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074792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化学中实验的重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卢马中学:史有璋 2013.01.05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要想学好化学,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化学实验,它能清楚地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体验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本文论述了初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引进,尤其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更加

2、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物理化学实验器材不断的更新引进,使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做书本上的实验,观察到原先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实验现象和靠推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因此,重视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较快,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的学习动机基本都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爱好兴趣为主的。而初中化学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的时候,恰恰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诱发并触及学

3、生的精神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特别应当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比如,为什么对着水吹气,水不变浑浊,而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变色龙,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蓝色的火焰;等等。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换出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看得出,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初中学生在学习阶段知识面比较窄,见到

4、的事物也较少,在学习的时候会对所学知识中提到的事物不知所云,这样根本不可能让学生继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学到镁的时候,学生根本没见过镁,怎么可能知道它在氧气中燃烧会是什么样子,化学实验的好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感知物质的本质属性,使学生通过真实实验形成化学思维,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如果教师在讲解完之后让学生直接看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学生不会明白到底是怎么收集的,也不知道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但是,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方法,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还可以检验它的存在,都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

5、和化学性质,使学生对形成物质这一过程充分了解,把抽象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形成化学概念。 三、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化学实验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学生需要掌握其规范才能进行基本操作的,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仅仅靠学生自己规范还不行,教师在学生平时做实验时,应该对学生加强检查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一切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要严格遵守其规范要求,因为学生会以教师为模版进行效仿。尤其是教师在连接装置、对试管加热、搅拌药品,振荡试管和闻气味的时候都要谨遵化学规范,千万不能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规范,因为

6、不符合规范的操作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学生做实验时也无法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化学规范操作。比如,在做点燃氢气的实验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实验时,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已经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导致在给学生做示范性实验的时候就忘记了要演示检查装置气密性这一步骤,这样会对培养学生的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

7、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磷在氧气中燃烧,要引导他们既要观察白烟,还要观察燃烧时的火焰;又如酸碱中和实验,酸碱中和到达等当点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

8、)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等,在演示此实验时提出下列问题:(1)从物理科可知的水的导电性如何?什么溶液是导体?如何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开始后,两极有何现象?(3)实验一会儿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4)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从观察演示实验中得出答案,而第(4)个问题,学生还未立刻

9、得出答案,老师及时点拨:大家现在最熟悉的气体是什么?这两种气体中是否有一种是氧气?如何检验?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集中,老师通过实验证明这两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并引导学生分析用“正氧小”这三个字帮助记这个实验现象。 六、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学生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1)老师提出问题:点燃前的观察(蜡烛的颜色、状

10、态、形态、硬度和密度等)点燃蜡烛的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刚熄灭蜡烛后可巧点蜡烛吗?检验生成物时可用一只干燥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先把烧杯口罩着外焰,然后把烧杯慢慢向下移,观察火焰在哪个位置烧杯内壁出现明显的现象?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多做几次,探究出点燃哪个位置的白烟蜡烛最容易重燃?(2)让学生猜想和假设上述的问题。这时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同时必须考虑到是否可以检验;(3)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 七、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能动地提高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无论它的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基本的研究思维,都是初中和高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思想,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指导、实验程序的规范要求、实验数据的简单计算、基本操作方法的指导,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与提高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比如,我们让学生观察一个化学实验现象,完全可以通过实验的现象,让学生在领会其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并通过能力的学习与转化,促进对化学的学习与研究。 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和不可代替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赵莉.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对策J.陕西 教育学院学报,2002(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