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论文.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075943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代价值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立的当代价值论文浅析儒家伦理思想对和谐社会建立的当代价值论文【关键词】:p :儒家伦理思想;和谐;价值 论文【摘要】:p :“和谐”的人文情怀和伦理追求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在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方面都有所表达。在古代,这一思想体系对于培育论文【关键词】:p :儒家伦理思想;和谐;价值【摘要】:p :“和谐”的人文情怀和伦理追求在儒家伦理思想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在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方面都有所表达。在古代,这一思想体系对

2、于培育和塑造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儒家关于“和谐”的伦理意蕴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立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开展进程中都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伦理思想与文化传统。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和哲理智慧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伦理思想文化。其中,追求和倡导“和谐”便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毋庸置疑,对于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并且一直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的儒家思想来说,无论是从它所阐述的人与自然的互相关系,抑或是从它所追求的个人内在修养,还是从它所倡导的人际交往伦理上来看,都无不浸透着“和谐”思想。因此,“和谐”的人文情

3、怀和伦理追求成为儒家伦理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局部。在古代,这一伦理思想对于培育和塑造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天,儒家伦理思想的这种追求和实现“和谐”的伦理意蕴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立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和谐思想可以从4个方面来审视,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即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和谐无疑是儒家伦理思想最重要的方面。儒家伦理思想的智慧首先在于它把人看作是处于社会联络中的人,从人与人的不同中求同,从对立中求统一。儒家“人和”思想由来已久,它把“和”视为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重

4、要准那么。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和根本精神。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儒家文化重视建立融通的人际交往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成己及人、宽和处世等贵和尚中的和谐友爱精神。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把“仁”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范畴,“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伦理学说的根本。在论语中,谈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105个”。“仁”的本意就是指人与人之的互相关系,因此儒家的“仁学”就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学说。儒家把“仁”解释为“爱人”,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明了对别人的关爱与尊重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际和谐。对于以“仁”为核心处理人际关

5、系,孔子提出了两条根本原那么,一条是“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根本的要求,即是说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人,更不能把不希望加之于自己的要求加之于别人;另一条是“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进一步要求,即是说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要求发挥人的善性,要“善群”、“利群”、“乐群”,也就是要成己及人。从“忠恕之道”出发,儒家伦理思想又进一步提出了需要协调的5种人际关系,即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系等,即所谓“五伦”,强调要以仁、义、礼、智、信、宽、勇、忠、恕、孝等伦理标准来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儒家正是以“忠恕”之道为途径

6、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而实现人际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稳定开展的根底。随着社会的开展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交往会愈加频繁,人际关系也更加重要,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开展就必须借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在现代社会,伴随着人们个性化意识的觉悟和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趋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现出冷漠和淡化的境况。人际关系的冷漠、甚至某种程度的紧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开展,破坏了自身存在的人际交往生态,破坏了社会的和谐。而儒家强调“和”、“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己及人的思想,倡导仁爱、谅解和宽容,这对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气氛非常有益。因此,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珍贵财富,这些思想并不因经济的开展、社会的变迁而失去生命力和合理性,其内涵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所追求的新型人际关系有着一致之处。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