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0736818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法规科风险排查及防范措施(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涉权项目一:组织落实综合性税收政策1、风险环节政策落实环节2、风险岗位政策管理岗3、风险点及风险等级(1)政策解答不到位。(中级)(2)没能有效贯彻各项税收政策,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正常税 收工作。(高级)(3)其他违反各项税收政策规定的谋取私利行为。(高级)4、风险描述(1)由于税收政策解答不到位,导致纳税人多缴或少缴税款。(2)没按照各项税收政策规定的要求进行贯彻落实,影响了税收政 策的有效落实。(3)为谋取个人或集体的利益,违反了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5、防范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 值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 细则、中华

2、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中华人民共和 国所得税法及其细则、发票管理办法及其细则及省、市局其他 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规定6、防范措施(1)加强各项税收政策及制度的学习,强化法纪意见和责任意识。(2)严格遵守税收工作流程,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严格按规定处 理好相关事项。(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岗位人员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4)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增强工作责任心。7、监控部门及人员 主管领导、监察室、政策法规科及上级督察管理部门。 重点涉权项目二: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 合法性审核工作1、风险环节规范性文件审核环节2、风险岗位规范性文件审核岗3、风险点及风险等级

3、(1)未按照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机关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核。(中级)(2)因税收政策掌握不足,导致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核错误。(中级)(3)因主观原因,故意对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认定为合法。(高级)4、风险描述(1)没有按照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核,导致规范性文件制定失去监管。(2)因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充分,没有看出规范性文件中存 在过错。(3)为谋取个人或集体利益,对不合法的规范性文件审核予以通过5、防范制度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6、防范措施(1)对规范性文件审核时,要严格按照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 办法的规定执

4、行。(2)加强对各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和责任 意识。(3)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工作责任心和 事业心。7、监控部门及人员 主管领导、监察室、政策法规科及上级督察管理部门。重点涉权项目三:承办局外综合性税收政策 文件会办工作1、风险环节承办局外综合性税收政策文件会办环节2、风险岗位 局外综合性税收政策文件会办岗位3、风险点及风险等级(1)税收政策执行错误,违反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高级)(2)会办人员政策了解不充分,使局外税收规范性文件违反了相关 税收法律法规。(中级)4、风险描述(1)因局外综合性税收政策文件与现行税收政策不一致,导致税收 政策执行错误。

5、(2)因会办人员税收政策掌握不充分,导致承办局外综合性税收政 策文件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税收法律法规。5、防范制度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 法及其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中华 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其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 行条例及其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及其细则、发票管 理办法及其细则及省、市局其他规范性文件和制度规定。6、防范措施(1)强化税法的宣传教育,使局外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的部门能够 制定出与税收法律法规相一致的规范性文件。(2)加强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及制定的学习,提高会办人员的税收 工作能力。7、监控部门及人员主管领导、

6、政策法规科、监察室及上级督察管理部门。重点涉权项目四:承担重大税收案件审理工作1、风险环节 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环节。2、风险岗位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成员及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3、风险点及风险等级(1)没有建立法律边缘问题的有效解决机制,不具有规范性。(中级)(2)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以书面审理为原则,审理案件全部采取书面 审理的方式,依据案卷资料作出合理判断。(高级)(3)按照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规程的规定,审理委员会采取 集体审议的方式审理重大税务案件。(高级)(4)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时限过短,影响审理质量。(中级)4、风险描述(1)由于立法的原则性与客观经济环境及行政执法的复杂性之间

7、存 在差异,现有法律法规难以面面俱到地规范一切税收执法问题。即便 是对同一税收政策,由于个体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差异,意见也难 以统一。对于受理涉税案件的法律边缘性问题,由于没有明确规定, 难以进行及时有效的回复。上述问题的存在,加大了审理风险,阻碍 了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从目前情况看,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解决问题 机制,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2)从以往工作经验看,卷内所附资料全部是为了支持稽查结论, 而卷外资料及卷内未能体现的企业信息往往对于案件查处及定性具 有重要意义,使得案件审理具有一定局限性,影响了审理的准确性。 审理人员不能也没有时间深入企业实地查帐,加大了审理机关的执法 风险,也对税务

8、案件的有效处理带来了不利。(3)由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审理前三天,将案件材料发送至审理委 员会成员。而案件材料只能对主要案情予以描述,无法详尽述及全部 案情。上会时,审理委员会也只能针对稽查及审理意见进行审议,对 于具体案情的把握,仍然要靠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有些审 理委员会委员上会前不认真了解案件情况,仓促到会,很难吃透案情, 使得审理委员会决定的正确性缺乏保障,容易造成失误。(4)按照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规程第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规 定: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理的案件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经审理委 员会审理的案件应在 30 日内完成。案情特别复杂的案件,可适当延 长审理时间,但最长不得超过

9、40 日。从实际工作看,几乎所有案件 的审理都是由法规部门完成的。法规部门在完成重大案件审理任务的 同时,还要负责规范性文件审核、执法检查、执法责任制落实、行政 复议及应诉等项工作,工作事项较多,而人员配备较少,难以在规定 时限内完成审理任务。有时为赶时间,仓促完成任务,就无法保证案 件审理质量。5、防范制度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规程6、防范措施(1)逐步建立案例机制,规范税收执法程序。案例是抽象规定的载 体。尤其在经济发展形势日趋复杂的今天,现有规定往往不能穷尽解 释所有经济现象。对于重大税务案件审理中遇到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且容易产生争议的问题,经过审理委员会充分讨论形成决议,便可成 为以后

10、类似问题的判例,有助于税务人员对相同或类似涉税事项的处 理方式保持前后一致。通过审理重大税务案件,能够及时发现税收执 法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从而避免因程序有误而导致的执法 行为无效。(2)提高认识,提高审理人员对于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的重视程 度。配齐配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力量,提高案件审理人员的素质,加 强对审理人员的税收政策及审理技能培训,通过案件会审、案例分析 等方式,提高审案能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3)规范重大案件审议程序,做好会议记录及会前准备。明确审理 委员会成员的责任。稽查部门必须对查处事实的真实性负责,审理委 员会成员要对会议发言负责,审理委员会对审理决定负责。(4)建

11、立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底稿制度,对案件审理的全过程进 行记录。将案件审理的关口前移到稽查环节。对于重大税务案件查处 中遇到的问题,实施跟踪指导,以提高稽查及审理效能。(5)加强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其他部门的工作配合。 明确税政部门审理案件的职责,赋予法规部门平行监督的职权,使法 规部门能够真正发挥税政综合管理职能。法规部门也要不断改进工作 方法,注意总结工作技巧,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以减小工作 阻力,提高案件审理及综合协调效率。7、监控部门及人员 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负责人、相关税收政策部门负责人、重大税 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监察室、政策法规科。重点涉权项目五:受理

12、行政复议1、风险环节受理复议并做出复议决定环节。2、风险岗位行政复议岗3、风险点及风险等级(1)行政复议功能发挥不够充分。(中级)(2)组织和物质保障条件较差。(中级)(3)综合处理案件的能力不强。(高级)(4)社会公众的认知度不够。(高级)4、风险描述(1)对行政复议工作不够重视,部门领导对通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 争议的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行政复议 工作中表现为行政干预过多、消极应付了事或搪塞敷衍推托,不善于 运用行政复议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 造成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或处理不当,影响了行政复议功能的发挥。(2)行政复议机构是法定的行政主体,但法制机构的设置和建设,

13、 与其所承担的行政复议工作任务相差甚远。一是从结构上看,最基层 的税务行政复议机关也就是县一级税务机关法制机构很少有专职的 复议人员编制,专门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并且许 多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业务水平不高,其他工作任务繁重,往往 顾此失彼,难以腾出精力来务正业。二是从经费上看,与办理行政复 议的需要不相适应。一些单位没有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安排行政复 议专项经费,没有为法制机构办案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即使 有单列此项经费的,也不一定专项用于行政复议工作上,从而挫伤了 行政复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上述办案条件与办案任务不相适应的现 象,已经影响到了行政复议工作的正常开展。(

14、3)在行政复议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素质不高、 工作不勤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说外行话,个别的甚至做事 不依法、说话不讲理,难以保障行政复议案件的质量。为此加强行政 复议人员能力建设,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素质,逐步推行行政复议人员 资格制度,势在必行。(4)行政复议法最突出的作用就是保护公民不受行政机关违法行为 的侵害。在普通老百姓看来,行政机关是强者,公民或其他单位是弱 者,行政复议法,就是为了解决这种强弱不平衡造成的不公正问题, 但是由于行政复议法的宣传不到位,使社会公众对行政复议的认识程 度不深,在人们的意识当中,解决行政纠纷的途径只有上访和诉讼, 对行政复议这一救济渠道认

15、识模糊甚至没有认识,对行政复议法的相 关知识、行政复议办理程序、注意事项、文书样式、审理流程图等内 容更是知之者甚少,造成行政复议的实际应用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 用。5、防范制度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规则6、防范措施(1)提高对行政复议法重要意义的认识,提升观念、不辱使命。(2)大力开展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提升素质,提高质量。一是强化 行政复议机构人员配备。二是强化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政治素质。三 是全面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3)创新工作制度、规范复议行为,依法复议,全面维权。一是健 全便民利民的申请制度;二是完善公开公正的办案制度;三是探索简 易审理方式,建立快审快结机制;四是与法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3)整合宣传资源、统一部署安排,强化宣传,增强效果。一是充 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渠道作用;二是抓好向社会公众的普法宣 传,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三是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注重实 效。7、监控部门及人员 主管领导、监察室、政策法规科、上级督察管理部门 重点涉权项目六:组织实施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 及规范性文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承担税收执法质1、风险环节税收执法督察环节2、风险岗位税收执法督察岗3、风险点及风险等级(1)思想上重视不够,行动上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