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075839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铃薯晚疫病全程防病实施方案北京金辉颗源种子公司主营大豆种子,土豆种子,大蒜种子红薯种子种苗芦笋种子等 金辉颗源种子销售有限公司(简称“金辉颗源种业”)成立于2003年,位于北京市大兴区 金辅路8号。大蒜种、土豆种、大葱种、大豆种子花生、棉花种、红薯、芦笋等种子,北 京金辉颗源种子销售有限公司每年春季大量供应。四月至七月份大量供应红薯苗、牡丹苗、 茄子苗柿子辣椒苗等,最可爱的就是欣赏小葫芦苗。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只要气候条件适宜,在马铃薯种植区就可发生流行,传播 蔓延迅速,病害使马铃薯提前枯死,严重影响产量。特别是在早熟马铃薯品种种薯生产区, 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农户对该病也有所重视

2、,但是防病意识差,而且大都发病后才开始用 药,施药时间、方法、药剂选择等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很差。因此应 采取科学的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1、种薯选择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应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不同级别 的种薯的抗病性也表现不同,种植时应选择原种二代、良种一代。2、种薯处理尽量选用整薯播种,整薯大小25-50克。切薯时用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防止 薯块间传染。切完的薯块可以用甲霜灵锰锌拌种。3、适时防病苗期根据长势及时进行调控,保持健康长势,易感病品种可以在苗高20厘米左右时喷施有 促进生长的作用的保护性药剂。从7月下旬开始注意天气预报

3、,在雨季到来前3-4天喷施保 护性药剂,雾化效果好,植株全株喷药。4、拔除病株雨季到来后,经常到田间观察,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拔出,随即喷洒保护性和治疗性 药剂。经常观察如果天气适合病害蔓延,要每隔3-5天喷一次治疗性药剂。5、保护药剂与治疗药剂结合使用发病前,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77%可杀得2000可湿性粉剂1200 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洒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64%杀毒矶可湿性 粉剂500倍液,7-10后再喷一次金雷多米尔。6、在病害流行年份,适当提早割蔓,厚培土,2-3周后再收获薯块,这样就避免薯块与病 株接触的机会,降

4、低薯块带菌率。7、引进防治新药部分新药对疫霉菌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如银法利、克露(霜克、霜脲锰锌、霜霸)、安 克锰锌、普力克(霜霉威、霜灵)、可杀得2000等。8、药剂交替使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较多,选择不同成分的药剂应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性。摘要马铃薯全程植保,有图有真相,史上最全马铃薯病害及防治办法。马铃薯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块茎,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同心轮纹,周 围有狭窄的褪色环晕;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连合成黑色斑块,叶片干 枯脱落。块茎受害: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

5、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病 斑下薯肉组织变成褐色干腐。防治方法:选种早熟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 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减少病源。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锰锌,代森锌,苯醚甲环唑,舌喜 肟菌戊唑醇,毗唑醚菌酯。 营养型杀菌剂进口 70%亚磷酸钾喷雾300ml/亩,杀菌防病补充磷钾。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多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开始。叶片受害: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边缘有灰绿色晕环;湿度大 时外缘出现一圈白霉,叶背更明显;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如薄纸状,质

6、脆易裂。 块茎受害:表面出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亦呈红褐色,逐渐扩大腐烂。叶柄 受害:形成褐色条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萎垂、卷曲,全株黑腐。 防治方法:选种抗耐病品种;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 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建立无病 留种地,或脱毒种薯,减少病源。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霜脲氤, 氤霜唑,唑醚菌胺或氟啶胺。 发病后使用银法利,烯酰吗啉交替使用。 预防生物方式使用苦参碱,大蒜素,亚磷酸钾等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软腐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茎块受害

7、:初在表皮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后扩大,并向内扩散,呈现多水的软腐, 腐烂组织变褐;湿度大时,表面有絮状菌丝体,间夹小黑色球状物。叶片受害:下部老叶先发病,出现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受害:髓组织腐烂,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片变黄。防治方法:栽培时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 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 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贮藏前薯窖灭菌;选择成熟无伤的马铃薯在阴凉处 存放23天准备贮藏;贮藏期间保持通风。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三氯异氤脲酸,中生菌素,噻霉酮,或 春雷霉素。 生物防治使用枯草等菌剂。马铃薯疮痂病_马铃薯疮痂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

8、要侵染块茎,块茎染病先在表皮产生浅棕褐色的小突起,逐渐扩大, 木栓化,表面粗糙,后期在病斑表面形成凸起或凹陷型疮痂状硬斑块。病斑仅限 于表皮,不深入薯内。防治方法:选种抗耐病品种;与非茄科蔬菜轮作5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 肥沃的地方种植;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施用酸性肥 料以提高土壤酸度。生物方式:选用日本进口卡鲁米塔斯土壤调理剂,每亩20kg,防效80%。 选用无病薯块留种,种薯用多马道黑、多马道红生物拌种剂。 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络氨铜,噻霉酮,水合霉素,或噻菌 铜。马铃薯粉痂病马铃薯粉痂病危害症状 口块茎病部横剖面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块茎发

9、病:初期在表皮上出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有半透明晕圈,后小斑逐渐隆 起、膨大,成为大小不等的“疤斑”,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裂,反卷, 皮下组织呈现橘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根部发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防治方法:严格检疫,对疫区加强封锁,禁止外调;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 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增施基肥和磷钾肥,多施有机液体肥或有机菌肥;1、 拌种选用多马道系列生物拌种剂,还原土壤微生态。2、生物方式:进口土壤修 复剂加拿大田美乐,日本海水化学CORE酵素。3、选用无病种薯,4、化学方式, 丙森锌、氟啶胺随水冲施。马铃薯小叶病(病毒病) 马铃薯小叶病危害症状危

10、害特征:从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出的叶柄 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主要有三种症状。花叶型: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 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 防治方法:采用无毒种薯,淘汰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改进栽培措施,实 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中耕除草;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及早拔除病株;发现有蚜虫为害及时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植物油、

11、香 菇多糖,化学方法:吗胍乙酸铜;三氯异氤脲酸;或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 蚜虫防治:毗蚜酮、毗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功夫菊酯马铃薯枯黄萎病初期萎蔫湿度大病部有菌丝危害特征:发病初期地上部 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 丝。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及时清除田间 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化学防治:辛菌胺醋酸盐加植物油或交替使用甲托加恶霉灵。生物防治:氨基寡糖素加芸苔素内酯随水冲施或者叶喷,多马道黑拌种处理。 马铃薯白绢病口密生白色菌丝口棕褐色小菌核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块茎。薯 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

12、,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防治方法:发病重的地块实行轮作;深耕土壤,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 发病;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 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发病少;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噻唑锌、噻霉酮,或腐霉利等拌土撒 施于茎基部,隔710天1次。或甲基立枯磷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 天1次。马铃薯炭疽病初期叶片变淡顶端叶片反卷危害特征:严重时可造成部分 植株坏死干枯和引起根茎腐烂。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叶色变淡,顶端叶片稍反卷,后全株萎蔫变褐枯死。地下根部染病:从地面至薯块的皮层组织腐朽,易剥落,侧根局部变褐,须很坏 死,病株易拔出。

13、茎部染病:生许多灰色小粒点,茎基部空腔内长很多黑色粒状菌核。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避免高温高 湿条件出现。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肟菌酯戊唑醇(社喜、拿敌稳)效果 最佳,其次爱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咪鲜胺。 注意提升营养,补充微量元素,用美国布兰特多维。生物方式:菌剂,氨基 寡糖素马铃薯病毒病普通花叶型黄化卷叶型皱缩花叶型危害特征:马铃薯 病毒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普通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出现深绿色 与淡黄色相间的轻花叶斑驳,叶片有一定程度的皱缩。有些品种仅表现轻花叶, 有的品种植株显著矮化,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整个植株自上而

14、下枯死,块茎变 小,内部有坏死斑。黄化卷叶型:病株叶缘向上翻卷,叶片黄绿色,严重时叶片卷成筒,但不表现皱 缩,叶质厚而脆,易折断。重病株矮小,个别的早期枯死。皱缩花叶型:条斑花叶与普遍花叶复合侵染症状为皱缩花叶,叶片变小,顶端严 重皱缩,植株显著矮小,呈绣球状,不开花,多早期枯死,块茎极小。防治方法:培育、选用脱毒的马铃薯健康种薯,繁殖过程中拔除带病病株;及 时防治蚜虫,防治传毒。处理种薯:种薯在35C的温度下处理56天或36C下处理39天,可除去种薯 内所带病毒,采用变温处理,特别是处理切块比整薯更有效。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吗胍乙酸铜; 三氯异氤脲酸;香菇

15、多糖水剂,或氨基寡糖素。马铃薯黑痣病茎基部危害症状块茎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幼芽、 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 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 聚生的菌核。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 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 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发病重的地区, 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一旦田间发现病株, 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 种薯处理:多马道黑、多马道红拌种处理沟施使用生物方式氨基寡糖素。化学方式:阿玛士 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嗯霉灵,噻呋酰胺,茎叶喷雾。马铃薯癌肿病马铃薯癌肿病危害症状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地下部。被害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 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 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病薯在窖藏期仍能继续扩展为害,甚者造成烂窖, 病薯变黑,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