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739153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遗传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遗传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遗传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遗传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学大纲遗传学教学大纲学时数:101 学分:4 适用专业:生命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与调控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教学目的: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遗传学知识,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了解遗传学在工、农业等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学会利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阐述有关遗传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主要任务:全

2、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遗传工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奠定较好的遗传学基础知识。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2. 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和

3、任务;3. 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4. 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重点:遗传学发展里程碑讲授内容:第一节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遗传、变异与选择在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遗传学的任务。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近代遗传学的奠基;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遗传学的建立及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第三节 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生物进化领域,动植物、微生物遗传改良及人类医药卫生中的应用。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分

4、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验、解释和验证方法;2. 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3.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分离线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4.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5. 掌握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统计学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重点: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难点:统计学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讲授内容:第一节 分离规律显形和隐性,分离现象,孟得尔假设的证明,分离比实现的条件第二节 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独立分配现象,孟德尔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方法和结果;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对遗传因子间的分离和组合;独立分配的细胞学基础。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5、测交法;自交法;多对相对性状杂种的遗传第三节 概率与统计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概率定律;二项式分布;2测验法。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分类及化学组成;2. 了解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3. 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其DNA的含量变化;4. 了解高等动、植物配子的发生和染色体周史;5. 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和解释孟德尔定律。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级遗传学意义难点:染色体的四级结构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胞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构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内含物(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等)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组成;原核细胞的

6、构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结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数目;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多线染色体、灯刷染色体、B染色体。第二节 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细胞周期的概念及其测定简介。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的持续时间。第三节 染色体周期史有性繁殖生物的生活周期(个体发育):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第四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作用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等位基因

7、与复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表现型、外显率与表现度、完全显性与不完全显性、镶嵌显性与共显性、致死基因与亚致死现象、基因互作与上位效应等概念;2. 掌握基因型、环境与表现型的关系,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特征,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类型及原理。重点:基因型、环境与表现型的关系难点: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原理讲授内容:第一节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性状的多基因决定,表现度和外显率,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表型模写。第二节 致死基因第三节 复等位现象瓢虫的鞘翅色斑,ABO血型, H抗原和孟买血型,RH血型与母子间的不相容,自交不亲和。第四节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基因互作的概念;两对基因

8、互作的各种方式: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第五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性别决定的几种类型,内外环境对性决定的影响;2. 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应用。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难点:性别决定的原理讲授内容:第一节 性别决定。性别决定的类别;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第二节 伴性遗传人类、果蝇、高等植物、高等动物的伴性遗传。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果蝇的X染色体不分开现象第四节 人类的性别畸形常见的人类性别畸形。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连锁遗传现象;2. 掌握连锁与交换的内容,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3.

9、掌握交换值的测定方法,基因定位的方法,连锁遗传图的制作方法;4. 熟练掌握以链孢霉为代表的真菌类生物的连锁、分析、着丝粒作图,染色单体干扰等知识;5. 掌握人类基因的连锁分析,用家系分析法做基因定位,特别是用体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制作染色体的细胞学图;6. 了解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重点:连锁遗传的特点和规律难点:基因的连锁分析方法讲授内容:第一节 连锁互换规律贝特生等的香豌豆杂交遗传试验;性状连锁遗传现象:相引相和相斥相,连锁遗传的解释,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理;交换的细胞学证据。交换值及其性质;交换值、连锁强度及遗传距离;交换值的测定方法。基因定位的方法:两点测验、三点测验;

10、交换干扰;符合系数的测定。第二节 真菌的遗传学分析四分子分析,着丝粒作图,链孢霉的连锁分析,染色单体干扰。第三节 人类连锁分析的细胞学图家系分析与基因定位,连锁遗传图的含义及其绘制过程。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细菌和病毒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优越性;2. 掌握F因子、附加体、Hfr菌株、部分二倍体、转化、接合、性导和溶原性等概念;3. 掌握噬菌体突变型的互补测验和重组实验;4. 掌握细菌和噬菌体遗传的方式和特点及有关学会基因定位的方法。重点:细菌和病毒的遗传重组难点:病毒的遗传分析讲授内容:第一节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地位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第二节 细菌

11、的遗传分析细菌和病毒的拟有性过程;细菌和病毒遗传研究的实验方法。接合的发现与证实;F因子;F因子在杂交中的行为;中断杂交实验作图。转化因子;转化过程;利用转化绘制遗传图谱。F因子;性导。第三节 噬菌体的遗传分析温和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转导;普遍转导和限制性转导。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教学基本要求:1. 理解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数量性状、遗传特点的遗传学理论一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其与选择的关系;2. 掌握遗传率的概念、意义、计算及其应用;3. 掌握近交和近交系数的计算、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其遗传学理论和杂种优势的应用。重点: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近

12、亲繁殖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难点:近交系数的计算讲授内容: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数量性状表现的特征;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区别和相互关系;多基因假说的实验依据;多基因假说;主基因和微效多基因。第二节 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基本统计方法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的估算及其意义。第三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遗传率的概念和类别;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及其意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及其意义;表现型方差的成分剖分;遗传率在育种上的应用。第四节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近亲繁殖;自交的遗传效应;回交的遗传效应;近交和近交系数;杂种优势的概念;F1优势表现;F2的衰退表现;单交种与双交种;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

13、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在育种上的应用。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原因和细胞学鉴定方法;2. 学生了解植物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一般途径,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特点;3. 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遗传学效应及其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遗传学效应难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机制讲授内容: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染色体缺失的类别;缺失的形成过程及其细胞学特征;缺失的遗传效应。重复:染色体重复的类别;重复的形成过程及其细胞学特征;重复的遗传效应。倒位:染色体倒位的类别;倒位的形成过程及其细胞学特征;倒位的遗传

14、效应。易位:染色体易位的类别;易位的形成过程及其细胞学特征;易位的遗传效应。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物理因素诱发,化学因素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果蝇的ClB测定法;利用易位创造玉米不育系的保持系;结构变异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第二节 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染色体组及其倍数的变异:染色体组、整倍体的概念;整倍体的同源性和异源性。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同源三倍体,同源四倍体;同源多倍体的基因分离;染色体同源联会和异源联会;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细胞学特征:染色体不平衡分离。多倍体的形成途径及其应用:自然形成和人工诱导;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人工加倍的主要方法;

15、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单倍体;单倍体的形态特征及其遗传效应;高等植物单倍体的获得和应用。非整倍体:单体及其遗传特点,缺体及其遗传特点,三体及其遗传特点(性状变异、染色体的联会和传递、基因分离),四体及其遗传特点。非整倍体的应用:分析测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目标地代换染色体。第十章 基因突变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基因突变、诱发突变和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突变率等概念;2. 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表现和鉴定方法;3. 了解并掌握生物体的几种修复机制;4. 掌握果蝇、链孢霉、人的突变的检出方法;5. 诱变方法及其应用。重点难点:基因突变的检出方法及修复机制讲授内容: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概说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频率和时期。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及其遗传意义;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突变的平行性;自发突变。第二节 基因突变的检出果蝇突变的检出;链孢霉突变的检出和人的突变的检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