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073180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课教师李颖秋学科历史任课班级高一、3、4、5上课日期210 年 月 日 星期课题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时第 课时课型新三维目标及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及礼仪风俗的变化情况;理解变化的原因、影响及变化的特点。板书设计一、 物质生活的变化二、 社会习俗的变化1、断发2、不缠足3、婚俗、丧葬5、日常礼仪6、称谓三、精神生活的变化1、报刊2、电影过程与方法在研究近代社会变化情况时,由学生看书归纳列举,分析变化原因时由师生共同完成,变化的影响及特点要注重难点突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明了近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政治的近代化必然带动文化、习

2、俗的近代化。教学重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影响。教学难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特点。教学关键教具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进入新课 】探究1、 物质生活的变化1、易服问题1: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近代服饰不断变革?根本原因:新潮的冲击(工业文明、鸦片战争)具体原因:通商后联系加强-民服变化-冲击官定服饰制度(清政府改革军服和官服)-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形制使新服饰得以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问题:中国近代服饰

3、变化有哪些表现?通商口岸最先出现民间着西装的现象;清政府变革军服(西式军装及操衣操帽);民国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中下层民众。中山装和旗袍出现。问题3:民国服装中山装,还记得其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吗?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礼、义、廉、耻)其二,门襟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统一大义问题4:中国近代服饰变化有什么特点?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服饰选择比较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和设计自己喜爱的服饰;民服变

4、化促进官服变化中西合璧服饰如中山装和旗袍出现。服饰变化带有政治色彩。问题5: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工业革命列强侵略-新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生活(或生活方式)的变化.探究2:社会习俗的变化1、 断发:问题:断发运动起于何时?终于何时?起:同治、光绪年间,中国留学生纷纷“改装去辫”.终:9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2、 不缠足:问题2:近代不缠足运动开始于何时?在此之前清政府对缠足现象是何态度?为什么?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多次下令废除缠足,因满洲妇女不缠足.问题:

5、维新派对不缠足运动起到了怎样作用?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并与康广仁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问题4:比较断发与不缠足运动的异同.同:都受新潮影响;清政府都起了推动作用.不同:不缠足运动比断发早,但完成时间晚; 断发是民间先兴起,而后由政府革除,不缠足运动是清政府早已下令废除,但民间屡禁不止。问题5:为什么把不缠足运动说成是“女权运动”?女子缠足是为了迎合男人的审美观,因此,女子要放足,就必须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 问题6: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1)“断发”和不缠足运动

6、的兴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中国人思想的变化.(2)有政府参与。(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色彩。3、礼仪:日常礼仪的变化:三跪九叩、长跪作揖-鞠躬、握手;(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称谓的变化:“大人、“老爷”-“先生、“君。、社会习俗的变化:婚姻的变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结婚;六礼旧俗-新式婚礼;男尊女卑-男女平权.殡葬的变化:厚葬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探究3:精神生活的变化1、 报刊问题1: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是什么?它何时何地出版?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英国

7、传教士、1815年、马六甲。问题2:简述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过程?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有了新闻观念87年: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申报创刊884年:点石斋画报 创办,开新闻画报之先河.维新运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内容问题3: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的是什么?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问题4:近代中国报刊的日趋流行说明了什么?说明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到中国的文化领域和社会生活,也说明中国的近代化深入发展.2、 电影问题1:列举我国近代电影事业发展的几个第一.第一次放电影:189年上海徐园“又一村西洋影戏第一次自摄电影

8、:京剧短片定军山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题:电影何时产生?它迅速传入中国说明了什么?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惠及中国,也说明中国的近代化在深入发展。问题3:报刊和电影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传播信息、娱乐生活、促进科普、开阔视野。 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的影响;政府的推动;中西联系与交流的扩大与加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的推动.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是全方位的;落后的思想观念、旧的生活方式、以及落后习俗必将被进步的所代替。教学反思课后小结课后作业解析与探究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自我测评1: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