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74061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某大学政史系历史教研组)(有关科举考试章节考试题型设计为填空题,选择题,回答题,论述题,总分12分。)一、填空题(将所填内容填入空白处,每空分,共60分)1、 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多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措施,因此叫做 。2、 科举制创始于 形成于 ,完备于 ,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1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历经 余年。3、 殿试合格后分三甲发榜:一甲赠进士及第,前三名称 、 、 ;二甲赠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登第后即可授官。4、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 、 。5、 明代科举仅 一科。为强化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控制思想文

2、化,明据元代科举命题取自朱熹 之法,规定试卷应“代圣人之言”,以程朱理学观点指引作文。6、 明清规定试卷须用八股文体写作,即将全文分为八个部分: 、承题、起讲、 、起股、中股、 、 ,从起股如下,每部分用两股排偶文字,限定字数,故称八股文,又名制义、时文。7、 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种是科举的 ,一种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样三种,一种叫 ,一种叫 ,一种叫 。童试,一般又叫做“ ”。8、 “进士”一词,始见于 ,指可以进授爵禄之人,至隋朝开始成为取士科目,后为历代沿用。清代举人中式后即获得参与会试的资格,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9、 清代科举考试除 外,尚有

3、,在紫禁城箭楼前广场举办。10、 从唐朝开始,科举考试分为 和 ,分别选拔 官员。11、 据考证,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6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 开始,到清朝光绪三十年(190)的最后一种状元 止,共产生了92名状元加上其她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状元总数为 7人。二、选择题(不定项选择,每题分,合计0分)1、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居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的武举状元( )。、李光弼 B、郭子仪 C、张宗昌 D、魏征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敬佩的民族英雄是南宋状元( )。、文天祥 B、戚继光 C、秦雷鸣 D、王寿彭2、清代对中国政治局势齐国重大影响和作用的状元是().A

4、、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梁启超、清代对中国经济奉献最大的状元是( ),她曾经1895年从事实业活动。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4、由于诗文写得好,笔迹杰出更能得到皇上赏识而高中状元的是( )。、柳宗元 、张謇 C、吕蒙正 D、梁启超、清代对作为帝师的状元是( )。、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对中国茶道研究奉献最大的状元是( ),她是( )代人。A、张有新 、张謇 、翁同和 D、梁启超、唐 B、 宋 C、元 D、明 E、清7、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的状元是(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梁启超、诗句“九霄离海峤,一夕过天池”是

5、状元( )所作。.、吕溱 B、张謇 、康有为 、梁启超9、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状元 ( )所作。A、吕溱 、文天祥 C、梁启超 、康有为0、清代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考生( )的欧体字写得好,被钦点为状元。.、邹忠倚 B、张謇C、孙承恩 D、梁启超1、历代状元中,成为大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是( ),她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李白 B、杜甫 C、白居于 D、王维1、历代状元中,被绘画界推崇为“南宋绘画之祖”的是( )。A、李白 、杜甫 、王维 D、白居于1、历代状元中被称为“神童”的是( ),她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A、张孝祥 B、王十鹏 C、杨慎 D

6、、王维4、古代帝王在选人用人上讲究德才兼备。清代顺治皇帝选人用人更重德,因其弟是罪人,被皇帝特地破除“家中有罪人,不能高中”的常规。这位状元是( )。、孙承恩 、王十鹏 C、杨慎 5、下边哪为书法家是状元()、A、柳公权 B、欧阳询 C、颜真卿 D、米芾三、回答题:武状元是如何选出来的?(15分)四、论述题:列举皇帝特别钦点状元的案例:(1分)中国历史科举考试试题参照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 0 分)1、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多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措施,因此叫做科举。、科举制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光绪二十七年(01),武科考试正式废

7、止,历经300余年。3、殿试合格后分三甲发榜:一甲赠进士及第,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赠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登第后即可授官。4、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5、明代科举仅进士一科。为强化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控制思想文化,明据元代科举命题取自朱熹四书集注之法,规定试卷应“代圣人之言”,以程朱理学观点指引作文。、明清规定试卷须用八股文体写作,即将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从起股如下,每部分用两股排偶文字,限定字数,故称八股文,又名制义、时文。7、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种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种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

8、有这样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8、“进士”一词,始见于礼记王制,指可以进授爵禄之人,至隋朝开始成为取士科目,后为历代沿用。清代举人中式后即获得参与会试的资格,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者,称进士。9、清代科举考试除文科外,尚有武科,在紫禁城箭楼前广场举办。10、从唐朝开始,科举考试分为 文试 和武试 ,分别选拔 文武 官员。据考证,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 孙伏咖 开始,到1、清朝光绪三十年(904)的最后一种状元 刘春霖 止,共产生了52名状元加上其她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的状元为 77人。二、选择题(不定项

9、选择,每题分,合计3分)1、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居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的武举状元( B )。、李光弼 、郭子仪 C、张宗昌 D、魏征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敬佩的民族英雄是南宋状元( A )。A、文天祥 B、戚继光 C、秦雷鸣 、王寿彭2、清代对中国政治局势齐国重大影响和作用的状元是(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清代对中国经济奉献最大的状元是( B ),她曾经85年从事实业活动。、翁同和 、张謇 C、康有为 、梁启超4、由于诗文写得好,笔迹杰出更能得到皇上赏识而高中状元的是( C )。、柳宗元 B、张謇 C、吕蒙正 、梁启超、清代对作为帝师的状元是(A )。A

10、、翁同和 、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6、对中国茶道研究奉献最大的状元是(A ),她是( A )代人。、张有新 B、张謇 、翁同和 D、梁启超A、唐 、 宋 C、元 D、明 E、清、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的状元是( ).。 A、翁同和 B、张謇 C、康有为 D、梁启超8、诗句“九霄离海峤,一夕过天池”是状元( A )所作。.、吕溱 、张謇 C、康有为 、梁启超9、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状元( A )所作。.A、吕溱 B、文天祥 C、梁启超 D、康有为0、清代顺治皇帝喜欢欧阳询的书法,考生( AB )的欧体字写得好,被钦点为状元。、邹忠倚 、张謇 C、孙承恩 D、

11、梁启超、历代状元中,成为大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是(D ),她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李白 、杜甫 C、白居于 D、王维12、历代状元中,被绘画界推崇为“南宋绘画之祖”的是(C )。.A、李白 B、杜甫 、王维 、白居于13、历代状元中,被称为“神童”的是(AB),她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张孝祥 B、王十鹏 C、杨慎 D、王维14、古代帝王在选人用人上讲究德才兼备。清代顺治皇帝选人用人更重德,因其弟是罪人,被皇帝特地破除“家中有罪人,不能高中”的常规。这位状元是(A )。A、孙承恩 B、王十鹏 C、杨慎 15、下边哪为书法家是状元( )、A、柳公权 B、欧阳询C、颜真卿 D

12、、米芾三、回答题:武状元是如何选出来的?(5分)答:武状元的选定变数相对文状元小,由于武术考试虽然考文化水平,但规定低,达到合格原则就行,并且只算部提成绩,考试的重点是武艺,即比力气的大小和舞刀弄棒、骑马射箭的水平,以武艺论高下,并且是在文武大臣和公众场合的观看下公开比武。透明度很高。这就限制了皇帝选人的随意性。皇帝大多数是在年龄、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等基本条件都合格的考生中挑选武艺最佳的钦定为状元,因而没有太大的变数。四、论述题:列举皇帝特别钦点状元的案例:(5分)答:1)、既讲德才也,按长相。特别是京城官员,才干与金銮殿相配,在外交场合也能为王朝争光。地方官员气宇轩昂,才干让老百姓佩服。如宋

13、朝真宗皇帝观看考生长相,看中蔡齐,冯京钦点为状元。明惠帝见考生王艮相貌丑陋将其从第一名改为第二名,将长相好的胡广由第二名提到第一名,点为状元。2)、从迷信观念考虑,皇帝挑选状元时也考虑到考生的姓名,如姓名好容易考中以图吉利。如154年大考时,考生“吴情”音同“无情”而与状元无缘。明代嘉靖庆皇帝说:“无情岂宜居第一”,这时候给一种叫秦雷鸣的考生带来机会,由于当时旱灾,雷鸣是来雨的好兆头,于是把她从二甲升到一甲。清代慈禧太后时,有一种叫王国君的人名有“亡国君”之嫌,而将其名往后压。并指令吏部发往边远当小吏。3)、注意地区选拔,如乾隆皇帝启用江浙一带的官员居多,为照顾北方人士的情绪,在一次科考中特意将排在第三名陕西的考生王杰提到第一名。4)、有时皇帝为了安抚年龄大的考生特意的点年老的考生为状元。)、其她(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