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07304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取氧气氧气的性质导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3 制取氧气( 1) 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原理。2. 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验满方法。【课前预习 】1、如何向试管中加粉末状固体?2、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5、参照课本 P39 页图 2-17 ,指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6、氧气的物理性质有: ;_7、化学性质 :_8、通过第一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可以知道,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 炭燃烧后的产物使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 。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内容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2、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试管、橡胶塞和导管,并把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 用手紧握试管。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 ,应重新塞紧或更换;如果 ;说明装置不漏气,可以使用。(2) 在试管中 装 入 和一团棉花,并固 定在铁架台上 (注意:高锰酸钾要倾斜的平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固定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 将两个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倒扣在水槽内。(4) 加热试管: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 ,让试管 ,然后对 所在部位加热。(5) 收集气体:当 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子正方在实验台上,再收集一瓶。(注意:当

3、瓶口有较大气泡时证明已满。 )(6) 把导管撤 离 水面(7) 熄灭酒精灯简记:茶庄定点收利息。交流讨论 (1) 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2) 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 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 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 为什么要有连续均匀气泡时才能收集?(6) 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撤离水面, 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有效训练 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装药品检查装置 气密性固定装置加热收集气体撤酒精灯从水槽中撤出导 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 BC D2、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的问题。(1

4、)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2)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的放置应是 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小团棉花,其目 的是 3、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 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 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 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 M+O3 MO+2O; MO+3OM+O2。 根据所学知识可 知氯氟烃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 )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4、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

5、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 V)、二氧化锰的质量( m)与时间( t )关系的图示中正 确的是( )5、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溶液或加热 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 反应。在两个反应中, 都接触到一种物质, 它的名称叫做。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 ,在后一个反应中 , 它是该反应的 。【课后提升】1、将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打开,把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上方,可 观察到的现象是( )A、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

6、燃营业税得更旺,后熄灭 D、无明显变化2、以下对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处理正确的是()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瓶口向上正放在桌上。B、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放在桌上C、将集气瓶子从水中提取,倒立在桌上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解双氧水的催化剂只有二氧化锰 B、双氧水只有加入了二氧化锰才会 分解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集气瓶 中是否收集满氧气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碳酸钙 +盐酸氯化钙 +

7、水+二氧化碳 B、铜+水+氧气 +二氧化碳碱式碳 酸铜C、酒精 +氧气二氧化碳 +水 D、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 +氧气5、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 裂了,其可能原因是()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没有均匀 预热 收集完氧气, 先熄灭酒精灯, 后取出水中导管 试管外壁潮湿 夹 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A、B、C、D、你猜猜看:6、将一种无味的液体 A 装入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无现象,而向其 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 B 后,迅速产生气泡,生成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C, 使金属 E红热并伸入盛有气体 C、瓶底有少量液体 D的集气瓶中

8、,金属 E 剧烈燃 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F。写出它们的名称A:B:C:D:E:F:黑色粉末 B在 A的分解反应中起作用,是这个反应的 剂。7、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 氧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水氧气 +氢气);常温下过氧化钠 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1)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是(填序号),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8、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 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 (水 氧气 氢气)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 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

9、钠和氧气。i. 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ii. 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时 (填序号),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化学实验中的观察和描述: 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是指事物在化学变 化 中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而不是变化的实质, 反应后的生成 物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是“现象”的范畴了。因此,我们 要养成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习惯。观察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 物质原来的颜色、 状态;变化过程中发生 的现象(如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状态、颜色的变化,是否发光、发热, 形成烟或雾,是否生成沉淀或放出气体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 状态等。注意:描述实验现象切记“三忌” (1)忌

10、在描述实验现象时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2)忌脱离实验实际。例如在实验中不注意观察,描述时把黑色固 体说成白色。(3)忌片面描述实验现象。描述时往往只注重其中某一方面,而忽 略了另一方面。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 只描述为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或“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都是不全教师寄语:闲适和宁静,对于浪花,意味着死亡。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2:氧气学案编写人:游路香审核人:包靠领导:学习目标 :1、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在观察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学习关键:氧气的化学性质【课前预习

11、学案】 【温故知新】(一) 1、空气的成分有哪些?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原理:现象:结论:关键:3、氧气的用途?(二)自学 34 页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思考题。1、氧气是一种 色 味 体。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 1.429g/L,比空气 的密度 。它 溶于水。在压强为一个大气压时, 氧气在 183时变为色液体,在 218 时变为 固体。2、如果氧气难溶于水,那么水中还能养鱼吗?3、有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怎样来区分 ?小常识: 钢瓶的贮气原则:天蓝色、黑字 贮氧气深绿色、红字 贮氢气黑色、黄字 贮氮气 灰色、红字 贮石油液化气课内探究学案】三) 演示实验 22,并完成下列思考题:

12、 根据实验完成表格及讨论题 :反应前反应后物质色、态在空气中燃烧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物(色、味、 态)硫木炭铁丝讨论 :1、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铁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这说明了什么?2、观察以上四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燃烧的药品能否用木炭、硫磺、蜡烛、铁丝、 镁带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铁丝下端系一根 火柴的原因?观察盛装氧气的集气瓶与前几瓶有何不同?思考为何集气瓶底要 放少量水或细砂?6、自学: 课本 36 页,完成思考题:思考题:什么是缓慢氧

13、化?生活中缓慢氧化的例子有哪些? (四)有效训练: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既不是化 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的有 。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有 。A.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B. 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C.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D. 铝氧气氧化铝E.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F. 二氧化碳水碳酸 对本节课的反思(或疑问):(五)学海拾贝: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可总结如下: 红热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温度很高。 燃硫入氧,燃烧变汪,火焰蓝紫,美丽漂亮, 生成气体,气味够“呛”。燃磷入氧,现象难忘, 浓厚白烟,冷却粉末。铁丝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熔物,固态黑色。【课后提

14、升学案】 1、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以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A、二氧化硫B 、五氧化二磷C、二氧化碳D、四氧化三铁 2、20XX年 9 月11 日,客机撞击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之后,自称安全的美国,陷入了恐怖危机。研究事件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撞击大楼碎玻璃纷飞B 、飞机汽油燃烧爆炸C、房屋钢筋熔化D 、世贸中心大楼坍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能产生燃烧现象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D、只有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才是氧化反应4、燃烧和呼吸每时每刻都消耗着大量的氧气,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能维持基 本不变,主要原因是A. 植物的光合作用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 )C. 生物体腐烂D. 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5.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氧气B. 酒精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C.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D. 碳 + 水 一氧化碳 + 氢气6有 A、B、C、D四种物质,已知 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在 A中燃烧更旺,生成 无色气体 C,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