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1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074603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人机工程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人机工程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人机工程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人机工程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人机工程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人机工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人机工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人 机系统安全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2. 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有:人,机,人机结合面三个要素。3. 人机工程学:(国内)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相互舒适和安全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学科。(国际)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 生活中和度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4.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人机工程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安全工程学的观点出发,为进行系统 安全分析和预防伤亡事故和

2、职业病提供人机工程方面知识的科学体系。5.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6. 1)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人机系统中人的特性是指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2)研究人机功能合理分配。主要研究内容有人机各自的功能参数,适应能力和发挥其 功能的条件,各种人机系统人机功能分配的方法。3)各种人机界面的研究4)作业方 法与作业负荷研究 作业方法包括姿势,用力,体位作业顺序等,目的是消除不必要 的劳动消耗。研究主要侧重于体力负荷测定,建模,分析,合适的工作量,作业速率, 作息安排以及研究作业疲劳及其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等。5)作业空间的分析研究只 要研究是为保证高效作业所需的空间范围。6)事故及其预防的研究7

3、. 人体生理学及参数及测量【1】最大耗氧量及氧债能力耗氧量及摄氧量 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为耗氧量。单位时间内,人体通过 循环,呼吸系统所能摄入的氧气量称为摄入量。最大耗氧量可作为容许最大体力消耗的标 志,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海拔咼度,体能训练,劳动强度,持续时间等。最大耗氧量按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消耗的立升数计算,他决定与年龄能量消耗率:(2)氧债与运动负荷。劳动开始时由于供养跟不上人体呼吸,循环机能所需,致使肌肉在 缺氧环境下活动,这种供氧量与需氧量的差值,称为氧债。可将人体负荷量分为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3种。总需要量氧债能力超量负荷导致稳定状态的破坏,或劳动能力的衰竭

4、。氧债能力一般认为10L,运动员为1520L,氧债能力衰竭,血液中乳酸会急剧上升,PH值迅速下降【2】最大心率【3】心脏再打排血量【4】肌电图【5】呼吸量测定【6】脉搏数的测定【7】发汗的测定【8】血液成分变化的测定【9】脑电图百分位数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表示尺寸等级,最常用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数表示8. 求百分数值9. 数据所属百分数10. 人体测量数据的选用原则1)必须适应或容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应以第95 百分位数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2)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应以 第5百分位数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3)可调整的尺寸,应以第5百分位数第95百

5、 分位数的人体尺寸范围作为高度范围使用的人体尺寸;只能用一种中等尺寸供群体使用 时,应以第50%作为使用的人体尺寸4)在选用人体尺寸或体形时首先应搞清该尺寸的 适用范围,否则,盲目选用设计出的产品适用性较差5)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应注意人体 尺寸的变化1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是感觉器官受到外界 光波,声波,气味,温度硬度等物理化学刺激作用而得到的主观实验。12.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个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的综合反映。13. 感觉的基本特性:1)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阀限。【他们相反,感觉 阀越低,感觉越敏锐】2)从人的感觉阀限来看,

6、刺激本身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 受器官发生作用。3)一种感受器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特性,眼睛只接受光刺 激,耳朵只接受声刺激。4)感觉适应性。对感觉器官持续刺激,假若刺激强度固定, 则作用时间的长短将决定该刺激是否能引起反应,时间过短不能引起反应;时间多长, 反应会逐渐减小,以至消失。14. 在一定条件下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受到其他刺激干扰而下降,这一特性称 为感觉的相互作用。15. 知觉的基本特性:人的直觉一般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与社会知觉等。知 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16. 视角:是有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张开的角度。17. 关系:

7、a=2arctanD/2L18. 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一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况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动视野(1)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2)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时所见的范围。(3)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时的可见范围。19. 在人的三种视野中,注视范围最小,动视范围最大20. 暗适应与明适应人眼对光亮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适应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时,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逐渐 看清所示的轮廓。明适应是指人从黑暗处进入光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很短,在最初 的30s

8、内进行很快,大约12min就能基本完成。21. 视觉的运动规律:1)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快,即先看到水平方向的东西,后看 到垂直方向的东西,所以一般机器的外形常设计成横向长方形。2)视线运动的顺序习 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时针进行。3)对物体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垂直 方向尺寸的估计要准确,迅速,且不易疲劳。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 同的情况下,观察率优先的顺序是左上,右上,左下,右下。5)在视线突然转移的过 程中,约有3%的视觉能看清目标,其余97%的视觉都是不真实的,所以在工作时,不 应有突然转移的要求,否则会降低视觉的准确性。6)对于运动目标,只有当角速度大 于1

9、2 0/s时,且双眼的焦点同时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才能签别其运动状态。7)人眼看 到一个目标要得到视觉印象,最短的注视时间为0.070.3s,这里与照明的亮度有关。8)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 在操作中一般不需要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9)人眼对直线轮廓比对曲 线轮廓更易与接受。10)颜色对比于人眼辨色能力有关。22. 声波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和声速。C=H*F23. 声速随介质的弹性,密度,温度不同而变化。24. 掩蔽效应:一个声音被其他声音干扰而发生听觉困难,只有提咼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 听觉的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

10、蔽声音的听阀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5. 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械或外界获的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 执行行动所需的时间。26. 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1)反应时间随感觉通道的不同而异。2)反应时间随执行动作的 运动器官不同而异。3)反应时间随刺激的数目不同而异。4)反应时间随刺激方式及刺 激强度不同而异。5)反应时间随机体状况不同而异。6)反应时间还与操纵器及显示器 的情况有关。27. 气质的类型特性:(1)感受性。(2)耐受性。(3)反映的敏捷性。(4)可塑性。(5)情绪的兴奋性。(6)外倾性跟内倾性。28. 气质的类型:(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

11、郁质。29. 性格:是人们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式中,区别于他人所表现出的那些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30性格特征:(1)对现实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31性格分类1)按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2)按倾向性分类:外倾向 跟内倾向。3)按独立跟顺从分:独立型跟顺从型。4)以竞争性确定:优越性和自卑型 5)以社会形式分;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权力型,宗教型。32.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里特征之一。33. 能力的特点:1)能力总是跟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12、2)能力的大小也 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表较。3)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不全是能力。4)能力是保证活 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34. 如何根据人的能力合理安排? 1)人的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匹配。2)发现和挖掘职工 潜能3)通过培训提高人的能力。4)团队合作时,人事安排应注意人员能力的相互弥补, 团队的能力系统应是全面的,对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35. 情绪:情绪是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情绪是由客观事物和人的需要是否符合而产 生的心理反映。情绪是有情景性和短暂性的,并有明显表情。36. 不安全心理状态(1)侥幸心理。(2)省能心理。(3)逆反心理。(4)凑兴心理。(5)

13、公众心理。37.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性和集中,对象可以是外部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也 可以是内向体验。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性,是伴有一切心理活动而从在的一种心理 状态。38. 无意注意是指客体本身的特点而产生的注意。39. 有意注意是指有活动条件引起的主体意识控制下的注意。40. 注意1)注意是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产生明确意识状态,具有能动作用。2)注意具有选择性。41. 引起不注意有哪些方面? 1)强烈的无关刺激的干扰2)注意对象设计欠佳3)注意的起 伏4)注意水平下降导致注意分散42. 能量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的同时,发生着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为 能量代谢。43.

14、能量代谢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劳动代谢量。44. 基础代谢: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基础情况下能量代谢。45. 安静代谢:是人仅为保持身体平衡及安静姿势所消耗的能量。46. 劳动代谢:人在工作或运动时的能量代谢量叫劳动代谢。47. 能量代谢 RMR=(劳动时总消耗量-安静是能耗量)/基础代谢量48. 氧需:劳动1min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49. 血液在1min内供给的最大氧量叫氧上限。50. 氧需和实际供氧量就出现差额,此差值称为氧债。51. 劳动强度:作业中人在单位时间内做功和机体代谢能力之比。52. 静力作业:对于脑力劳动,计算机操作人员,仪器监控着等所从事的作业都归纳为静力 作业。特征

15、是能耗水平不高,但却容易疲劳。53. 动力作业:是靠肌肉等的张力收缩完成作业动作的,即通常所说的体力劳动。54. 劳动强度基本按耗氧量分为3级,中等强度作业,大强度作业,极大强度作业。55. 作业疲劳:当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时叫疲劳。56. 疲劳可以分为五个类型(1)个别器官疲劳。(2)全身疲劳。(3)智力疲劳。(4) 技术性疲劳。(5)心理性疲劳。57. 疲劳测定方法(1)闪光融合值测定。(2)能量代谢率测定。(3)心率测定。(4) 辨别力测定。(5)皮肤电流测定法。(6)膝键反射阙测定。(7)触觉两点阙值测定。58. 疲劳引起的事故? 1)睡眠休息不足,困倦引起的事故。2)反应和动作迟钝引起的事故。3)重体力劳动的省能心理。4)疲劳心理作用。5)环境因素加倍疲劳程度。6)疲劳与 机械化程度。59. 如何防止过劳,提高安全生产?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2)加强科学管理改 进制度。3)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休息方式。5)轮班工作制度。6)业余活动和休 息的安排。60. 1.显示器分类:按显示参数:1.显示工作条件2.显示工作状态按视觉显示方式数字显示:机械式、数码式、液晶式、屏幕式61. 模拟显示:刻度盘指针式、灯光显示式62. 数字式显示的优点:误读率低认读时间短63. 指针式模拟显示的优点:可以明显反应机器的运行状态和预测机器的变化趋势。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