同的刻度,权利的绝对值总是等同于义务的绝对值。第三,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着价值的一致性与功能的互补性。价值的一致性是说无论是权利还是义务,都是主体所需要的,它们是主体所执左右两柄,共同构成了主体支配客体的手段。功能的互补性是说权利与义务对同一主体同时贡献着启动与抑制、激励与约束、主动与被动、受益与付出两种机制。 第四,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具有守恒特性。这具体表现为:在权利义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私权利义务与公权利义务间成反比例关系;私权利主体间的权利义务成等比例关系;权利义务相对于一国经济、社会文化及民主的状况成正比例关系。2论司法权的性质第一, 被动性。第二

11、, 中立性第三, 程序性第四, 判断性第五, 终极性模拟题 B 一、单项选择题1将法律行为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依据是( B)A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 C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 B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内容要求 D行为之主从关系 ) 。2权利滥用的规定始自古代罗马法,定制于( A A法国的人权宣言 B美国宪法 ) 。C魏玛宪法 D拿破仑民法典3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主要是( B A法律的调整方法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C法律的数量 ) 。 D法律的价值4指示人们可以作为、不作为或要求别人作为、不作为的规则是(C A义务性规则 B命令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 D禁止性规则 5调整性法律规则是对已有行为方式

12、进行调整的规则,它的功能在于( B ) 。 A加强统治 B控制行为 C实施管理 D实现平等 6 A )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7 B )是指国家通过强制力迫使不履行义务的责任主体履行义务的责任方式。 ( A制裁 B强制 C归责 D惩戒 8凡是实施了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应当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负责,必须独立承担法律 责任;同时,没有法律规定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国家机关或其他社会 组织不得没有法律依据而追究与违法行为者或违约行为者虽有血缘等关系而无违法行为或违约事实的 人的责任,防止株连或变相株连。这在法理上被称

13、为( C ) 。 A罪刑法定原则 B无罪推定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责任相当原则 9法律上的故意是指( A )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 状态。 A明知 B可知 C应知 D告知10将法律解释划分为字面解释、扩充解释、和限制解释的划分标准是:A A.解释尺度D.解释的自由度不同 C.解释主体的不同 D.解释标准的不同 二、材料分析1“法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2“司法权是中立性权力”。参考答案:1“法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答: 马克思主义法学一方面认为法具有阶级性,另一方面又承认法具有共同性。阶级性,即法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

14、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法的共同性,即法的社会性,是指某些法律内容、形式、作用效果并不以阶级为界限,而是带有相同或相似性。2司法权是中立性权力第一, 中立性反映了司法权的本质第二, 司法权的中立性由其判断性所决定第三, 司法权的中立性由其价值所决定 三、简答题1基本权利和义务?2权利滥用的构成要素?3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4人权对人的普遍价值?5司法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1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人们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根本权利和义务,是源于社会关系的本质,与主体的生存、发展、地位直接相关的,人生而应当有之的,不可剥夺、转让、规避、且为社会

15、公认的,因而也可说是“不证自明的权利和义务”。它们是人们在基本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法律表现,一般由宪法或基本法确认或规定。2权利滥用的构成要素?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人在权利行使过程中故意超越权利界限损害他人的行为。这个定义说明权利滥用的构成有四方面要素:第一,权利滥用的主体是正在行使权利的权利人。权利滥用的第一阶段是权利行使阶段,属于合法阶段,只是行使行为超过了极限才进人违法阶段。第二,权利滥用的客体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与权利。第三,权利滥用的主观方面是权利人损人利己的故意。在权利滥用中不存在过失问题。第四,权利滥用的客观方面是有危害他人权利和利益后果发生的行为。3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 法律行为构成的主观要件是法律行为内在表现的一切方面。它们是行为主体在实施行为时一切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及认知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行为意思(意志)。它是指人们基于需要、受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