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0714250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比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比较专业: 层次: 学号: 姓名:【摘要】目的:对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科学合理应用提供 参考。方法:根据各种成像技术的影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成像性能、影像特点 及其差别。结果:CR、DR和CT都是利用X线成像,超声用超声波成像,MRI则用人体 中的氢核成像,其中CR与DR成像转换方式各自不同。结论:X线在骨肌系统和胸部 多是首选;CT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及大血管疾病腹部及盆腔部疾病的诊断价值高; 超声在各部位软组织器官、妇产科有重要应用;MRI对脑和脊髓及诊断乳腺疾病有重 要价值。【关键词】CR、DR、CT、超声、MRI、临床应用1、引言18

2、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X线就被用于人体疾病检查,形成X线诊断学,并奠定了医学的基 础成像。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与核素显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核闪 烁显像。20年代70年代到80年代有相继出现了 CT、MRI等新的成像技术。各种成像原理与方法 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了解并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性能、影像特点及其差别有助于在 临床上面对不用的疾病时用选用适合的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诊断疾病更有利。2、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性能、影像特点CR影像特点.(1) 高灵敏度:即使密集很弱的信号也不会被噪声所掩盖而显示出来。(2) 较高的空间分辨率(3. 3 Lp/,mn):能分

3、辨影像中较小的细节。(3) 具有很高的线性度:在影像系统中,整个光谱范围内得到的信号与真实影像光强度呈线性 关系。(4) 大动态范围:系统能同时检测到极强和极弱的信号.使影像显示出更丰富的层次。(5) 识别性能优越:系统能准确地扫描出影像信息。显示最理想、高质量的图像。(6) 宽容度大:可最大限度地减少X线照射量从而获得较佳的影像图像。DR的影像特点图像质量高:空间分辨率3. 6LP/mm, DQE、MTF高,图像层次丰富。(2) 时间分辨力高:成像速度快,曝光后几秒即可显示图像,优化改善了工作流程。(3) 曝光宽容度大:成功率达100,可修正后处理调节。(4) 后处理功能强大:有对比度、亮度

4、、边缘处理、增强、黑自、反转、放大、缩小、测量等。(5) 无胶片化:图像在计算机中存储、转输、调阅,节省了存储空间及胶片和冲片费用。(6)可与PACS融合131:可直接与PACS系统联网,实现远程会诊。CT成像的影像特点(1) CT是用X线对人体层面进行扫描,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面二获得的重建图像,所显 示的是断面解剖图像,齐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2) CT检查简便、迅速、安全、无痛苦,CT图像为断层图像,空间分辨力高,解剖关系清楚, 病变显示良好,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均较高。(3)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的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它反映器官和组 织对X线的吸收程

5、度。(4) 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器密度的高低,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高 低的程度,具有量的概念。(5) CT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 通过CT设备上的图像重建程序,还可重建冠状面和矢状层面图像。超声成像的影像特点(1) 超声检查是无创性、无痛苦、无电离辐射的检查,对人体无损害,简便易行,对治疗后 的病灶可重复检查,动态随访。(2) 超声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人体解剖真实结构,能清晰显示脏器大小、边缘形态、毗临关 系和内部回声。(3) 超声分辨力强,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12mm的占位病变能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 和测量大小。MR

6、I的影像特点(1) MRI所显示的解剖结构非常逼真,在良好清晰的解剖背景上,再显出病变影像,使得病 变同解剖结构的关系更明确。(2) MRI的流空效应使血管腔不注入对比剂就可以显影(3) MRI可获得人体横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何方向断面的图像,利于病变的三维定位。(4) 对心脏大血管的形态与动力学研究可在无创伤、无电离辐射下完成。3各种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CR的临床应用1)CR系统在头颈部的应用:利用自动调节激光发光量和放大增益。可最大限度地减少X线曝 光量。利用频率增强可清晰锐利显示颅骨线样骨折,利用空间频率原理口J清晰显示颅面骨骨折。(2) CR系统在胸部的应用:改善了胸部成像方式并提高了

7、胸部影像的显示水平、曝光的宽容度, 减少X线剂量与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联合使用廿r得到满意的图像。(3) CR系统在腹部的应用: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多种图像后处理可充分显示腹部内的影像, 扩大r应用范围。(4) CR系统在骨骼的应用:X曝光剂量低.通过图像后处理可使骨皮质内缘显示更清晰,可直 接测量,对定位定量精度明显提高骨结构显示更清晰,还可行矿物盐含量的定量分析。DR的临床应用(1) DR系统在头颈部的应用:照射条件低于屏/片组合系统.可清晰显示头颈部图像以及显示 难以显示的上段胸椎。(2) DR系统在胸部的应用:可正负片反转,可突出胸部重点。选择性开窗显像,可调节窗宽、 窗位等各种级别

8、灰度,可处理边缘局部,可分别显示胸部各类器官.曝光量在1一 3 mAs。(3) DR系统在腹部应用:最大优点是实时采集和存储,回放图像处理,可电视定位,即时性和 连续性,自动设定曝光条件。CT的临床应用(1) 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 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 断较为可靠。(2) 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T检查随着高分辨力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通常采用造 影增强扫描。(3) 心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心脏方面主要是心包病变的诊断。心 腔及心壁的显示

9、。(4) 腹部及盆部疾病的CT检查,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 隙以及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超声的临床应用(1) 超声能清晰显示女性盆腔内的结构而成为妇科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产科的应 用,从早孕至分娩的全过程都可以用超声监护:观察胎儿的发育过程,判断胎儿成熟度以及有无先 天畸形,了解胎盘及脐带的状况,等等。值得重视的是经阴道超声显像,能显示子宫、卵巢及附件 的细微结构,显著提高了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性。经阴道彩色多普勒的应用,在高分辨 力二维声像图基础上能显示盆腔、子宫及其肿瘤的较小血管和血流频谱特征,有助

10、于了解病变的血 流状态、良恶性肿块的鉴别以及宫外孕的早期诊断(2)超声心动图检查目前进入了频谱型和彩色多普勒型的新阶段,加之经食管超声及三维超 声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直观、精确、实时地观察心脏及大血管的解剖结构,心肌及辩膜 的运动状态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从而能够为心血管的生理病理情况提供准确的信息,把先天性心 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脏病的诊断水平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并且对于许多手 术病例,超声检查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视亦有很大帮助。(3)腔内超声、术中超声,可以发现某些疾病早期的细小病变,肿瘤侵犯范围的准确定位, 有无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等,用以进行肿瘤的分期和制定合理的

11、主料方案。的临床应用(1)在神经系统应用较为成熟。三维成像和流空效应使病变定位诊断更为准确,并可观察病 变与血管的关系。对脑干、幕下区、枕大孔区、脊髓与椎间盘的显示明显优于CT。对脑脱髓鞘疾 病、多发性硬化、脑梗塞、脑与脊髓肿瘤、血肿、脊髓先天异常与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有较高价值。(2)纵隔在MRI上,脂肪与血管形成良好对比,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 对肺门淋巴结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帮助也较大。(3)心脏大血管在 MRI 上因可显示其内腔,所以,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可在 无创伤的检查中完成。(4)对腹部与盆部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颈部和乳腺,MRI检查也有

12、相当 价值。在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5)骨髓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侵及骨髓的病变,如肿瘤、感染及代谢疾病,MRI上可 清楚显示。在显示关节内病变及软组织方面也有其优势。4 结束语不同的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在诊断中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像CT虽然检查安全,但患者接 受的射线剂量通常比X线摄影大。而且对于某一种疾病,可能用一种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例如外 伤性骨折,X线检查就多可以做出诊断;也可能是一种检查不能发现病变,而另一种检查则可确诊, 如肺的小结节性病变,胸部X线未发现,而CT则能检查并诊断为肺癌;也可能是综合几种成像手 段与检查方法才能明确诊断。因

13、此,需要掌握不同成像手段在不同疾病诊断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限度,以便能恰当地选择一种或综合应用几种成像手段和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参考文献】1 王家富,李勇,马铎,韩巍,王丽范 . PET CT 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M .亚太传统医 药,2010,06(9).2 甘泉,刘冬明,殷瑞根,刘文,赵天,万志水,王骏,王冬青,彭卫斌.CR与DR性能影像特点 及其临床应用的比较研究J.医疗卫生装,2009, 30(2).3 李哓光.多层螺旋CT的原理及临床应用M.当代医学,2010,7(2).4 陆恩祥.血管超声的临床应用 期刊论文.辽宁医学杂志,15(3).5 鲁珊珊,王德杭,李永军,冯阳,周敏林,刘许慧.全身MRI与核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 对照研究M.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5)6 黄振国,张雪哲,洪闻,王国春,周惠琼,卢昕,王武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 和MRI对比研究M.中华放射学杂志,45 (11)7 王骏,甘泉医学影像技术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62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