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07228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燃煤锅炉壁温、汽温控制措施(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厂燃煤锅炉汽温、受热面壁温控制措施前言我公司锅炉型号为DG1025/18.2-H16型,是东方锅炉厂制造的引进 嫁接型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钢构架、 燃煤、固态排渣,均与上海汽轮机厂生产的N300 - 16.7/538/538型单轴, 双缸双排汽(高中压合缸,低压缸双流程)凝汽式汽轮机和及上海电机厂生 产的QFS2-300-2型双水内冷发电机配套组成发电机组。受煤质及锅炉自身结构的影响,我厂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受热面壁 温经常出现超温。特别是在煤质较差或磨煤机断煤处理过程中,稍不留神就 将导致受热面超温或汽温超限。而受热面超温或汽温超限将带来很大的危 害,特

2、别是长时间频繁的超温更是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受热面超温或汽温超限的危害:1. 容易造成受热面老化或应力损坏2. 而汽温过低则降低锅炉效率和机组热经济性。采取措施我公司组织部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等相关技术人员对如何控制汽温、 壁温,从运行调整、燃煤调度、设备改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运行操作 方法和思路进行了很多探索和总结,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调整措施,使超 温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在2011年虽然煤质较去年下滑非常严重的情况 下,保证了超温次数较去年逐月下降。为更好的对运行操作调整进行规范,运行部组织相关人员对汽温、壁温 的调整方法和经验进行了讨论,集思广益,提炼总结了一些调整经验,作为 各值

3、班员操作调整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请各值认真执行。一、超温原因:1、煤质较差,掺假严重,发热量较低,使我厂五台磨煤机最大煤量时, 机组负荷在190MW-230MW之间波动,负荷率只有60%-75%,蒸汽流 量与流速都较低,蒸汽与烟气换热效果下降,导致前屏壁温偏高,发生断煤 或煤质波动情况下,前屏壁温易发生短时超温现象。2、四角切圆逆时针旋转的锅炉,由于旋转气流偏斜,导致炉膛出口温 度场的热偏差,使B侧的汽温、壁温明显高于A侧汽温、壁温,前屏两侧 壁温偏差大,一级减温水全开的情况下,B侧前屏壁温比A侧高40-60, B侧壁温运行安全余量较小,发生断煤情况时易发生超温现象;3、由于机组负荷低,汽包压力

4、低导致给水泵转速低出力受限,减温水 量不足,发生受热面壁温、主蒸汽汽温同时升高情况的情况下,过热器一减、 二减、三减相互分流,在调整过程中使壁温、汽温不能互相兼顾,导致超温 现象发生。4、再热汽比热容低,在吸收相同热量情况下,汽温上升较快,发生断 煤处理、启动磨煤机过程中汽温变化速率快,若不能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先 控制比较容易发生超温情况。5、机组启动过程中,升温升压速率过快,调节不及时,导致前屏壁温 超温和汽温大幅波动。6、锅炉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结焦、积灰使炉膛出口温度升高导致前屏壁 温升高。7、其他情况导致的超温,如:减温水调门自动失去,监视调整不到位, 未能及时发现气温上涨等情况。二、控制

5、锅炉汽温、壁温的基本操作原则1、在机组启、停操作中,过程复杂,事情多,需要兼顾控制调整的参 数也较多,而此时主、再热蒸汽温的控制要求比平时更高,一旦失去控制就 可能对机组的启、停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1.1. 机组启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运行规程,按照启动曲线控制升温升压 速度以及汽包上下壁温差;冷态启动过程中汽温每分钟升温率控制1.5, 受热面壁温升温率控制2,发生各受热面壁温、各级减温器后汽温不正 常高于主汽温的情况,要增加高旁开度,一方面对主汽管道进行充分暖管提 高主汽温,另一方面通过增大蒸汽流量对锅炉受热面进行充分换热冷却,保 证各受热面受热膨胀均匀。1.2. 油枪要从BC层投入并应该定期

6、切换,使炉膛四周受热均匀,采取多 油枪少油量的燃烧方式,同时保障油枪的雾化效果良好;点火后投入炉膛烟 温探针,控制炉膛出口温度低于538,并网前及时退出烟温探针。1.3. 投油后正常投入辅助蒸汽系统,保证空预器的正常吹灰;主汽压力 2.0MPa时切换吹灰汽源为主汽,吹灰范围增加至水平烟道、尾部烟道,防 止水平、尾部烟道发生再燃烧。1.4 .高低旁开启后,逐渐关闭环形集箱和顶棚过疏水,保证有足够工质对 受热面进行冷却,控制汽机冲转主汽压力,尽量优先使用启动排气,锅炉启 动初期,由于部分蛇形管存水未放尽,发生受热面两侧面壁温、汽温偏差过 大时,应将高旁开度提升至80%左右,同时加强疏水,待偏差减小

7、后在合 理利用高、低旁控制汽温、汽压。1.5. 为满足汽机的冲转参数,为控制再热汽温,可以适当投入再热器微量 喷水,减温水调门开度5-10%,减温水关闭10分钟后,才能关闭旁路,汽机挂闸冲转。1.6. 启磨前先将运行磨煤机出力加至最大煤量再启动备用磨煤机,磨煤机启动2分钟内必须将一次风压提升至3.5KPa以上,使一次风有足够带粉 能力,防止一次风在启磨初期带粉不足造成堵磨,在启磨后期带粉突然增强 导致燃烧波动,增加汽温、壁温控制难度。1.7 .升负荷过中合理使用各级减温水,防止出现主汽温正常而发生局部受 热面汽温、壁温偏高现象,特别是水位调整和汽温调整协调配合,防止相互 影响,特别要防止给水压

8、力大幅变化导致汽温大范围的波动,在给水旁路倒 主路过程中,应先全开给水旁路调门,再逐渐降低给水泵转速,控制给水压 力与汽包压力差值在1.2-1.5MPa的合理范围内后再全开主给水电动门,主 给水电动门全开正常,方可关闭给水旁路调门,在倒水操作过程中由于给水 压力的变化会导致减温水量变化,所以倒水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减温水流量保 持稳定。2、正常运行调整时的操作控制2.1 .正常运行时,控制主蒸汽温度在5415C,再热蒸汽温度5415C, 甲、乙侧温度偏差不大于15C.如超出此限,应该积极设法调整平衡;掌 握主、再热汽温调节惯性,控制好汽温超调量,主汽温热惯性一般为2-3分 钟,再热汽温热惯性一般为

9、3-5分钟,超前调整前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升 降负荷幅度、燃烧调整幅度、各负荷段减温器后控制温度)进行操作,特别 是各级减温器后温度要控制合理,一减后汽温控制范围380-400C, 二减后 汽温控制范围420-440C,三减后汽温控制范围485-505C。启磨前主汽 温可适当降低至535C,再热汽温可调整至530C,防止启磨引起超温,特 别是再热汽温要手动提前控制,汽温调整过程中要参考各级减温器前后的温 度变化,防止减温水调门大幅开关引起汽温大幅波动。2.2. 前屏壁温控制在465左右,保证一定安全余量,启磨前前屏壁温要 努力控制在4601以下,启磨过程中保证给煤机连续进煤12T/h ,磨煤机

10、未 发生振动情况下加煤应缓慢,通过燃烧调整与负荷控制来控制前屏壁温,减 轻燃烧对前屏壁温的影响。2.3. 由于煤质差,5台磨最大煤量只有220MW,正常运行中控制主汽压 力不低于16MPa,增加炉水饱和吸热量,减少炉膛出口烟温,有利于前屏 壁温的控制,特别是发生断煤情况时,要及时降负荷稳定主汽压力,控制壁 温在较低范围内,为下次启磨的壁温控制预留一定安全余量,在启磨过程中 壁温控制较困难的情况下,送风量增加要适当延后,待汽温、壁温无上升趋 势并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再逐渐增加送风,维持正常运行氧量。一减调门未全 开,一减流量在60T而前屏壁温在可空范围内(460C),可适当降低主汽 压力至15MPa

11、,有利于主再热汽温的提高,增加机组经济性。2.4. 下层磨发生断煤处理过程中,由于燃烧波动或降负荷原因使前屏壁温 上升较快时,可适当减少E磨给煤量控制壁温,上层磨发生断煤时间较长, 应先减少给煤机转速,减少突然下煤导致燃烧增强对汽温、壁温的影响。2.5 .机组正常运行中,尽量通过调整配风减少前屏两侧的偏差,发生煤 质变化,壁温上升较快时,首先减少送风量降低氧量,观察壁温情况,如仍 上升较快则减少上层磨煤量与一次风量,适当降负荷提高主汽压力在 16.5Mpa左右。降负荷速率与壁温相互匹配,防止因降负荷导致壁温超温。2.6、壁温偏差较大,前屏B侧有超温危险时,可短时试关上层制粉系统 #3或#4出口

12、门,减少B侧燃烧强度来控制B侧壁温,但由于旋转气流的偏 斜性,可能导致偏差继续扩大,所以在关闭过程中要严密监视B侧壁温、汽 温,发生偏差有继续增大趋势,立即恢复操作前状态。2.7 .由于结焦导致前屏两侧温度升高,应通过炉膛、过再热气吹灰一次, 减轻结焦结灰倾向来降低汽温。2.8 .由于负荷低导致汽泵出力受限,减温流量不足导致超温,可开启任1 台小机再循环提高小机出力增加给水量,(但要保证小机低于调门开度在80% 以下。2.9 .应严格执行吹灰器管理制度,不得随意对吹灰器停运,如排烟温度 偏高,减温水量投入较大时,应有针对性地增加吹灰区域和吹灰次数。2.10 .在断煤负荷较低的情况下,汽机顺序阀调节范围小,为防止汽机高 压调门全关,应先将汽机切为单阀运行,以利于提升压力控制壁温,待壁温 正常后再切成顺序阀运行。2.11 .将AGC升降负荷速率由15MW/min修改至30MW/min,以方 便磨煤机断煤时,快速升降负荷,加强对主汽压力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