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说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072946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松》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黄山奇松》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黄山奇松》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黄山奇松》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黄山奇松》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山奇松》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说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奇松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黄山奇松说课的主题是:“赏黄山奇松,抒爱国情怀”。现在我就从“一、走进教材,定位目标。二、依托教程,赏松抒情。三、预设生成,深入反思”三个方面,就黄山奇松一课进行说课。一、走进教材,定位目标。(一)、说教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

2、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二)、说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和美。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三)、说理念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但是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因此在上课伊始,我采用多媒体出示黄山松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时激发了学生欣赏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注重学法指导,迁

3、移练习,掌握写作方法,表达方式。(四)、说目标:1能个性化朗读课文,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2. 通过反复品读,在读中感悟文中“屹立、饱经风霜”的词意,并会造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黄山、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注重积累运用,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五)、说教法1、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激趣导入法、情景教学法、媒体演示法、指导阅读法、精讲示范法、拓展迁移法。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现黄山松的“奇”。2、精讲“迎客

4、松”的姿态美。 (六)、说学法我们班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知识积累较好。因此,学法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朗读法、读书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并能学习教师的精讲方法学习“陪客松”“送客松”的独特美。二、依托教程,赏松抒情。(一)、图片导入,直击课题我们班的学生,谁都没有到过黄山,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黄山松的“奇”,是学生学号课文的前提。(二)、赏读课文,领略松之“奇”1、略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抓住“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

5、挺秀的身影。”引领全文,感受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2、品读第二段语句,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奇这段话,主要介绍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独特的姿态美。话题一:文中怎样介绍迎客松的姿态?自读,在文中用符号标出。教师引读:“迎客松”生答:“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师介绍: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充分展示了: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练习用“饱经风霜”口头造句。话题二:自读课文,感受“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学生用学习“迎客松”的方法迁移学习,很快就能正确掌握

6、“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3.品读第三自然段,整体感受松之千姿百态,升华情感。反复品读,个性化批注。“黄山松千姿百态”,展开想象,拓展思维,畅所欲言,交流“”省略号里黄山松还有那些神奇的形态。“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反复大声引读、朗读,读出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感受松之美,大自然之美,祖国之美!练习用“屹立”口头造句。(三)、总结全文,整合深化。黄山松:奇在生命力强,奇在姿态美,

7、奇在热情好客,奇在千姿百态,奇在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概括了黄山的整体美!1学习写法,巩固所学。这篇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浓墨重彩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的独特美。第三段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画龙点睛,赞美了黄山松,也让读者充满想象,感悟松之美。2、片段练习,内化感悟。写一写家乡的美景:公园里盛开的菊花、运动场上生龙活虎的同学、文体艺术节上热火朝天的场面让学生在积累中共鸣,整合中深化。3、说板书。课文的重点是介绍三大名松,因此我的板书设计为: 黄山奇松 迎客松 姿态优美 陪客松 绿色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

8、是课文的眼睛。我这样设计,浓缩了课文的精华。学生看着板书,就能快速准确地复述课文,背诵第二段。三、预设生成,深入反思。设计再好的课,都要经过上课的实践来检验。我深入探究教材,实际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能力,相信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课堂是活的,学生的思维是活的,学习中会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我的预设,也会有不同的学习感悟。这时,我首先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感受,并做好知识储备,学会灵活解答、处理出现的问题,是教学效率达到最好。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说课提纲:一、走进教材,定位目标。(一)、说教材(二)、说重难点(三)、说理念(四)、说目标:(五)、说教法(六)、说学法二、依托教程,赏松抒情。(一)、图片导入,直击课题(二)、赏读课文,领略松之“奇”1、略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黄山四绝”2、品读第二段语句,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奇3.品读第三自然段,整体感受松之千姿百态,升华情感。(三)、总结全文,整合深化。1学习写法,巩固所学。2、片段练习,内化感悟。3、说板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