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0732036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远镜显微镜实验原理.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把一切平 凡的事做好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实验设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一)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一) 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 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象,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 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 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二)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 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 分为凸透

2、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 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 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象方空间的焦点, 称象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象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 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三) 凸透镜的五种成象规律 1.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内、焦点以外形成缩小的倒立实 象; 2.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焦距上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样大小的倒立实象; 3.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二倍

3、焦距以内,焦点以外时,则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 实象; 4.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上时,则象方不能成象; 5. 当物体位于透镜物方焦点 以内时,则象方也无象的形成,而在透镜物方的同侧比物体远的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虚象。 三、 光学显微镜的成象(几何成象)原理 只有当物体对人眼的张角不小于某一值时,肉眼 才能区别其各个细部,该量称为目视分辨率。在最佳条件下,即物体的照度为5070lx及 其对比度较大时,可达到1。为易于观测,一般将该量加大到2,并取此为平均目镜分辨率。 物体视角的大小与该物体的长度尺寸和物体至眼睛的距离有关。有公式 y=L 距离 L 不能取 得很小,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有

4、一定限度,尤其是眼睛在接近调节能力的极限范围工作时, 会使视力极度疲劳。对于标准(正视)而言,最佳的视距规定为250mm(明视距离)。这意味着, 在没有仪器的条件下,目视分辨率 =2的眼睛,能清楚地区分大小为0.15mm的物体细节。在 观测视角小于1的物体时,必须使用放大仪器。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 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一)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 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 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250/f式中250明视距 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

5、单位为mm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 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角的比值。(二)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 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 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 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 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 AB 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 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 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

6、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 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 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 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三) 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 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 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 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 率、焦深、视场宽度、覆盖差、工作距离等等。这些参数并不都

7、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 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 以保证分辨率为准。1.数值孔径数值孔径简写N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 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其数值的大小,分别标刻在物 镜和聚光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NA)是物镜前透镜与被检物体之间介质的折射率(n)和 孔径角(u)半数的正弦之乘积。用公式表示如下:NA=nsinu/2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 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 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显微镜观察时,若

8、想增大 NA 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 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值就能大于1。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 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 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 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 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 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2.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

9、率是 指能被显微镜清晰区分的两个物点的最小间距,又称鉴别率。其计算公式是O =入/NA式中 O为最小分辨距离;入为光线的波长;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可见物镜的分辨率是由物镜的 NA值与照明光源的波长两个因素决定。NA值越大,照明光线波长越短,则O值越小,分辨率 就越高。要提高分辨率,即减小O值,可采取以下措施(1)降低波长入值,使用短波长光 源。(2)增大介质n值以提高NA值(NA=nsinu/2)0 (3)增大孔径角u值以提高NA值。(4) 增加明暗反差。 3. 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总 的放大率应该是物镜放大率B和目镜放大率1的乘积:=B1显然,和放大

10、镜相比, 显微镜可以具有高得多的放大率,并且通过调换不同放大率的物镜和目镜,能够方便地改变 显微镜的放大率。 放大率也是显微镜的重要参数,但也不能盲目相信放大率越高越好。显微 镜放大倍率的极限即有效放大倍率。 分辨率和放大倍率是两个不同的但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有关系式:500NA1000NA当选用的物镜数值孔径不够大,即分辨率不够高时,显微镜不 能分清物体的微细结构,此时即使过度地增大放大倍率,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轮廓虽大但细 节不清的图像,称为无效放大倍率。反之如果分辨率已满足要求而放大倍率不足,则显微镜 虽已具备分辨的能力,但因图像太小而仍然不能被人眼清晰视见。所以为了充分发挥显微镜 的分辨

11、能力,应使数值孔径与显微镜总放大倍率合理匹配。 4. 焦深 焦深为焦点深度的简 称,即在使用显微镜时,当焦点对准某一物体时,不仅位于该点平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清楚, 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内,也能看得清楚,这个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焦深大, 可 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层,而焦深小,则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一薄层,焦深与其他技术参数有 以下关系:(1) 焦深与总放大倍数及物镜的数值孔径成反比。(2) 焦深大,分辨率降低。 由 于低倍物镜的景深较大,所以在低倍物镜照相时造成困难。在显微照相时将详细介绍。 5. 视 场直径(Field Of View)观察显微镜时,所看到的明亮的圆形范围叫视场,它的大小

12、是由 目镜里的视场光阑决定的。视场直径也称视场宽度,是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圆形视场内所能 容纳被检物体的实际范围。视场直径愈大,愈便于观察。有公式F=FN/B式中F:视场直径, FN:视场数(FieldNumber,简写为FN,标刻在目镜的镜筒外侧),B :物镜放大率。由公式 可看出:(1) 视场直径与视场数成正比。(2) 增大物镜的倍数,则视场直径减小。因此, 若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被检物体的全貌,而换成高倍物镜,就只能看到被检物体的很小一部 份。 6. 覆盖差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也包括盖玻片在内。由于盖玻片的厚度不标准,光线从 盖玻片进入空气产生折射后的光路发生了改变,从而产生了相差,这就是覆盖

13、差。覆盖差的 产生影响了显微镜的成响质量。国际上规定,盖玻片的标准厚度为0.17mm,许可范围在0.16-0.18mm,在物镜的制造上已将此厚度范围的相差计算在内。物镜外壳上标的0.17,即 表明该物镜所要求的盖玻片的厚度。 7 工作距离 WD 工作距离也叫物距,即指物镜前透镜 的表面到被检物体之间的距离。镜检时,被检物体应处在物镜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间。因此, 它与焦距是两个概念,平时习惯所说的调焦,实际上是调节工作距离。 在物镜数值孔径一定 的情况下,工作距离短孔径角则大。 数值孔径大的高倍物镜,其工作距离小。 (四) 物镜 物镜是显微镜最重要的光学部件,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成象,因而直

14、接关系和影响成 象的质量和各项光学技术参数,是衡量一台显微镜质量的首要标准。 物镜的结构复杂,制作 精密,由于对象差的校正,金属的物镜筒内由相隔一定距离并被固定的透镜组组合而成。物 镜有许多具体的要求,如合轴,齐焦。 齐焦既是在镜检时,当用某一倍率的物镜观察图象清 晰后,在转换另一倍率的物镜时,其成象亦应基本清晰,而且象的中心偏离也应该在一定的 范围内,也就是合轴程度。齐焦性能的优劣和合轴程度的高低是显微镜 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它是与物镜的本身质量和物镜转换器的精度有关。 现代显微物镜已达到高度完善,其数值孔 径已接近极限,视场中心的分辨率与理论值之区别已微乎其微。但继续增大显微物镜视场与

15、提高视场边缘成象质量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这种研究工作,至今仍在进行。 显微物镜与目镜 在参于成象这点上是有区别的。物镜是显微镜最复杂和最重要的部分,在宽光束中工作(孔径 大),但这些光束与光轴的倾角较小(视场小);目镜在窄光束中工作,但其倾角大(视场大)。 当计算物镜与目镜,在消除象差上有很大差别。 与宽光束有关的象差是球差、慧差以及位置 色差;与视场有关的象差是象散、场曲、畸变以及倍率包差。显微物镜是一消球差系统。这 意味着:就轴上的一对共轭点而言,消除了球差并且实现了正弦条件时,每一物镜仅有两个 这种消球差点。因此,物体与象的计算位置的任何改变均导致象差变大。实验设备-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原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