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075173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石泉城关一小 吴宗琴小学数学 6390566摘要 新课标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战场。在教学时,依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含有创新意识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语 创新 民主 开放 多角度新课标改革把改变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和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意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素质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

2、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强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人的个性发展价值的需求。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一、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使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在创新素质教育的今天 ,必须确定创新性教学目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教学内容当中的创新因素。如在教学“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种成6行,每行3棵,该怎么种?”(第3册一道思考题)时,这个问题对小学生来说一定感到很好奇,于是决定确定一个含有创新意识的教学

3、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去类比,去联想。确定教学目标为1、能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2、在教师指导下对周围生活中与数学有关事务产生好奇心和探秘的欲望。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猜一猜:房间里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却一共是三个人,这是怎么回事?使学生明白其中一个扮演了双重身份。在此基础上,师提出:你能用6棵珠子,摆成3行,每行3棵。怎样摆?紧接着让学生操作摆珠子。最后让学生试着完成思考题。二、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创新的心理安全呢?首先,教师要确认师生之间的各自地位在课堂上的平等。尽管课堂上教师是指导者者,学生是被指导者,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

4、是我学生服务的。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中的民主性,不仅要求学生听从老师的教导,虚心接受教育,同时教师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如经常在问题提出时对学生说“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给予充分肯定后,教师可以说“我这样想的,你们看可以吗”,再让学生列举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我也想举个例子,你们看行吗?”等等。教师用征求意见的口气表示对学生的尊重,还学生以自尊,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师生关系。三、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1、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造成认知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如教学“倒数”时,我在上课时改变了以往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老师在黑板上写出: ( )( )=1,我一口气举出一大串两数之积等于1的例子,边举边板书,直到黑板上写不下去了,可是我嘴里还在不停的举着例子,使学生感到非常惊讶,一下子激起渴望获得新知的需要。2、重视整节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整节课中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使他们能全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四、鼓励学生提问1、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提问题的“胆”。小学生不敢提问题的第一个原因是他们不敢提。尤其是对基础差的胆量小的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确实

6、不容易,因为他们要承受被老师指责和惹同学发笑的风险。要想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首先要学生敢问。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传导着使学生自信的价值观。鼓励学生:谁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题,就要受到表扬;如果谁提的问题,教师需要三思而后答之,这就更好了,因为这个问题有深度;如果这个谁提的问题,使老师张口结舌,不能回答,这最好,说明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想得比老师还深,教师今天不能解答,可以留待以后解答。通过这样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敢于把内心的疑问大胆地提出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鼓励学生,给他们一个勤于提问题的“心”。小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不原意提。这部分学生大

7、多对学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学生的积极性还没调动起来。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不在课堂上开动脑筋主动提问题,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当中,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狗、小兔等4只小动物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车,有轴心在车轮边上的圆形车轮,有轴心在车轮中心的圆形车轮,有椭圆形的车轮,也有正方形的车轮。“砰!”发令声响了。小动物们滑稽的表演把大家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激发学生想提问题的积极性。有的学生问:“谁能最快到达终点?有的动物的车为什么不稳?这就激发了学生想提问题。3、

8、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题的“脑”。常言道: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学生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学生想问、敢问、好问,更应该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显示知识的规律性就是习题的设计应对解答其他的问题有所启发,使学生深入钻研和思考问题,不满足于只算出正确得数,善于抓住题目的本质特征去解决有关问题。五、精心设计问题,突出开放性所谓开放性练习是指一个数学问题,它的答案不是唯一或有多种解法,因而它的解题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人,遇到问题不只是从正面沿着一个方向

9、分析研究,而能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调转方向灵活思考,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挖掘提练创新素材,引导学生多思,教会他们善于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练习题设计要体现以下几点: 1、训练学生思维导向的暗示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即使有些知识表面看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但在揭示和呈现的方法上却有相似之处。所以,练习题的设计若具有思维导向暗示性,学生就会产生更广泛的思维迁移

10、,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如下题目:看一看哪些算式可以改成乘法式,哪些算式可以改成与加法有关的算式?(1)5+5+5+5;(2)5+5+5+4;(3)6+6+6+6+6;(4)6+6+6+6+9。结果很顺利地将(1)、(3)题进行改写,而对(2)、(4)题进行改写则感到有些困惑,但在观察题目特点后,有的学生将(2)改写53+4或54-1,将(4)改写成64+9或65+3。后者虽然是个别的,但他们善于联系,表现了思维的创新性。这时同学们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自由地围绕这个问题海阔天空、各抒己见,听着孩子们滔滔不绝的描述,令我也

11、感到兴趣盎然。有这样一个能够展示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孩子们是多么幸福啊! 2、训练学生会从多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思考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实际练习中,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打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现实中有相当的学生存在“人云亦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不会思考,有些学生懒于思考,造成优等生的看法就是他们的看法,他们的思维被替代了。因此做为教师就应自觉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教师讲学生听的“问题结论”式为“问题探索结论”式,让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萌发创造的动机,从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思考的良好心理素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多

12、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小数的性质”教学之后,我便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请你举出所有“0”都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所有“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有的“0”能去掉,有的“0”不能去掉的小数;请你举出与2.03大小相等的小数。看到题目,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经过独立思考,每个同学都举了好多符合条件的小数。通过开放性题目的练习,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发散了思维,还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意识。3、训练学生显示知识的规律性,培养创新意识 例如,求出下列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然后观察思考,你发现

13、了什么规律?3和4 5和7 9和11 1和22 12和13,研究表明,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大胆尝试,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 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太直接学生不加思考便答出,而要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凡教师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都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随机性和体形及有关对称图形的知识时出示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该如何设计花圃的建造方案?”此问题是探索性和开放性都很强的问题整堂课就解决这么一个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空。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全班出现几时种方案,每个人设计的方案都不相同,有的多达几十种,并且很有创意。总之,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参考文献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王丽杰与关文信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