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质量通病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0745428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砌体工程质量通病(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病)砌体工程1、建筑物长度等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他可靠措施时, 可在规范范围内合适放宽。2、顶层圈梁、卧梁高度不宜高出300mm。有条件(防水及建筑节点办理较好)时宜在顶屋盖和墙体间设置水圆滑动层。外墙转 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应大于240mm*240mm ;与楼板同时浇 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高度应大于高度应不大于300m。3、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基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应大于120mm,纵向钢筋很多于4-10,箍筋6200 ;其他层的窗台标高处,应设置平时现浇钢筋混凝土半袋,板带 的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纵向钢 筋不宜少于3 84、顶

2、层门窗洞口过梁宜结合圈梁通长部署,若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内每边很多于600mm,且应在过梁上的水平灰 缝内设置2-3道很多于2 6300通长焊接钢筋网片。5、顶层及女儿墙的奇虎砂浆的额强度不应小于 M7.5。粉刷砂浆中 宜掺入抗裂纤维或采用预拌砂浆。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当墙长度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 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 无拘束的端部必定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用钢筋混 凝土框加强。7、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资料砌筑,当采用砌体构造时,应设置间距大于3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小于

3、120mm的钢筋混 凝土压顶。8、当框架顶层填充墙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时,墙面粉刷时应采用满铺镀锌钢丝网等 措施。9、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资料:1、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杂粉。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斧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不宜小于45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小于 28d。施工:填充墙砌至凑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必然的空隙,填充墙砌筑达成并间隔15d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补两侧竖缝用 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3、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4、填充墙采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资料时,框

4、架柱与墙交接 处宜用15mm*15mm 木条起初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 1比3水泥砂浆嵌实。5、通长现浇板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性浇完。6、砌体构造砌筑达成后宜在60d后再抹灰,不应少于30d。7、每天的砌筑高度应控制在 1.8m以下,应采用严格的防风、防雨 措施。8、严禁在墙体交织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开凿槽须在砂浆强度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资料。9、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深入墙 内不应小于250mm。砌筑砂浆饱满度不吻合规定要求资料1、优先用预拌砂浆;加气混凝土,小型砌块宜使用配套专用砂浆。2、砖砌块工程应采用三一法砌筑

5、。砌块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 铺浆长度不应高出500mm,且应保证顶头缝砂浆饱满密实。3、应严格控制砌筑时块材的含水率,应提前 l-2d浇水湿润。4、施工洞,脚手眼等候填洞口补砌时,应将接差处表面清理干净, 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 胀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刷。孔洞填塞 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敝查放手续。砌体标咼、轴线等几何尺寸偏差1、卧室、起居室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4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m,(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走道、楼梯平 台及储蓄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的(半)地下室,其净高不 应低于2m ;楼梯梯段

6、净高不应低于 2.2m。混凝土构造工程1、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用构造措施。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20mm,厨房、浴厕、 天台板不应小于90mm。3、当天台挑出长度时,应采用梁式构造;当天台挑出1.5m且需要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 L/10且不小于 12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4、建筑物两端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接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他外墙阳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 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 :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 2000mm。5、在现浇板的

7、板宽急巨变化、大开洞削弱等易引起应力集中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并应在板上 表面部署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缩短钢筋。板上、下表面沿纵横 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应吻合规范要求。6、室外悬臂板挑出长度 L=400、宽度B=3000mm 时,应配抗 裂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抗裂 分布钢筋7、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侧面设置腰筋,钢筋直 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 200mm8、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高出20,m时采用细而密的部署方式,钢筋 间距宜150mm。9、现浇板混杂体强度等级不宜大于 C30。资料1、水泥优先用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水

8、泥、一般硅酸盐水泥,进 场时对付其品种,数量,批次、包装、生产日期进行检查,并 对付其强度、平定性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别性能好、对混凝土缩短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碱水率不应低于12%。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 吻合相关标准规定,掺量应依照实验确定。3、现浇混凝土采用中砂,粗砂。4、高层住处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处不应大于150mm 。施工1、模板和支撑的采用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mm ,中间不应大于800mm。2、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 于500mm的钢筋保

9、护层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 不移位。3、现浇板中的线管必定部署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钢筋时,部署在基层钢筋之上),交织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 的指尖应小于 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 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 埋设在现浇板中。4、楼板、屋面板混凝土浇筑前,必定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专人护理钢筋,保证钢筋地址吻合要求。5、施工缝的地址和办理、后浇带的地址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 计要求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 浇筑时,应采用补偿缩短混凝土,并且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 个等级。6、预制楼板安装时,必定先找平,后座浆。相邻

10、板底下口必定留 缝,空隙宽为15mm-20mm,预制楼板的板缝宜用强度等级不 小于C20细石混凝土隔层灌缝,并分二次浇捣灌实,板缝上、 下各留5-10mm凹槽,细石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方可加荷载;其板底空隙宜在平顶抹灰前加贴200mm的 耐碱网格布,再进行平顶抹灰施工。7、应在混凝土浇筑达成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 保湿养护。(1 )依照天气条件, 淋水次数应能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2)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盖严,并保持塑 料布内有凝结水。(3 )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不应淋水。(4)对不便淋水和覆盖养护的,宜涂刷保护层(如薄膜养 生

11、液等)养护,减少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8、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依照用水泥品种确定。(1 )采用硅酸盐水泥、一般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2)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 应小于14d。9、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时,不应进行后续 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lOMpa时,不应再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 物。吊运、堆放中中午,应采用措施,减少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混凝土保护偏差资料1、严禁使用碎石及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 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采用塑料垫卡支垫钢筋;当采 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 M15,面积

12、不小于40mm*40mm。2、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 10 mm时,应采用钢 筋支架支撑钢筋,支架间距为;当采用 6分部筋时不大于500mm ; 当采用:,8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 ;支架与受支承钢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部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可采用马镫作支架。马登载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大于800mm,并于受支撑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度h200mm时,马蹬可用-10钢筋制作; 当200mmh300mm 时,马蹬应用12 钢筋制作,当h300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合适加大。混凝土构件的轴线、标高等几何尺寸偏差1、 主体混凝土施工阶段应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正确测量,认真记录,并保证现场控制线表记清楚。监理单位要对其 复核。2、楼地面水平构造构件施工达成后,在柱,墙上抄出水平控制线, 以控制住处的建筑标咼。3、模板背楞一以致用硬质木材或金属型材,一致加工尺寸。浇筑 混凝土墙板、柱时,在现浇楼面埋设-.48的钢管,增设斜撑, 以加强模板的刚度和平展度。4、依照混凝土的侧压力,墙、柱自楼面向上依照施工方案采用下密上疏的原则部署对拉螺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